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高四”高考考前心理调试

阅读:4033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0/5/31 20:05:29

 很多复读生将自己复读的那一学年称为高四,认为这是高三生活的继续。一些老师分析,“高四”学生的心理压力要远远大于高三,对于他们来说,做好考前心理调节,十分必要。

“高四”心理状态
石家庄二中李玉金老师认为,很多复读生在心理上突出的表现是:低自卑、高焦虑、淡漠,低分复读表现更为突出。 
低自卑
自卑的感觉很多人都有,但是复读生由于经历了高考失败的打击,对自己的知识、能力、精力都产生了怀疑:在家庭中,他们感觉无法面对家长;在周围邻居眼中,感觉低人一等;在同学中间,觉得技不如人。 
除了高考打击之外,起点低,基础差是部分低分考生自卑的另一个原因。实事求是地说,部分低分考生和其他同学并不是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的,这部分同学学习底子薄、基础差,自卑在所难免。在这方面,高分复读生相对好一些,因为他们虽然没有进入高校,但手里有一个比较好的高考成绩,感觉底气十足。 
高焦虑 
这几乎是所有复读生的“通病”。最大的表现是考试中的患得患失:复读期间,不管是什么形式的考试,他们都非常敏感,一旦成绩不好,就会非常着急,而这种情况在普通高三班,并不是特别明显。 
师大附中傅涿生老师分析,复读班学生这种普遍的高焦虑,主要是因为他们的目标比普通高三学生更加明确:考个好学校,这几乎成了他们的惟一信念。越是这样,他们所承受的压力就越大,而焦虑情绪也越重。
此外,来自于社会、家庭的压力,也加剧了复读生的焦虑。在复读班报名现场,家长问得比较多的是:一年能提高多少分?能不能保证明年上重点线?家长的心态,无形中就给复读生增加了压力:明年要比今年强,一年要长多少分。在这样心态下学习,对成绩患得患失,高度焦虑也就不奇怪了。
冷漠 
复读班的整体气氛与普通班(应届班)相比有很大不同。在入学后的前3个月,这里的人际关系非常冷淡,同学之间缺乏交流,同学们普遍缺乏集体观念,很难形成一个融洽的集体,几乎是“你干你的,我学我的”;在和老师的关系上,很多同学对老师缺乏信任,不主动与老师沟通。 
另一个明显的表现是,部分复读班的学生轻视老师、对个别老师有抵触情绪,老师的建议根本听不进去。 
  据老师分析,出现这样的情况也属正常,毕竟复读班不同于普通高三,这里的同学来自不同的学校,不知道各自的水平与背景,老师也是新面孔。在这样一个全新的环境中,同学们缺乏安全感,对谁都不信任,表现就会比较淡漠、自闭。 
鉴于高四学生的特点,高考考前也必定要比普通班(应届班)问题更多,当普通班(应届班)的学生还在努力冲刺备考的时候,复习班已经有学生坐不住了,有的焦虑的生病,有的干脆不进班了,心理素质不如应届班,应届班正是初生牛犊不惧虎,所以心理好,没有患得患失,高考自然非智力因素失分就少,那复习生该怎么办呢?以下有几段,不妨我们静心看看:
有研究表明,80%的学生在老师宣布考试时都会感到紧张,这种紧张也称为考试焦虑。考试焦虑程度高者,表现为在考试前后精神紧张恐惧,心烦意乱,情绪低落,无精打采;肠胃不适,可能出现原因不明的腹泻、多汗、尿频、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钝、学习效率下降等。每年高考考生都会有“高考焦虑”的问题,我认为,产生不同程度的考试焦虑是不可避免的,但通过一些调适措施可以减轻焦虑现象的。考期临近,而考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却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起来的,所以采取一些具体措施很重要。考前的焦虑与怯场困惑着许多考生,也成为高考之前的一个热点问题。基于这点考虑我准备了几点心理问题指导,希望对高四的学子有一定的作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如何克服考前的焦虑,考试焦虑什么样?我做一个简单的分析并提供一些对策。
心理问题指导之一:如何缓解学业焦虑?
