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关于高三历史复习中高效性的几点思考

阅读:1039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0/2/26 8:08:07

在“五严”背景下,我们大家作为高三历史教师处境十分尴尬,一方面从会考到高考,试卷越出越难,加之今年江苏文科录取率降低,很有可能历史学科的达B率也会缩水,所以老师和学生不投入大量的精力,断然是取得不了好成绩的;另一方面江苏的高考模式决定了语数外三门学科的重要性,选修科目要为语、数、外“保驾护航”。在这样的模式下,我认为历史学科既要为语数外“服务”,又要“耕”好自己的“自留地”。

我认为高三历史教学,包括两个大方面:一是夯实基础知识;二是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没有牢固的基础知识,能力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历史思维能力犹如一条龙的眼睛,在当今的考试中显得尤其重要。那么历史思维能力包括哪些方面呢?我认为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历史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历史知识的分析理解能力,历史知识结构的重新建构能力,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历史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历史复杂问题的解决能力等等。

对这两个方面,一轮复习中,我们坚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基础知识和能力培养相结合,目前看来取得了一点效果,下面着重谈一下具体做法。

一、给学生制订读书纲要

一轮复习中,我们学生身上必带三件“宝”:书本、考纲、一轮复习资料,书本和考纲是高考的命脉,我们经常发现很多学生不会看书,考纲更是束之高阁,为了让学生读书更加高效,目标性更明确,进一步把考纲吃透,我制订的读书纲要包括:

1)读目录。目录是各章节知识的总纲,是全册课本的总体知识框架,应从宏观上把握。

2)读每章开头的引言引言主要说明本章内容的历史背景和本阶段的时代特征和本章内容的特点。

3)读正文内容(大字)和阅读内容(小字)。正文部分是课文的主体,是考试命题的依据,属于必须掌握的内容。阅读部分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或是对正文内容的补充,或是正文上下段内容的过渡,或是正文的展开性叙述等等,应有不同的要求。

4)读相关原始资料。应联系课文内容查阅相关资料、史料。

5)读表格、图画。要弄清其与正文的关系,安排这图表的用意和作用等。

二、布置学生自主学习课本和考纲。

1)根据考纲,写出每节内容的考点。

2)全面高度概括每节教材要点提纲。逐段写出小标题。知道各个自然段主要内容,并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粗知教材梗概。

3)找出教材的内在联系。段落之间的联系,每章各节之间的联系。搞清历史的发展线索,形成一个系统结构。

4)找出必须记住的内容并设法记牢。什么是重要的历史内容,就是历史三要素和重要事件、制度和政策等。

5)对教材做出评价。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材。

三、总结记忆法,增强学习信心

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我们总结出了一套记忆的方法:

1)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通史)

2)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民族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3)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重大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影响)

4)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5)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选修内容)

6)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选修讲到孔子时,联系必修一孔子的内容)

7)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战略反攻示意图)

8)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正确的东西就比较容易记住。

9)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

10)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增强记忆效果。(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

以上三种做法,应该对于夯实基础知识是非常有效的,但大家会质疑学生能不能做到位,能不能始终如一坚持,这时候教师的检查工作就要做到细处,我觉得一方面通过课堂的提问和师生交流,可以很好地洞察学生课前的准备工作;二,不定期的默写和抽背也能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三,加强师生交流,和学生做朋友,会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力。

夯实基础,相当于一条龙已画成,而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才是真正的“点睛”之笔。而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方式有多种,但不断练习,做题,应该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我们目前高三的练习包括高三一轮、(周一到周五每天一单元)周末针对性练习、阶段性检测。学生做了,及时检查,每次作业不是打等第就是写评语,但这些全是面上的工作,真正能提高历史思维能力的做法是:

(四)上好讲评课

我觉得要注意如下几点:

1)及时性。练习或考试后要趁热打铁,及时讲评。每次练习完后,不及时评讲或者把答案印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对对了事,对存在的问题不分析、不评价,拖上一段时间不了了之,这样对所学知识起不到查漏补缺的作用,大大影响复习效果。

2)主体性。避免单纯对答案,或者老师不分主次一讲到底,我们大家知道一轮练习好多学生都有答案,要是单纯对答案,很多学生身上的问题,老师和学生都发现不了。所以所讲题目我都要学生先分析,你为什么这样做?如此下去,学生觉得抄答案的意义就不大了。

3)针对性。由于学生受知识、能力等水平的限制,在作答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或失误,评讲时,要结合有代表性的试题及学生的典型答案,有理论、有实际,逐一分析讲解,追根溯源,使每个出错失分的同学能从较深层次上推究出自己失误的原因,如果是主观记忆性基础知识发生错误,就应加大对教材的熟悉度。如是审题偏差,则要吸取教训,养成细心的好习惯。如是客观性知识发生错误,就要提高知识的迁移和概括能力了。学生只有明确了自己的主要缺陷,才能有针对地制订今后复习的方向。

(4)       拓展性。每一种题型甚至每一个题目都代表一定的面,因此在讲评时,不应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能一题讲完,万事大吉,要力争做到“一题多练”,通过知识补充和延伸,引导学生扩展思路,纵横联系,由此问题联想若干相关相近的其他问题;由此知识点联系到许多相同相似的知识点。这样才能提高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达到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的目的。也有助于克服目前存在的“题海战术”弊端,减轻学习负担,保证评讲课的最佳效果。(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社会契约论)

题山题海,不可穷尽,何况现在都讲究原创,高考几乎不可能遇到做过的题目,但再不同的题目,做题的方法和思路还是有规律可寻的。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形成了一套“审题”方法,选择题的审题主要是“三审”:审题干、审备选项、审选择方向;材料解析题的审题,主要是“三审”:一审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如:时间、人物、事件、标点符号等;二审问题,明确答题要求和限制条件;三审分值,根据分值,合理分配答题要点。在审题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答题思路与方法:如选择题的解题思路一般为:(1)全面正确地把握题干内容和问题中提供的线索和要求,准确领会题干给予的指令,像“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必要条件”等。(2)结合选项联系教材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比较、分析、概括等思维加工(3)再对选项逐一确认或排除,找出最正确的一个;而材料题的解题思路一般是:(1)先仔细研究问题,准确把握问题的要求。(2)带着每一个问题认真阅读题目所给的相关材料,正确、全面理解材料含义,边阅读材料,边把与该问题有关的关键字、词、句,甚至标点符号,分值都勾画出来以提示自己。(3)回忆所学过的有关史实,观点及方法,根据问题的要求,分析材料,提炼观点。(4)归纳整理,以简炼准确的文字去表述。此外,在解答过程中应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解答,不要同时带着几个问题读材料,干扰自己的思路。

以上是我们在一轮复习中的一些做法,敬请各位老师指正。在下面的二轮复习中,我们想抽出半个月的时间对选修内容进行一次“加固”,而后按照八个专题进行练习训练,提高练习难度、查漏补缺,这八个专题目前设定为: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中国现代史、选修内容、选择题题解指导、非选择题解题指导;在此基础上,对一些重点、热点问题加以关注,争取高考取得较好成绩。

     来源:教学资源网|www.jb1000.com  编辑:wangpe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