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定量认识化学变化》的三次授课过程中以及后来的教研活动中,教师们研究的主题是在化学课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那么首先要理解:什么是“实验探究”呢?在不同的阶段,教师的认识不同,也就表现出不同的教学行为。开始,认为实验探究就是让学生动起手来,哪怕是“照方抓药”,只要能验证出书上的结论就行了;后来逐步认识到实验探究不仅仅是做实验,还必须是在学生自觉、主动、积极、手脑并用的基础上,对某一个特定的内容进行反复的猜想、思考、认识、研究的过程;最终,大家达成共识,实验探究过程还应贯穿着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相互沟通,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归纳,寻找出相对合理的或最优的方案。它是一个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的过程。可见,实验探究不能停留在热热闹闹地做实验的表面形式,它是集提出问题、调查研究、动手实验、表达与交流等过程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该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形式的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还有一点值得说明的是,由于学生有着丰富的感性知识,所以探究中往往凭借着自己的直觉思维来观察实验现象,这在一定的程度上是有利于探究活动的开展的。但是,如果学生的思维始终停留在直觉思维阶段,而不能进一步深入思考问题的话,则无法保证探究结果的合理性和深刻性。此刻,我们的教师则应该循循善诱,带领学生突破思维定势的桎梏,走进问题的实质,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因此,在探究过程中,我们教师既是知识的引领者,更是学生学习的组织合作者。
其实,新课程倡导的“实验探究”这一重要的学习方式,不仅为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培养科学思维和方法,发展科学素养,提供了新的平台。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现在,我们终于明白,其实我们教师进行的关于“课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这个问题的探讨,本身就是一个实验探究的过程。你看,我们反复试讲,不断摸索,课后,大家反思、讨论、交流、比较,看看究竟怎么个引导法才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才更符合新课程的理念,从而使得这个问题有了初步的可行方案。当然,这个方案不是最完美的,我们还将不断“实验”,勇于“探究”。探究学生如何“学”,探究教师如何“教”,我们相信,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实验探究”这枝奇葩一定会在实验教学中绽放出夺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