  高四学生学业焦虑主要表现为考试焦虑和学习动力不足。(如有的学生说我害怕考试怎麽办?有的说我厌恶学习怎麽办?)
  学生考试焦虑体现在对考分的过分看重,说到底市对自己未来前途的焦虑。之所以如此,原因有三:一是由于群体效应,将分数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指标。二是不自觉地将获取高学历等同于自己的人生价值。三是学生渴望自我实现(期望的)与现实学业成绩的不理想而导致的认知不协调。
  只有减轻心理负担与学习负担,才能减轻学习上和精神上的压力,才能健康愉快地成长。为了缓解和消除考试焦虑,可以尝试以下几个策略:
  (1)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动机)水平,过强或过弱的动机水平都容易使自己产生失败体验而导致心理压力。
  (2)未来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未知数,不要过多地担忧将来的事情,而应将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现实的生活和学习中去。为所当为。
  (3)考前作好(知识准备)以及应付考试(突发事件)的对策和心理准备,有备才能无患。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自己的弱课比如英语,提前几天就患得患失,反复强化这种情绪,等到了考场肯定要紧张。
  (4)不妨采用“极限思维法”,想象你所焦虑的事件可能的最坏结果。(北大的毕业生武晓峰回家,没上过大学的也能做出另人刮目相看的成绩,4050下刚职工当起老板)你就会发现现状还是值得乐观的。“生命中不仅有多愁的秋天,更有明媚的春天”。也许你没那么糟糕,也许你有能力直面失败。当一切还是不定数时,想也是白搭。该放下时就放下,何不去享受一下夏天的微风?
当你为错过星星而担心时,你又将错过太阳。
  学习动力不足(即学习动机问题)也常常令学生苦恼。一方面学生都有提高成绩的需要,而另一方面,又容易产生浮躁、厌烦情绪,导致学习无动力或动力不足。学习动机分内在(具有持久性)和外在(具有短暂性)两种,学习者只有“知学”、“好学”并且“乐学“,从价值上给自己的学习以较高的评价,才会产生持久的学习动机。当然,学习的外在动机也是必要的,只有二者和谐作用,才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心理问题指导之二:正确看待信息问题
  一些同学由于付出的努力在短时间内看不到效果,就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没有树立正确的(归因理念)。精神分析者阿德勒在《超越自卑》一书中说:“事实上,每一个人都是自卑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因为我们发现我们所处的现状都是可以进一步改善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自卑也可成为一个进步的动力,人生正是在对自卑的不断超越中而渐入佳境的;“我的语文成绩象我的数学成绩该多好!”就算我们对儿童进行特殊的训练使他们语言能力明显提高,他们的其他智力仍没有甚麽变化。霍华德·加德纳是世界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智力框架中认为人有相对独立的七种能力:言语-语言能力;音乐-节奏能力(莫扎特);逻辑-数理能力(祖冲之);视觉-空间能力;身体-动觉能力;自知-自省能力(自负自卑);交往-交流能力(情商)。---要求不要过分自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应该全面发展,智力领域是多方面的,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我们努力获取多方面的知识,参加多方面的活动,培养多方面的能力,成为多方面的人才。
  持久的、过分的自卑感则容易造成心理疾患。在遭遇挫折时,建议同学们不妨尝试以下策略:
  1、对自己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评价。
  2、善于将成功归结为自己的能力。
  3、体验内心的喜悦感和成就感,要相信之所以失败是由于自己努力不够或无效努力。
  4、不妨制定阶段性目标。
  5、在不断达到目标的过程中体验成就感。
  6、增强自信心。一定要确立绝对的自信心,每天都对自己说一句话——我一定行,我一定能成功。  有了积极的心理暗示,你就会发现整个人都会充满斗志,思维会变得敏捷。二是认真学习,充分准备,平时刻苦勤奋、认真学习,考前全面复习,考试时就会充满自信。如果平时不用功,考前突击,势必引起考试焦虑。如果平常一点不学习,再口喊自信,那是唯心主义。不打无准备的仗,“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7、乐观、平静地对待挫折,因为挫折对于成功同样是必要的。“失败是成功之母”。
  心理问题指导之三“如何改善人际沟通?
