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课改新论 >  阅读文章

高中新课程改革下历史课堂教学的困惑与对策

阅读:985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10/20 8:17:35
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理念是“历史课不是为了历史学科而存在,而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存在”。新课改对老师而言主要改教法,对学生而言主要改学法。新的教材观强调:教材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改变惯常的思维方式和教学行为;意味着课堂教学必须发生一种结构和性质的变化。因此,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面对新课程,我感到了压力和困惑:
困惑一:新课程标准改变传统教学过分强调知识体系的现象,注重学习的过程,强调培养学生的能力。但一定的能力发展是以一定知识的积累为载体的,老师在教学中如何把握让学生学习知识的量?
困惑二:“三多二少”:内容多、头绪多、涉及面多;课时少,参考资料少。由此教学难度大,教学进度缓慢,按新的教学设计完成进度有困难。
困惑三:高中历史新课程教材由于存在时序性和整体性较差、知识系统破碎的弱点,给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如何对新教材进行灵活整合,重新构建起相对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困惑四:本次新课程改革之后的高考命题是"源于教学大纲又不拘泥于教学大纲",其难度远高于教学大纲和教材,学生如何在重基础的高考指挥棒下适应重参与、重能力培养的新课程教学?
新课标下历史教材的出炉,无疑给我们历史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怎样树立新课改理念呢?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感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落实新课改理念的重要环节。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著名教育家余文森教授给出了这样的答案:“教学有效性即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习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为此,在课堂上要实现教学观念生活化的几个方面的转变:即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转变;由“教师”向“学友”的转变;由“园丁”向“引路人”的转变;由“教书匠”向研究者“的转变。“让学生动起来,让历史课活起来”!
一、以教材为本,引导学生与书本对话
历史教师要“用好教材”。历史教材是历史教学之本,历史教学应该依据教材而进行。中学历史课本就是一部人类历史创造文明行动与心灵的足迹与路径,是一部由历史学家打开的古人与今人心灵对话的画卷。传统教学重视陈述性知识传授,教师的教学基本上是对教材内容的机械复述,没有引导学生探讨历史教材文字表达背后所蕴藏的内容,学习浅尝辄止。
在新教改实践的过程中,要想走出这个困境,要求高中历史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紧扣新课标,进行大胆取舍。爱因斯坦说:“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巴尔扎克说:“打开一个科学工作的钥匙毫无疑意是问号。”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亲历文本,对话教材,对教材进行独立性的带自我意识的阅读、分析,并在全身心的体验品味中获取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和见解,把书本中的问题读出来-——在阅读文本过程中对历史的矛盾问题能产生疑问,发现问题;把问题从书本中读出来——能对文本做出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只有这样才能为生生对话,师生对话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我在讲授人教版高中新课标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3 “‘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一课时,通过下列问题去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①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能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有何意义? ②有一位热爱中国文化的外国友人要了解孔子,假如派您去帮助他,您将向他介绍有关孔子哪些事情呢?③请列表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以合作转变角色,探究新知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课堂情境设置,可起到明确主题,活跃思维,集中注意力,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等多种作用。情境设置应具有新颖性,趣味性和“诱惑力”,而以“问题”的形式来精心创设情境,既利于引起学生的悬念,还利于挖掘教材中的情理,情趣,情志来激发学生的情思,诱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使其“欲罢不能”。
