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历史学科规范化的要求——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阅读:5534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09/11/11 8:23:40

 

一.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或不懂知识的迁移运用,该的得分不能全得。

    2. 审题能力存在不足:抓不住关键词;审题角度不对或不全面;概括能力差;把握不准命题人的命题意图等。

    3.从材料中提出有效信息的能力不够:阅读原始材料的能力不足;找不出材料中的隐含信息;特别是对一些图片、地图等非文字材料的挖掘不够;答案不根据材料回答,或根本与题目无关等。

4.规范性要求不够:卷面不够规范,段落、要点不清;语言不规范,不用学科语言;随意性较强,逻辑不严密;答题卡涂写错误较多,非智力性因素丢分不少,有的答题卡类型涂错,有的涂擦不干净导致读错卡,有的涂错行或者漏涂等等。

二.学生在答卷中规范化要求

1.规范填涂答题卡。

填涂答题卡不难,但平时考试总有的学生一卷得0分。这里提醒几个常见的错误,望大家注意:1.填错(考号记错、写错);2.漏涂(考号写后忘了涂,或漏涂科目,或某一题未涂);3.错位(考号涂错位或选择题涂错位);4.涂错(考号明明写上1,涂的却是0或明明选A却涂成B);5.没时间涂(考试结束,卡没涂完)。这就提醒同学们考号涂完后再检查一遍,卷一做完后就把卡涂好,不要等到最后15分钟再涂。

2.主观材料题的规范答题。

其一形式上要“段落化”、“提示化”、“序号化”、“整洁化”。

“段落化”指所需回答问题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小问题及问题明确要求回答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侧面,在书面表达时“小问题”“角度”“侧面”都要自成一个段落,使段落分明条理清楚。“提示化”指将“小问题”“角度”“侧面”等,书面表达时在段首处写上主要提示语并加注冒号,之后再写答案内容。“序号化”指回答“小问题”“角度”“侧面”的各个并列要点之间用①②……分隔,使要点突出,一目了然。“整洁化”指卷面美观,整齐洁净。要求:书写用笔:用颜色浓重、书写流畅的黑色签字笔(高考实行网上阅卷,书写统一要求使用0.5cm的签字笔)。书写字体:要大小适中,防止过大或过小,不写草字,最好用楷书或行书书写。卷面:要求书写工整、仔细认真、标点齐全、不涂抹、不画箭头、不加小注,勿将答案内容写入密封线内。

其二答案内容上“面全”、“点齐”、“话简”。

“面全”指所回答问题的要点齐全。明显角度较易确定,碰到隐含角度时要根据平时分析问题的思路发散思维来确定。“点齐”指所回答问题的要点要齐。在把握不准的情况下,可比预测的要点多出12个要点,以免失分。“话简”指回答问题的语言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史论结合,使用历史学科语言,避免文学化语言。一般情况下,一个要点最多23句话表述足矣。

.选择题解题指导

〈一〉、审题一定要做到三看三思

1.题干要三看:一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关键词语,有没有专有名词、历史概念。明确内涵外延。

2.被选项要三思:认真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否符合历史史实、时代特征;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二〉、解题方法

1.筛选法:根据审题,搞清题目的基本要求,根据基本要求,把四个选项一一过滤,直到找到正确选项为止。

2.排除法:在不能确定正确选项或对考察的知识模糊不清的情况下,可以用此法逐一排除不正确的,缩小选择范围,从而确定正确选项。

3.简化法:为了增加难度,有一些题目的中心词或限制词有意扩充、复杂化,使学生在答题时要绕几个弯。这时,我们就需要将复杂的题目简化,可以像做语文一样,划出题目的主、谓、宾,依据这些关键词来分析被选项。

4.替换法:有的题干中的词是我们平时没有考虑过的,一时不好想,可以找一个接近的词替换一下,便于思考,如“功绩”可换成“积极作用”,“重大举措”可换成“重大措施”。

5.直接联想法:此法主要直接回忆课本有关内容,尤其是通过联想分辨时空方面或逻辑方面最直接的内容。

6.作记号法:题目常出现的词有“最┄、特点是、含义是、原因是、变化有、影响有、”等等。做题时要将这些词作一个记号,提醒思考时注意审题的方向。

7.题干还原法。题干内容和答案之间必有严密的逻辑联系。解题时首先把题意明显不符的项目剔除,然后把其他各项纳入题干之中,进行还原思考。

8.猜测法:如果对各选项认识不清,无法确定正确选项的情况下,可用猜测法。猜测时有以下规律:①一般情况下,选项如超出课本知识范围或超出大纲范围,则为错误;②选项不属于历史知识则不选;③选项内容是课本上的细枝末节,正确的可能性小;④选择句子最长的选项;⑤在所有选择题基本答完的情况下,如有个别题无法确定答案,则大致看一下做好的题目中ABCD的出现概率,将出现概率较小的字母选中。

珍惜第一印象: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选择题越改越错,所以,没有完全的把握,一般不要修改以前作出的选择。

〈三〉、做错选择题的“十种表现”

1.忽视题干所给时间(时期)匆忙答题。

2.概念的理解不透彻,深层的含义思维不到位

3.历史基本史实掌握不牢固

4.历史的阶段特征掌握不清楚不全面

5.历史与地理的结合缺乏空间思考

6.比较和迁移历史概念的能力欠缺

7.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放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分析能力欠缺

8.历史事件因果关系与结果混淆

9.不能准确区分主要原因(矛盾、目的)和根本原因(矛盾目的)

10.忽略题干中的关键词语

.主观材料题解题指导

第一步:细心阅读

1.做材料解析题时可先读设问,这样可以减少阅读的盲目性。

2.阅读的内容包括:材料的题头、正文,弄清大意即可,切不可深究每个词的意思。

3.通过阅读,要归纳出每个材料所反映的中心问题,弄清各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材料、设问之间的关系。

第二步:提炼

1.从材料中提取所隐含的历史信息、历史要点。

2.最大限度地提取所涉及的历史事件(时间、地点、所包含的观点、揭示的规律)。

第三步:组织

1.如果材料来源于教材,必须把材料的章节、单元课挂钩,把材料的观点与教材的观点结合起来。

2.如果材料摘自课外,必须根据材料所涉及的知识与课本相关章节知识点结合起来。

第四步:成文

1.从成文内容看,可分为三种情况:

A.答案取自材料与教材知识的结合:一般的问法为“依据材料X,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B.答案完全取自材料:一般的问法为“依据材料X,分析或概括或归纳…”。

C.答案完全取自材料和教材知识以及当前实事分析得出的结论:一般问法有“从以上材料中可得到什么启示或结论”。

2.从成文形式看,要点清楚,有论有据,切忌完全照抄材料或抛开材料随意发挥。

3.从成文重点看,可根据设问所赋分支确定要点的多少,要多角度多侧面分析,宁多勿少。

4.从成文语言看,要使用历史学科语言,做到段落清楚,层次分明,符合逻辑,要运用教材或所提供的说法做答,不编不造。

概括来说,以上四步的基本策略为:认真审题,搞清所问→先列提纲,后写答案,要点要全,多多益善→语言准确,有论有据。

     来源:本站|www.jb1000.com  编辑:wangpe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