  有许多学生因在生活、学习中存在与父母、与老师、与同学沟通困难而感到苦恼,究其根源在于人与人之间彼此立场、观点的差异。为了改善这种状况,不妨学会“换位思维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将心比心”,毕竟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理解。
  当然,最好还要有一些沟通的技巧,它会进一步改善你的人际关系。
  心理问题指导之四:怎样克服精力分散?
  高四学生在学习中常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精力分散,“走神儿”现象。造成注意力分散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1因单调刺激而引起的厌倦感,如学习材料重复、枯燥;“注意紧张状态”理论提出(学习单元时间)概念。由于个性差异,每个人的学习单元时间可能不尽相同,有人认为一个人的最佳学习单元时间约为25分钟,通俗地讲,一个学习单元时间即是一个注意紧张状态,学习者应避免在一个既定学习单元时间内分心。
  否定注意对象的价值导致意志努力失败或放弃努力;还有一种情况是由于精神疲劳而引起的疲劳效应。由于处在“非常”时期,考生们一定要注意增强体力,注意个人卫生,合理调配饮食,比如每天食足够的主食(粮谷类食物)。同时多吃增强大脑记忆力的食物,如鸡蛋、瘦肉、猪肝、牛奶、大豆、花生米、葵花子、核桃仁等。并且,每日多吃蔬菜、水果,如草莓、西红柿、洋葱头、菜花、菠菜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品,这些食品有一定的预防疾病的作用。另外,还要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一张一弛,文武之道,这不仅能活跃思维,而且能够加强抗病能力,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要做剧烈运动,因此这样反而使自身的免疫力下降。
  佳学习单元时间约为25分钟,通俗地讲,一个学习单元时间即是一个注意紧张状态,可以尝试以下克服注意力分散的三步控制法:第一步,当出现某种滞涩情绪时,学习者应敏感地意识到,并提醒自己不能成为情绪的俘虏。第二步,尽快着手按已定的复习计划学习,避免无所事事。第三步,继续学习,直到完成。
  明白了上述道理,学习者就应该克服在一个学习单元时间内注意力分散的不良习惯,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心理问题指导之五:正确理解应试与备考
  社会呼唤素质教育,学生呼唤素质教育。一些高三学生认为目前很多学校“应试教育”严重,因而对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有逆反心理,这样的情绪在客观上影响了高三阶段的复习和备考。
  首先,我们应当肯定,学生强烈希望推行素质教育,这是积极进步的表现。老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实施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要满腔热情地帮助后进生,而不是只把目光投向(升学有望)的学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而不是只注重智育;要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而不是搞满堂灌、题海战术。
  其次,我们应指导学生正确看待备考和应试。“应试”与“应试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管是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目前来讲,都需要考试。虽然高考制度还不够完善,有待于进一步改革。但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今天,高考仍不失为一种较公平的选拔人才的手段。
  目前,我们国家还不可能普及大学教育,高考的竞争必然是很激烈的,我们应客观地面对这个现实,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使自己早日成才。 (屈原)
  心理问题指导之六:摆脱苦闷自卑心理
  高考前,我们不主张搞题海战术,但适当的备考复习还是需要的。有些学生由于几次考试成绩不好,就认为自己不行了,因而容易产生苦闷自卑的心理。
  欲胜人,先胜己。复习备考,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如何消除苦闷自卑的心理,增强自信心呢?