1、让学生来感悟历史
每节课拿出3—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来感悟历史(感悟的内容包括所学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也可以结合现实谈谈对历史的新认识)。具体操作过程是,先在上一节课定出下一节的中心发言人,一般为1人,我们称之为既定发言人。这一位发言人要求到讲台上来发言,并且鼓励脱稿演讲。一轮后,要求人人脱稿发言,同时还定出随机发言人,即每节课上教师随意抽出1—2名同学发言,这几个同学是不确定的,目的是让每一位学生都做好必要的准备。这样就做到了重点和全面兼顾,人人都投入到学习中来。
2、复现历史情景的教学模式
心理学家赫瑞特拉的实验表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这说明人类获取信息主要来自视听。教师就应该通过创设历史情境,将与教学有关的信息尽可能地以视听方式展现给学生,使历史“活”起来、动起来,让学生置身于历史的氛围中,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让学生在情理交融之中领悟道理,完成由情入理的深化。这一教学模式可以借助于现代教学手段,如音像器材、实物投影仪、多媒体电脑、多功能教室等来复原、营造历史场景,让学生走近历史,感受历史。例如,我在讲授高中新课标实验人教版教科书《历史》必修2 第一单元“明清的徽商与晋商”一目时,我就采用了情景复现教学模式。上课开始后,打开多媒体教学课件,屏幕出现徽园图片数幅,推出字幕“走近徽州”,然后深情地讲道:如果说著名戏剧家汤显祖的那首吟诵徽州的千古绝句“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勾起我们对徽州山水的神往,那仅仅是表象,真正令我们惊叹的是徽商。(放映有关徽州的短片)只要你一踏进徽州,那些独具特色的徽派建筑,拔地而起的牌坊以及书院、徽雕、徽戏、新安画派……更多的人文景观和艺术奇葩,汇成了一个神秘的徽州神话。是什么力量在皖南一个偏僻的山区创造出如此璀璨的文化,这与徽商密不可分。徽商成为徽州文化的酵母与动力。每当我们惊羡徽州文化的时候,我们不禁对徽商、“骆驼商”由衷地赞叹。是他们走出徽州让世人知道了徽州,让徽州了解了世界,又精心建造了徽州,从仅存的这一批批文化瑰宝折射出的它的辉煌历史,润泽当代,惠及子孙,这是中国商业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商帮做得到的,乃至世界各国的商人也望尘莫及,他们的贡献彪炳千秋。
徽商几乎“无货不居”,但最为重视食盐的经营,由此出现了不少盐商巨子。(打出介绍闵世章的一段文字)歙人闵世章少孤贫,九岁辍学。长大后发愤自学,精通文史。一日读《史记·蔡泽传》,对蔡泽赤手而取富贵的事迹赞叹不已,遂立志法其所为,只身奔赴扬州,为一家盐商管理账目。数年之间,他摸清了盐业的行情,于是自筹资金,独立业盐,终于成为“家资百万”的大盐商。
除贩盐外,徽商还经营茶叶、木材、粮食等行业,活动遍及全国各地,甚至在海外诸国也留下了他们足迹,有“遍地徽商”之说。(放映短片)他们以雄厚的商业资本,经营大宗商品交易和长途贩运;并且插手生产领域,支配某些手工业者的生产活动;还经营典当等金融活动,获取高额利润。徽商从明初至清末兴盛了数百年,积累起惊人的财富。今天徽商虽已退出历史舞台,但其影响依然存在。徽商那种锐意进取、吃苦耐劳、勇于挑战和冒险的精神,永远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3、角色体验课
学生,喜欢模仿和表演,我们尊重学生的这种爱好和选择,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引进这种课型,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形式主要用在人物类的教学中,如在学习商鞅变法时,我们引导学生编写了历史课本剧《商鞅舌战》,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表演,学生对此情境的创设得非常投入,似乎有“百家争鸣”的阵势,通过活动,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在愉悦、积极主动地氛围中感知、感悟历史,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4.历史探究活动课

    历史探究活动课是新教材新增的课型,它是历史课堂教学向课外的必要延伸,具有灵活性、多样性、实践性、教育性等显著特点,是学生知情意行的有机结合,也是引导学生由“个体的人”向“社会的人”转变的有效途径。为配合新教材的这一新变化,我们开设了校级探究活动课。主要是一课、一沙龙、一兴趣小组“三个一”。开设了历史人物点评课,定期邀请一些学有专长或亲身经历某一历史事件的人到校举办历史沙龙活动,组织学生成立历史兴趣小组,如我成立了手抄报创作小组、历史漫画创作小组、历史文学创作小组等。

     来源:网络  编辑:gogo0722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