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十如何—语文教学具体操作抽象谈

阅读:2318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09/12/11 14:41:40

六、课堂如何对话

  1、不要片面理解对话。师生就文本互为问答讨论(所谓三向),是对话。一方说话,一方倾听,也是对话。朗读默读难道不是对话吗?当然也是。对话即交流。只把有形的外在的交流视为对话,把无形的内在的斥为一言堂注入式,是机械论思维在作怪。

  2、教师课堂提问有三忌:一忌问不明白,答非所问。二忌立问即答,思不及义。三忌答了不置可否,坐下拉倒;或一概称好,还要掌声鼓励;或是干脆把学生的回答直接教师的标准答案:你的就是我的

  再简单的问题,也需要多想想,该怎么问才能让学生明白问题的要求和回答的要点。一般须给予十几秒钟的思考准备,包括口头表达的临场组织。如果有太长的冷场,就需要考虑引导,还要反思问题是否恰当。

  3、任何一种对话,都应视为教学内容的一个部分。善于听答话,随机引导,高明点拨,让学生开窍,要比给出标准答案更有价值。一个问题由几个人的讨论回答而补充修整,要比一次性通过更有意义。过程与方法重于结论,是课标的精神,在对话中最应得到贯彻。

七、如何布置课后的复习

  1、大多数情况下,语文课几乎放弃了课后复习的布置,自承乏软无力,把合理支配的时间拱手让人,好像比封建历史上的削土割地还要无奈。因此有必要认真研究一下,到底语文需不需要复习?复习什么?有没有时间保证?有没有可能每天检查?

  2、如果当仁不让,照理一节语文课至少应有半小时的复习或作业的时间。预习新课和复习旧课,大约是3241的比例。复习的项目,主要是课文重点内容的识记和语文知识(方法、习惯、技能等)的运用。形式一般是口答题和文答题。题目必须能够激发探究的兴趣,与其笼统题目,泛泛布置,不如要求把课文朗读一两遍,或者抄写若干段落,也可以印发相关的辅读材料指导阅读参考。

  3、同预习一样,复习应不时进行检查,否则时间一久,终成虚话。

八、如何批改作文

  1、先把作文看一遍再改。不要边看边改。以语批为主,修改次之。修改处需令比较,让写作者知道为何需要改,也允许持不同看法,鼓励同教师上来交流。

  2、一次作文纵有参差不齐,但大体还是能按不同情况或不同标准归出几种类型。一边批改一边就得归类。发现和研究类型和典型,将决定作文批改的质量,不可因费工耗时而不为。选择类型重点批改,不失为一种多快好省的办法,而典型批改尤须着力。

  3、注意发现每一篇作文的闪光点。哪怕只有一个词用得精当,一个句子表达得精彩,都不吝可圈可点。鼓励之于作文,效果有时会出乎意料地惊人。

九、如何进入课文的分析

  1、不同类型(文体)的课文有不同的进入方式。但是首先还是要明确为什么需要分析。一篇好文章,本是有机的整体,干吗要去分析它?分析的目的,在于揭示,在于披文入情,提要钩玄,通过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到达言辞的内蕴。分析不是肢解,不是剁碎,分析之后,是让读者更加看到整体,是从局部或细部识通篇,窥全豹。现在主张不论教什么课文,都先整体感知,但整体感知却并不一定非从整体入手不可,有时从一个字词,一截短语,一个句子,也可以感知通篇文章,甚至把握全文的主旨。例如教《兰亭集序》,问其中的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一句是怎么来的?让学生从这一句上下寻绎,了解作者整体的构思,行文的脉络。所以说,从哪里进入,是可以因文而异,也可以根据教师的匠心独运,作出最佳选择。

  2、不管是否按照课文的顺序教,进入分析的方法大体有三种:

  其一是:寻找紧要语(朱熹),包括孙绍振所说的关键词,或文章中精要、精彩、精妙的语句。

  其二是:发现关节眼。也就是通篇文字的联络照应。不仅是段与段之间的衔接,更有词语句子的配合呼应。

  其三是:比较新异处。这一般是在和(同类)的其它作家作品作比较中,发现其内容的丰富深刻,形式的独特新颖等。

  3、进入分析的途径也大抵有三种:

  其一是:聚焦形象的特写与细节。一般适合于小说、戏剧等有人物、情节的作品。

  其二是:揣摩品味新异传神的语句,或波澜迭起、摇曳生姿的行文布局。但也不忽略平字见奇、朴字见色的语言表达。一般适合于叙事言情写景的散文。

 其三是:为课文编提纲或列图表,找线索,寻因果。一般适合于各种说明文和议论文。

  以上或有交叉。而辨词析句、咬文嚼字这一主要手段,则一以贯之。

     来源:教学资源网|www.jb1000.com  编辑:xiaoxiao@126.com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