  第一,要正确看待自己。充分看到自己的实力,不要求每次考试成绩都能十分理想,不要因一两次考试成绩不好而否定自己。不要总拿自己的成绩跟班上成绩拔尖的同学比。你在这个班成绩是中下的,在全校也许是中等的,在全省也许就是中上等的了。
  第二,要认真分析考不好的原因。也许是没有复习好,也许是心理紧张没有发挥应有的水平,也许老师出题太难。
  第三,要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就算自己学习基础较差,接连考试成绩都不理想,也不应自卑。正确的态度是赶快找出原因,改变方法,调整计划,补缺补漏,再接再厉,争取高考发挥出自己在最高水平。两军相战勇者胜,“鹿死谁手”,还未可知,没有理由轻视自己。
  心理问题指导之七“学会缓减心理压力 ”
  高四阶段,随着高考的临近,同学们进入到紧张的复习备考状态,你追我赶,于是有些同学感到竞争激烈,压力大,心情紧张。对此,教师和家长必须及时地给予疏导,学生自己也必须学会缓减心理压力。(内因是关键,起决定作用)
  心理研究发现,保持(适度)的心理压力有利于高考复习、备考。但压力过大,会造成紧张、急躁心情;没有压力,也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所以,考生必须学会调节自身的心理压力。
  首先,我们应当认识到,随着高考的临近,同学们抓紧时间复习,积极备考是正常的,正如军队临战前要练兵,运动员比赛前要训练一样。有了这样的认识,就能把压力变为动力。虽然距离高考的时间越来越近,但拥有一个合理的作息时间是万万不能忽视的。把兴奋点与高考时间调整得当十分重要,学生可以参照所在考区的高考时间安排,有意识地校对自己的生物钟,这样才会容易进入高考状态,更好地发挥已掌握的知识。特别应注意的是睡觉不能太晚,优质的睡眠可以减轻其心理压力,提高学习效率。临时“抱佛脚”、“开夜车”,打乱正常生物钟的做法并不可取,因为这样极有可能到晚上精神百倍,而白天却恹欲睡,兴奋点刚好与高考的时间错开,这样就得不偿失了。 
  其次,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定自己的复习计划,做到以“我”为主,紧而不乱,不要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要把平时当考时,考时当平时,尽量以平静的心情来复习备考。要接纳自己情绪的反映,尤其是“焦虑”。以前,我们总是强调考生做放松训练,后来发现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在特定条件下,有些情绪不是我们主观想控制就控制得了的,所以不如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接纳。有一位考生本来一小时可以做10道题,由于焦虑,学习效率下降,只能做5道题。于是他警告自己:“不能焦虑,不能焦虑,否则我就完了……”越想越紧张,最后连3道题也做不完了。后来我让他放弃与焦虑对抗:“反正也控制不了,由它去,能做多少做多少吧。”于是他不再急躁,学习效率反而提高了。任何情绪都有一个发生、发展、高潮、下降、结束的过程,你不和它“较劲儿”,等于不给它能量,慢慢就会缓解下来。这里要特别提醒那些要强、学习较好的考生,一定要有接纳焦虑以及焦虑带来的学习效率有所下降的胸怀。拒绝接纳,不停的自责,只会使情况变得更为严重。 
  再次,还要注意搞好团结。同学间既竞争,又友好,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不要怕同学超过自己,你帮助了同学,也会得到同学的帮助,并会赢得同学的友谊。在一种宽松友爱的氛围中复习,会收到更好的效果,高考中也会发挥出自己在最高水平。
  心理问题指导之八:家长应支持理解孩子
  高考造成的压力不仅影响着考生,也影响着考生的家长,老师,在这种情况下,家长要从心态上调整与考生的距离,不要在感情上把自己与孩子绑得太紧,整天惶惶不安,没着没落。该讲的道理讲了,该创造的条件创造了,剩下的就只有靠孩子自己了。在尽到责任之后,父母也应该有一个能接纳各种结果的胸怀。不要让你的孩子从你的语言中、行动中、神态中感觉到莫大的压力。有过高四毕业生的调查结果或许能给她们一点答案:多数考生想对父母说的话就是:“别老问我考几分,不要天天唠叨……”想对老师说的话是:“希望老师抽出时间和我沟通,听我说说:我好累……”总之,心情焦躁、心理压力过大是他们中不少人的共同表现。很多父母渴望家中出一名大学生,将他视为全家的“重点保护对象”。从此,他背上了“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沉重包袱。
  高四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望子成龙,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大学,考上好大学。这样一来,免不了经常唠叨,有意无意地给孩子造成了压力,使学生感到家庭压力大,烦躁苦恼。
