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课改新论 >  阅读文章

从自主学习的实践看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阅读:838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10/20 8:22:28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得以实施。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自主学习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在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很好地体现了三维目标的贯穿、师生角色的合理定位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自主学习;历史教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自主学习有效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深刻体验了知识获取过程中的艰辛与乐趣。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精神也得到了培养。同时,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一、自主学习有效地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
自主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科学、合理地驾驭课堂,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在教师预设的轨道上,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分析问题、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等方式获取知识。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围绕着如何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来展开。
1、知识与能力的体现
在知识与能力方面,主要通过教师预设的问题来把教学目标具体化,再由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这些问题以实现教学目标。比如,我设计自主学习《经济全球化的世界》这节课的第一部分内容时,通过“概括世贸组织的由来”、“归纳世贸组织的宗旨与原则”、“分析世贸组织成立的作用与影响”这样三个问题来完成。由于这三个问题相对比较简单,学生自主学习不难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独立学习获取基本知识并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好地体现出来了。“从教学角度讲,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1](P277)
2、过程与方法的结合
“在历史教学中,还应该注意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所谓非智力因素,一般是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又对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等。[2](P62)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等方式把新课标的理念付诸于课堂教学。比如,我设计《伟大的历史转折》这节课时,用歌曲《春天的故事》创设历史情境,然后因势利导启发学生得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以及由此展开的改革开放。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我国改革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并通过学生自己搜集材料来制作自己生活的地区改革开放前后变化的展板。这样就有效地体现了过程与方法的结合。再如,讲《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时,让学生自己编演历史剧来体现民族资本家的历史命运。这样,使学生很好地参与课堂并深刻的体验到知识获取的方法与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的贯穿
这个目标是在“知识与能力”和“过程与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形成端正、积极的人生态度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也应该是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和最终目标。正如法国著名教育家费雷内曾说:“提供知识并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获得探索方法,培养思维能力,具有创造性和批判精神,才是教育所要追求的目的。”比如,设计《中国古代的商业经济》一课时,我通过“晋商与徽商曾经称雄商界,是什么品质成就了它们?”这样一个问题来贯穿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设计自主学习《经济全球化的世界》第二部分内容时,通过“中国的入世经历了怎样的艰辛历程?”这一问题唤起学生热爱祖国、投身经济建设的情感与价值观。
二、自主学习真正地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通过自主学习的实践,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热情空前高涨。他们课前认真搜集、整理资料,课堂上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课后的探究依然在继续。学生从自主学习的活动中找到了学习的乐趣,并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真正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体。
1、课前搜集、整理资料
为准备一节课,学生课前会花大量的时间搜集相关的资料。然后,还要进行筛选、分类、整理等程序。给人感觉好像花费了很多时间来做课前准备有点喧宾夺主。其实,事实恰恰相反。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主动地去准备,本来就是学习的一个过程,也是他们参与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搜集与整理材料的过程中,不但为学习新课打下了基础,还学会了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和思维能力。从思想上来看,他们的求知欲已被激发。从某种程度上讲,已经由“要我学”提升到了“我要学”。这正是我们教会学生学习的目的所在。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通过自主学习的实践,我们会明显地体会到课堂教学的效果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他们初步形成了课前搜集、整理资料,上课时积极投入,敢于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能把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并用来解决现实问题。比如,我讲《经济全球化的世界》时,用歌曲《Tell Me Why ?》 创设历史情境,再由一幅图片导入主题。然后让学生列举自己身边哪些现象能够体现经济全球化。学生结合自己查阅的资料列举出了很多。在学生自主学习解决我预设的“中国为何入世?”、“入世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经济全球化给人类带来了什么?”、“我们该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潮流?”等问题时,由于这些问题的难度相对比较大,所以先通过自主学习、然后探究性学习、再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解决。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不但思路开阔,而且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的火药,只有教师的思想才有可能去点燃它。”教师应该设法激发学生心中求知的欲望,从而使学生很好地发挥课堂教学的主体作用。“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3](P244)通过自主学习的实践,我们发现课堂教学中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同时,课堂也变得丰富多彩、充满活力。学生自己体验到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探索问题取得成功的成就感。因此,教学的效果就明显提高了。
3、课后反馈、深入探索
自主学习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对某节课的内容进行集体研讨、寻找存在的不足、反复分析、修改,以追求更好的教学效果。然后,老师会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学生也在对教师的教和自己的学进行评价。在师生评价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实践与反思找出不足,不断完善。这使我们加深了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与把握,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课堂教学的结束并非意味着自主学习活动的终结。课后,教师的反思、学生的探究依然在继续,并逐步深入。
三、自主学习很好地体现了教学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教学评价不仅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也延伸到课堂之外。课堂教学之外的教学评价是对课堂内容的深化与巩固。自主学习的的评价方式和内容具有多样化的特征。主要有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师生互评这样三种方式。多元的评价方式既体现了评价方式的科学性,又反映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学生自主评价
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主要是通过教师预设的问题来检测的。学生回答教师所提问题的同时也在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测。通过自我评价,学生了解到了自己学习的效果。从而就可以从中发现问题,继续深入探究。
2、学生互评
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对同一个问题的回答有不同的见解。因此,学生可以在把其他同学的回答与自己的想法进行对比,这对自己也是一种评价。比如,编演历史剧表演的学生与观众之间必然存在一种表现问题方式的差异。这种差异刚好就是互相评价的一种体现。再如,开展课堂辩论、讨论,是不同观点、见解的碰撞过程,也体现了学生互评的色彩。
3、师生互评
学习过程既是学生进步的历程,也是教师成长的经历。教师通过设计新颖的题目、指导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等方式可以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也能把自己的见解与学生的看法进行讨论、分享。从而达到师生共同进步的效果。
总之,自主学习的实践,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我们在实践中应大胆地尝试并从不断尝试中总结经验教训,从而逐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网络  编辑:gogo0722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