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高考研究 >  阅读文章
捕捉信息 研读意象 规范答题——浅析古代诗歌鉴赏题的解题方法与步骤
阅读: 5593 次  我要评论( 0 )  收藏   2009/5/15 14:35:08
分享到:
至此,我们可看出,意境的概念比意象大,它由意象构成,意象包含在意境之中,但意象又不等于意境,二者是两个不同的而又密切联系的概念。
具体到分析鉴赏某一首古诗歌,大致可以有这么几步:①多读全诗,“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先对全诗有个总体印象;②找出诗中的写景、写物、写人的名词,当然更重要的是融入情感的形象(意象),弄清全诗写了什么;③找出这些名词或前或后的动词或形容词(如惜、怨、悲、空、独等),弄清全诗所营造的意境;④结合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信息作总体分析鉴赏。
福建卷
武夷山中
(宋)谢枋得①
十年②(无)得(还)   (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       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2)“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读完诗歌,我们找出诗歌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并做些标记。分析诗句,可以知道第一句说,诗人自己十年来不能圆还家之梦;第二句说,自己独自一人隐居在这青山绿水之中;第三句说,山雨停歇,天地一片寂静;第四句说,自己用几生几世才能修得到象梅花(植物意象,常常是孤芳自赏、洁身自好、孤标卓立的象征)一样呢。再结合这首诗歌中的信息(注释①②,见上分析),我们就不难回答问题了:(1)表达了国破家亡的痛苦之情,并借梅花的意象,来表现诗人自己的孤傲坚贞的情感。(2)这句诗借景抒情,诗人借山雨过后寂寥的天地景象,抒发自己孤傲孤寂的思想感情。
三、扣紧考题、规范答题
读懂了诗意,研读了意象,体悟了意境,文字的表述就该“粉墨登场”了,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高考阅卷老师对于这类题型,是着眼于各个得分点给分的。这就要求我们考生答题时要讲究解题的规范性。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⑴审清题干要求
任何时候都不能小视题干中的细微要求,审清题干要求可以让我们避免答非所问,造成失分,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命题人给我们答题的指向,继而找到答题的切入口,针对问题作答,提高得分率。
广东卷 林景熙《溪亭》
考题①: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通过认真审读题干,我们抓住“哪些”“时间变化”“意象”这几个要求,就明确“哪些”应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时间变化”应该是表示时间的词而且要突出“变化”一词,“意象”应该是寄寓诗人情感的“景”“物”,这样分析之后,我们就可以扣紧这些要求轻松地来作答:诗人运用日(暮)、月(初白)这两个意象,表现时间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变化,表现作者的孤独寂寞的情感。
⑵运用鉴赏术语
平时的复习训练中,我们应该积累必要的鉴赏术语。比如说语言风格方面:清新自然、简洁明快、准确凝练、含蓄委婉、悲慨沉郁、朴实无华、华美绚丽、雄浑豪放、明白晓畅……;思想感情方面:哀怨忧愁、激愤憎恶、欣喜欢快、离愁别恨、怀乡思亲、追古伤今、坚守节操、忧国忧民……;表达技巧方面:卒章显志、托物言志、象征衬托、烘托渲染、对比描写、虚实相生、以动写静、想象联想……;意象意境方面:恬淡闲适、华美壮丽、清新自然、安谧娴静、雄伟壮阔、明快高旷、深化意境、意境深远……
积累了这些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古代诗歌鉴赏术语,我们在答题时应用它们,就可以收到言简意丰的效果。
浙江卷 第16题
考题②:简要分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这一小题的答案: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吴词剪裁唐人的诗句抒发亡国之痛,温婉悲凉,体现出婉约词的正宗风韵。运用了“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亡国之痛、温婉悲凉、婉约词”等鉴赏术语,答案的表述就显得准确到位。
⑶掌握表述方式
古诗歌鉴赏考题,我们大致可以作以下六大分类:托物(人)言志类、炼字类、意境类、语言鉴赏类、关键词类、表现手法类等。不管哪一类,一般来说,在表述答案时,我们都尽量采用总分或总分总的结构形式。以“表现手法类”为例,答题步骤要分为三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此种手法;此手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怎么样的情感。
湖北卷 吴融《华清宫》 李约《过华清宫》
考题①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②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细细审读,研读意象,理出诗歌的情感之后,我们就可以轻松地作以下表述,考题①: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手法(步骤一);第一首宫内宫外对比:宫内绿树成阴,温暖如春;宫外飞血阴云,分外寒冷。第二首今昔对比: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步骤二)。考题②:第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的无情批判;第二首诗则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荒淫误国的讽刺和对王朝兴衰的感叹(步骤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的高考古诗歌鉴赏试题的开放性越来越强,命题人往往让考生针对某句话或全诗写一段50或80字左右的鉴赏文字。这类题型的表述方式简单来说是:诗歌写了什么,如何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具体来说就是三个步骤:①概括观点、特色;②扣住要求,结合诗句进行分析阐述来证明观点;③揭示这样写的好处。
江西卷 高蟾《金陵晚望》 韦庄《金陵图》
考题②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
分析鉴赏两首诗歌之后,答案的表述就可以依据以上提到的步骤进行:(总说—概括自己的观点)这两首诗都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感情;(分说—结合诗句阐述)高蟾认为通过晚望金陵,从“落日”“秋声”等意象中,(表达的效果)生出一片伤心之情,诗人认为这种深重的伤心,世界上的画家是看不出来的。(分说—结合诗句阐述)韦庄则通过观看金陵图,认为画家用“老木”“寒云”等意象,(表达的效果)足以表现出对国事衰败的伤痛之情,(总说)所以说,伤心是难画成的。
总而言之,我们在解答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的时候,应该借助古代诗歌蕴藏的各种信息,认真研读诗歌中的“艺术形象(意象)”,体悟诗歌的意境,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理出诗人在诗歌中渗透的思想感情,再结合考题要求,按照一定的解题步骤规范作答。
仙游盖尾中学 徐庆添
12
来源: 网络 编辑: yuxiuyi 返回顶部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