  家长们希望孩子能上大学,能成才,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教导要得法。父母既要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也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
  高四阶段,孩子们学习紧张,心理压力大,容易烦躁,因此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宜施加过多的压力。家长应做到内紧外松,不妨抽点时间带孩子上街购物,或到公园游玩,调节一下孩子的心理,沟通和孩子的情感。
  高四阶段,考试会多一些,家长要正确看待孩子考试的分数。有时孩子考试成绩不好,父母也不要大惊小怪,更不能责骂孩子,应心平气和地同孩子分析考不好的原因。
  对孩子心中的烦恼,家长应和老师配合,给予及时的疏导和消除。对孩子的每一个优点、每一次进步,家长都应给予鼓励和赞扬,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家庭应是孩子学习和生活的平静港湾,家长应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家庭环境,使孩子能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进行复习备考。
  教师和家长都应及时发现高三学生存在的各种心理障碍,及时给予关心和疏导,帮助学生消除心理疾患,使他们能以一种自信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复习备考,迎接高考,走向更广阔的人生之路
  高四考生面对学习环境的巨大变化要有一个积极接纳和适应的心态。现代社会的特点之一,就是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难以预料的不确定因素。作为一个现代人,应该有一种勇于接受变化和善于调整自己适应变化的素质。虽然有些变化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挑战,但也应看到,这种挑战也是成长的机遇。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会有许多坎坎坷坷,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很危险,有的能避开,而有的必须逾越。高考临近,一部分学生将面临许多压力,有来自家长的责怪,有来自同学的责难,也有来自自己的自责。我们应对的方法有许多:寻求同情,做些心理准备,使自己不感到孤单;以勇气和自信直面挫折,但更需要智慧;寻求帮助,得到心灵的支撑,依靠团队力量,但不是依赖。
  高考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我们无法预知未来,也无法改变既定的事实(考分、志愿、录取线……),但我们可以学习如何选择。放弃、复读、重考、求职,把高考当成游戏,你可以很成功,也可以重来一遍,可以降低目标,可以进一步积聚力量,也可以调整方向……只要不停止追求,永远都会有希望。因为我们还年轻,我们还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去重新选择。学会选择何尝不是一种成长呢?
  当然选择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切不可随意和盲从。如果你一贯学习很好,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发挥应有的水平,可以考虑重考;如果你的成绩一贯如此,而你的志愿太高,不妨调整目标;如果家庭经济条件没问题,读“民办”也未尝不可;如果你相信做一份自己感兴趣的事也能成材,那么早点踏上工作岗位也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高考只是人生的一部分,重要的是这个过程。
  人生就是在不断地选择中发展,生命就是在不断地转弯中变得坚强、勇敢、坦然、从容、聪慧、灿烂。
  以故事为小结《成功的奥秘》心理学有个“瓦论达效应”---美国一个高空走钢索的表演者。法拉第曾说过一句话:“拼命去争取成功,但不希望一定会成功,结果往往会成功。”这就是成功的奥秘。
成功的奥秘是这样的选准了目标,就只管埋下下头来,专注于手头的事情,专心致志地把眼前的事情作好,不过多地考虑结果如何,不过多地患得患失,一步一个坚实的脚印,成功会自然地走来。
    不要为打翻了的牛奶而不开心。
 
     来源:  编辑:tiara_caobridge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