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文化渗透艺术
阅读: 2243 次  我要评论( 0 )  收藏   2010/1/10 9:16:11
分享到:

山东省寿光市第一中学 张俊红

 

【摘要】《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高中英语课程应使学生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拓宽其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笔者联系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阐述了教师在课堂上应如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传授文化背景知识,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文化教学;背景;操作方法

 

一、前言

《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高中英语课程应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邓炎昌、刘润清编著的《语言与文化》一书中指出,文化是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惯、制度、目标和技术的总模式。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只有对西方文化背景知识具有一定的了解,学生才能把握英语的语言本质和思想内涵,才能更准确地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片面地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忽视了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对语言学习的重要作用,致使很多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英语词汇量和语法知识,但是缺乏在不同的场合下恰当地使用语言的交际能力。

可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英语教师不应再用大量时间孤立地传授语言知识而忽略文化知识的传授,而应采取多种途径,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在课堂上慢慢地对学生进行文化渗透,逐步让学生感受西方国家的文化,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帮助他们拓宽国际视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文化的兴趣,发展他们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二、英语课堂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途径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影响和制约着语言交际,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因此,文化导入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把它与语言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下面笔者分别从词汇、习语、习俗、语篇、课外活动等几个方面谈谈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恰如其分地进行文化渗透。

(一)充分理解词汇的文化内涵,在教授词汇的过程中渗透文化。

词汇的涵义不同于它的字面意义,而是指它的隐含或附加意义。学生学习外语不仅要掌握词汇的字面意义,而且应当了解词汇的涵义。英语中的很多词汇来自于神话、典故、寓言、传说等,教师如果能在课堂上适当地向其介绍相关的文化知识,定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使其在欣赏文化的同时会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取得良好的词汇学习效果。

英汉两种语言在词义上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如:white一词在英语里的意思是having the color of milk salt or snow,汉语译为白的、白色的,但在英语的许多对应词中并无white,如白熊译为polar bear白费事译为all in vain, a waste of time and energy白痴译为idiot。同样,许多西方人对汉语中的红白喜事中的字也感到费解。

再如,英语里的red-letter day(纪念日、喜庆的日子),在西方一般指圣诞节或其他节日。而在中国,除了含有吉祥喜庆的涵义,在近代还用来象征革命和社会主义。在英语中,red有时还意味着危险状态或使人生气,如red flag(惹人生气的事情)。如果在商业英语中出现in the red,则意为亏损、负债

 

又如,孔雀(peacock)在我国文化中是吉祥的象征,人们认为孔雀开屏是大吉大利的事。在英语中,peacock的内涵意义通常是贬义,含有骄傲、炫耀、洋洋自得的意思,如as proud as a peacock。英语中的很多搭配也是约定俗成的,不能用中文里的搭配规律套用到英语中去。如:汉语中的红茶在英语中不是red tea,而是black tea

因为词语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意义不同,所以教师在词汇教学中有意识地结合有关文化背景知识的讲授,有助于学生对词汇内涵的理解。

来源: 教学资源网|www.jb1000.com 编辑: breeze1529 返回顶部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