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高考研究 >  阅读文章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三作文面批策略初探

阅读:1976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10/29 15:21:44
我知道王瑶心直口快,常因不顾及他人感受无意中得罪同学,人缘不太好。于是在面批时,我并未从文章具体内容入手,而是举例引导她要有社会责任感、关注社会生活,使自己的文章不仅仅能表情达意,还具备社会现实意义。
又一次面批时,王瑶表示对一位同学的高分作文感到不服。于是我为她客观详细地分析了那篇文章,告诉她要全面地理解阅卷规则。
此后,我常预先记下几篇可供借鉴的优秀作文,让王瑶接受面批前去找同学借来,供我们详细比对。这样一来二去,王瑶学到了很多写作技巧,文章的现实意义也陡然增强,同时,她还学会了倾听不同意见并委婉温和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人缘慢慢变好。后来在高中生入党征求同学意见的环节中,王瑶以高票通过,成为了一名中共预备党员。王瑶的作文,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年级范文榜上。高考时,她的语文拿到了130分,成功进入了自己理想的大学。
(二)分组面批,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互评互判
分组面批,是介于单独面批和课堂讲评之间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比单独面批效率高,又比课堂讲评针对性强。分组面批的同类学生,能在互评互判中相互借鉴、相互激励,充分发挥主动性,其效果好于老师对学生的单向指导。
分组面批采用归纳法,由学生自己体会探索写作经验,其结论往往最符合学生实际,最能为学生群体所接受。
值得一提的是,学生评价别人作品时常能准确严谨,自己写作时却往往缺乏控制。分组面批、互评互判适应了这一特点。它使学生的鉴赏能力得到发展,同时又为学生提供了跳出来看自己的机会,使学生在写作时能自觉地考虑到评卷人的心理,准确地进行自我诊断。
案例一 “高考阅卷”初步体验
本班学生喜欢高一高二时的随笔式写作,不少人喜欢课余创作散文和小说。进入高三预备期后,越来越多严格的考场作文训练让他们透不过气来。他们更不能接受的是辛辛苦苦写完作文后得到的那个令人泄气的分数。于是,他们对考试及评分准则产生了厌恶情绪,在作文下发后,他们总是据理力争,认为自己的文章没什么不好,对“理清文章思路”的要求置之不理。
于是,我设计了一次分组面批活动,模拟教师阅卷过程,目的是让学生具备对阅卷心理的初步感知,学会换位思考。
我先预览了所有作文,将其编号,把评语和分数写在自己的纸条上。然后,把学生分组,随机下发作文。我要求每人在10分钟内把本小组的3份作文都看完并打分。然后,小组成员比对同一篇作文的得分情况,阐述自己判分的理由。意见一致后,为每篇作文打最后得分并写出评阅意见。
学生评阅结束后,我下发自己的分数评语纸条。各小组再次探讨自己意见和老师意见的异同。在此期间,我到各小组参加讨论,对有疑问的作文进行小组面批。如果一方说服另一方,那么另一方需要改动自己的评语和分数。
最后,由各小组委派发言人发表评阅作文的感受,根据各自的评阅经历,探讨考场制胜的良方。学生总结后,我再对面批中发现的重要问题进行总结。
这次活动是高三复习中的一个转折点。此后当我讲阅卷期待,强调文章思路时,学生忽然变得乐于接受了。后来,当得知高考作文阅卷时间比三分钟还要短时,学生不再抱怨,而是平心静气地积极准备应对方案了。
案例二 同题写作,取长补短
在题为《________总关情》的作文训练中,我发现李颖(化名)和胡俊(化名)的写作思路差不多,却各有长短。李颖文笔优美,但积累不够,素材不足,因此在考试中常写不完作文;胡俊思维好,有素材,但文笔干枯,作文成绩常在38分左右徘徊。
于是,我让他们互相阅读对方的文章,并提出修改意见。胡俊给李颖介绍了很多搜集素材的好方法,帮她整理了文章的思路;李颖告诉了胡俊自己文笔好的心得。我作为参与探讨的成员,帮他们分析了各自值得借鉴的内在思维方式,最后让他们回家修改自己的作文。
胡俊的文章修改后,受到了全班同学的赞叹。此后,胡俊语言水平日益提升,到高考前,作文成绩已能保持在48分以上,以前常考110分左右的他,在高考中取得123分。而李颖也渐渐摸到了积累和运用素材的窍门,在高考中终于写完了作文,语文成绩122分。
     来源:网络  编辑:shuixia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