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某年10月,法国率先提出惩治祸首、赔款、拆除大沽炮台等六项要求,作为与清政府谈判的基础,各国公使经多次会议加以补充、修改,于12月24日共同向清政府提出《议和大纲》12条。该文件成为( )的雏形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辛丑条约》 D. 《马关条约》
8.“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义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与该文件颁布背景相关的是( )
①武昌起义 ②中国同盟会成立 ③清帝退位 ④《临时约法》颁布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③④
9.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司令部电令:“由于国际情势的变动,我国西南国际交通被截断,国内困难增加”“我军应以积极的行动在华北战场上开展较大胜利的战斗,破坏敌人进攻西北的计划,创立显著的战绩。”这次“积极行动”是指组织( )
A.徐州会战 B.太原会战 C.百团大战 D.枣宜会战
10.陕甘宁边区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依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 )
A. 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 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C. 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 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11.邓小平曾经对毛泽东的战略思想作了这样的说明:“他告诉我们,开始必须在内线打,打到一定时候,也就是削弱敌人到相当程度之后,就要打到外线……这时时机成熟了,就应该转到外线,否则就要吃亏。”解放军开始“转到外线”的重大行动是( )
A.跃进大别山,开始战略转移
B. 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
C. 破坏陇海路,支援淮海战役
D. 强渡长江,迅速解放南京
12.“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该诗最有可能创作于( )
A.1921年 B.1927年 C.1935年 D.1945年
13.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