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调整心态,学用结合,提速增效

阅读:1719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0/3/31 15:54:38

二、展示答案,增强自信

1.答题示例,选用课文 

教师备考时,应有意识地选用课文内容分析或答题。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想到相关的课文,也能消除学生的陌生感,对相应的题目不会感到无从下手。如复习修辞时,涉及到以下三种修辞,都可选用课文:

比喻: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这是《白洋淀》中的句子。

博喻: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这是《荷塘月色》中的句子。

借代:花白胡子一面说,一面走到康大叔面前,低声下气的问道,康大叔——听说今天结果的一个犯人,便是夏家的孩子,那是谁的孩子?究竟是什么事?这是《药》中的句子。

2.多人回答,活跃气氛

高三复习的确挺闷的,所以老师更应想办法放松心情,活跃气氛。其中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多让学生参与,不让学生作听众、观众,而让学生作演员,而且演员由老师一人变为多人,更有新鲜感,也有意料不到的效果。这样的课堂,学生积极,师生默契,笑声不断,效果显著。例如在复习修辞中的博喻时,我要求学生自己仿《荷塘月色》造句,结果学生有“惊人之作”:一位同学在黑板上写“这只四不像,既像鹿,又像马,又像牛,又像驴。”另一位同学也不甘示弱,在黑板上写“天上的云,有时像羊,有时像马,有时像狗,有时像猫,千变万化,好看极了。”看到这样的句子,全班同学笑成一团,老师也忍不住大笑,课堂气氛那是相当地好!而接下来针对这两个句子的分析也让学生印象深刻,相关知识也容易记忆。

3.常上讲台,敢于表达

教师站上讲台,心理平静,表达顺畅,而这也是长期站在讲台训练得来的。所以让学生多上讲台,同样可以锻炼学生,增大胆量,敢于表达,慢慢地也有表达的欲望,这比只是站在自己的座位上回答更好。所以讲台不是教师独占的,而应是所有学生都必须站过的。

例:汶川大地震过去一年了,地震博物馆已经建成。请你在博物馆的留言簿上写一段话,表达对生命或对自然的感悟和思考。要求运用排比手法,不超过30个字。(09年江苏卷)

答:生命                                         

    自然                                         

我让学生自己在黑板上写答案,学生照常的抢着上来,下面是我选择的三个学生的答案:

①生命是任凭海浪吹打的海燕,生命是奔腾不息的河流,生命是永往直前的雄鹰。

②自然是一位慈祥的母亲,自然是一位慷慨的给予者,自然是一位无情的摧毁者。

③生命如阳光般耀眼,生命如玻璃般易碎,生命如钻石般高贵。

④自然是柔和的微风,自然是凶猛的狂风,自然是莫测的天气。

⑤生命是昙花的一现,生命是小草的坚强,生命是时间的一去不复返。

⑥自然是外表温存的怪兽,自然是捧着毒酒的美女,自然是拿着潘多拉盒子的天使。

以上的答案并不是最佳的,却是学生主动书写的,而且也是在短时间内完成的,只有让学生多上讲台表达,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也才能促使他们在短时间内组词造句,写出答案。平时表达次数多了,对这类题目也自然就熟悉了。

三、留心生活,学用结合

除加强课内基础知识的学习、复习和综合训练外,还要密切联系日常现实生活,要时时刻刻、事事处处留意教室、校园、街道、公园、广场、影剧院等社会公共场所的标语、口号、广告、招牌、匾额、警示语等,真正做到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夯实语言功底。部分新题型呈现着鲜明的地域特色。

例如2007年高考就设置了一道对粤剧的一则介绍文字的信息筛选题,要求保留各方面的主要内容,压缩成不超过90(含标点符号)一段文字。

粤剧可能是我们天天听到,高考题就在我们的身边。分析过去,是为了把握现在,推知未来。语文教师应由高考前的诸多试题中,捕捉到有效信息,并渗入课堂中。所以我们平时应注重阅读,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广泛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基础,大量的阅读不仅能开阔眼界,还能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平时多注意大人们的言行,特别是在一些交际活动时,如婚礼、生日宴会、看望病人、大型集会等。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最密切,要在生活中学语文,比如语言表达得体、广告词、应用文之类的考题,就是取材于生活。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人,才有资格称得上是具备了学语文的良好素质。这是语文与其它科目的不同之处,也是语文的魅力所在。

读写听说结合,多管齐下。要将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与阅读、写作和听说训练密切联系起来,从一切书籍报刊、电台电视等新闻媒体中,从自己和同学的习作中,去“横挑鼻子竖挑眼”,发现问题,现身说法。这样,既可以充实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还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写作水平。有比较多的学生接受能力强,但表达能力弱,这与老师不给他们创造机会有一定的关系。如果读的多了,背的多了,听的多了,说的多了,不仅为阅读、写作打下了基础,为仿句造句开拓了思路,增强了语感,提高了整个语言运用的能力,也让自己树立了自信心。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在交际中,在很多场合,能言语自然,出口成章,妙语连珠,觉得生活也阳光起来。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四、掌握特点,提高速度

语用题有很多题型,我们复习时点面结合,多元并重,多位一体,全面提高,决不能搞单打一。进行“点”的强化,巩固“面”的根基;根据“面”的缺陷,确定“点”的方向,同时,查找缺漏,迅速关注,跟踪弥补。每一种题型都落实方法,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语体,采取相应的对策,同时侧重一些情境题。特别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句式、修辞方法和语体。熟练掌握各种句式的特点,是答好语用题的基础。考生应熟悉常见的修辞手法的特点,以便考试中能灵活运用。语言运用题有一部分是应用文的写作,如:广告词、评论、编者按等等。高三学生在学习时,要对这些文体有一定的了解。语言运用题也有一部分是句式的改写、仿写等,要掌握这些题型的答法。正所谓“咬定方法不放松,任尔东南西北风”。

只有根基深的大树,才不怕变化大的天气。同样,我们有了坚实的基础、灵活的方法、稳定的心态,也不惧多变的语用题。于不变中观乱者,必胜!

 

12
     来源:教学资源网|www.jb1000.com  编辑:xiaoxiao@126.com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