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浅谈新课标下的古诗文背诵

阅读:1883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0/2/2 8:43:22

三、重视方法

  理解和识记是辩证的统一。理解了的东西识记起来比较迅速和牢固。因此人们不能单纯地死记硬背而忽视在理解的基础上的背诵。为了识记已理解的材料,应该对材料进行分析,把它的基本观点、论点、论据以及逻辑结构找出来,然后以自己的语言把它们概括而确切地叙述出来,这就是通常学习时所作的提纲。提纲的编写包括三个方面:①把材料分成各个组成部分;②概括每个部分的小标题或分出容易联想起该部分材料的全部内容的某一支承点,连成一个统一的联想环节;③把个别的思想、句子连成各个以一部分可以缩减需要识记的单元数量,但并不减少所识记的材料的范围。由于材料经过自己的分析,并用自己的语言编制提纲,使材料获得了明确的、分成段落的有条理的形式,因此就比较容易记忆和保持。如《烛之武退秦师》(第二册阅读鉴赏第三单元)情节跌宕起伏,人物纷繁,教师只要让学生理清郑国、晋国、秦国的微妙关系,精确地把握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晋秦围郑——郑伯说烛武——烛武说秦伯——晋军退兵),以及郑伯、君、晋文公三人的利害关系就能使学生在背诵时条理明晰、事半功倍。此为编写提纲法。

  由于古诗文经常采用骈俪对偶的形式行文造句,句子结构整齐,意义相近相关或相对,因而可以抓住每个段落的首句和每个句子的首字,通过接近联想达到完形的效果。如《兰亭集序》首段,在熟悉语句的前提下,只要记住首句(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和下面各句的五个首字(”“”“”“”“),即可能够高效率地完成背诵。此为二首完形法。

  在背诵过程中,要尽量使多种感官参与,使背诵过程成为有看、听、说、做的联合活动,这样就会使多种感觉到的信息到达大脑皮层留下同一意义的痕迹,并与视觉区、听觉区、言语区、动觉区等建立起广泛的神经联系,养成心想、眼看、口诵、手写同步进行的习惯,从而加强记忆的效果。如《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第五册阅读鉴赏第二单元)等抒情性较强的文章,就应在早读课时细细品读,体会感悟作者的情感,以文本内在的情感带动朗读,读出情感,读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在体悟中熟读成诵。此为多重刺激法。

  一般来说,要达到同样识记水平,材料越多,平均所用的时间就越多。以前人们都以为背诵古文较好的方法是先段落背诵,后整合全部内容,也就是心理学上所谓的部分识记法。经过大量试验证明,整篇阅读直至成诵的整体识记法优于部分识记法;而整体部分-整体的综合识记法,又优于整体识记法。也就是说综合识记法的效率相对来说是比较高的。这就要求学习主体在正式开始背诵之前,对整体材料有一定的了解,能够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材料。在背诵时,先局部完成背诵,后整合成篇。几乎在所有较长文章的背诵中,我们都可以运用这种简单易行的方法。但在一篇文章的背诵的过程中,所运用的方法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如《过秦论》(第五册阅读鉴赏第二单元)中生冷僻字词特别多,对学生熟悉课文语句会造成困难,因此在这篇文章的背诵上就可以采用多重刺激记忆法和综合记忆法相结合的方式。熟悉课文时,做到眼观形、口念音、心思义、手写笔画。对背诵部分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再进行分块处理,将它分成四个部分:秦国始强——日强——极强——灭亡,然后对每个部分分别强化背诵(其中也可同时运用二首完形法),最后整合成篇。此为综合记忆法。

  多背诵古诗文无疑可使我们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奠定精神的底子,这才是新课标下古诗文背诵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所在。

12
     来源:教学资源网|www.jb1000.com  编辑:xiaoxiao@126.com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