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寻找课堂教学回家的路

阅读:2222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0/11/1 10:19:20
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 樊景玉
【内容摘要】:
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堂教学受到的冲击是最大的。其人文性与工具性之争、知识与能力之说、课堂教学形式与模式之理,众说纷纭。因而寻找语文教学回家之路很有必要。
教师要科学而有效地在课堂教学中完成好这些教学任务,这是需要智慧的。这种智慧实际上就是课堂教学艺术的创造。这种创造的质量是由教师对教材的使用和教学的有效设计所决定的。因而说课堂艺术创造实质上就是教学设计和教材使用诸多因素的有效整合,这种整合是在创造中形成教学艺术。也是我们语文教学回归之路。
【关键词】:
课堂教学        资源整合        艺术创造        生命化课堂 
【正文】:
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堂教学受到的冲击是最大的。其人文性与工具性之争、知识与能力之说、课堂教学形式与模式之理,众说纷纭。因而寻找语文教学回家之路很有必要。
寻路必须探源。谈到语文课堂教学,它包含的内容范围很广泛。阅读的方法指导、写作素养的培养、文字的书写和运用,这些都是语文课程不可缺少的内容。教师要科学有效地在课堂教学中完成好这些内容的教学,这是需要用智慧去整合的。在整合的过程中,我们会涉及到教材的使用和教学的有效设计等诸多实际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的认真把握了。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科学而艺术地组织、实施、处理好课堂教学的诸多元素,让学生得到异质同步的发展,这应是语文教学回归现实之路。多少年以来,我们的教师和一些教育专家都积极寻求某种课堂教学模式,弄来弄去,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最终仍是不能得出一种结论。于是乎“教无定法”就“应运而生了。殊不知他们有意或无意间给我们佐证了一个观点:“课堂教学迷路了”。
这条路很难走。在我们源远流长的教学历程中,许多实例是值得我们研究的。真理源于实践,研究我们的课堂教学,会让我们得到许多启示。一些优秀的教学名家之所以成为“名家”,就因为他们在教学生涯中悟其师道,明其要义,让自己教学艺术在实践中得到了充分展现。反之,我们一些老师终其一生也只是一个“教书匠”,他们只能凭一套文本,一套教参,日复一日地去重复、去效仿。他们不是去悟道,更不敢、也不愿去“再创造”一些属于自己的东西,因而他们充其量是一个“模仿秀”,很能成为一代教学艺术家。
这条路必须好好走。艺术在于“创造”。名师对文本的“再创造”,对教参的“再创造”,是他们艺术魅力的具体展现,这种展现总使他们的课堂充满生机、富有感召力和生命力。这种艺术的展现适时适事地在他们的课堂里焕发出艺术气息,成就了许多教学名家。尽管,这些艺术我们不能复制,但其成功的展现我们是既可直观、又可感悟的。艺术地走好这条路,是我们语文教育者的首选。
一、             路在于教师的“再创造。”
近年来,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经过不断改革之后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细心的人稍作考查就不难发现:课堂教学改变得最明显的是师生课堂角色的定位和学习形式的更新,这些定位和更新也结我们带来了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就其教学形式而言之,有些课堂确是真正的“形式化”,我们的课堂上虽然有讨论小组,但教学始终还是没法摆脱“教师中心”和“说文解字法(即解读法)”。因此改革后的课堂有的不仅是“新瓶装老酒”,甚至有的如同做戏、做秀、做样子。糟蹋的也不仅是我们的课堂,甚至坑害的是可怜的一代人才。
关注我们的课堂,诸多毛病的祸首就是教师缺乏一种艺术创造力。大多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都是解读法。首先,他们给学生教生字难词,然后教读文本,最后分析文本结构。这些程序模式化后,课堂教学就无法有什么学生自主而言,说白了仍是教师在指点迷津。
问题是“解读”教学挑不起我们教学的重担,因为它决不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我们的课堂需要的是传承文化优秀传统,积淀人类的生存智慧,提升人生素质与品位,做到这一些,老师的解读教学法是毫无办法的,它需要教师极强的创造力。
就以《孔雀东南飞》这首乐府民歌为例吧。教材、教参上有的,老师,学生们都知道,因为铺天盖地的教参几乎异口同声,学生几乎人皆有之。我们仿照教参去读、讲、赏析,无异是些重复,对于早都从资料和课本上获取了信息的学生来说,这样的课堂再精也出不了彩,教师的重复无异是给我们的学生催眠。
学生想要点新知识,想我们给他们一些新的启迪,我们有么?
12
  附件大小:131K  附件下载 来源:教学资源网  编辑:xiaoxiao@126.com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