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语文:把细节打磨完美—— 一堂公开课的反思

阅读:2115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1/6 18:23:42
“细节决定成败 。”细节的处理更能体现老师的教学机制和教学的水平,一堂课的成败或许并不取决于你的整堂课的环节有多么完整,教学语言有多么优美,内容有多么丰富、多么充实。一个细节的完美处理就可以为课堂增色很多,只有有真正心灵的碰撞,智慧的交流才是一堂优质高效的课。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被誉为“南北文章之绝唱”的名篇,里面承载了很多的文化内涵,“隐士情怀”“隐士文化”就是最具典型意义的一个。如果让我们阅历尚浅的学生真正到走到“隐士情怀”的深处,似乎是不大可能的,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学生头脑中应该有这样一个概念,对这一文化现象也应该有所了解。基于此,在设计的时候,就淡化了这一部分,一带而过。并换了一种我认为较为简单的方式——感受陶渊明的田园之乐——来浅层次触摸。效果还不是很理想,在某些的细节的处理上还有一定的欠缺,听了各位领导同仁的评课,获益匪浅,收获颇丰,也让我茅塞顿开。现在整理下来,以期下次做得会好一些。
细节一 课前《归去来兮辞》音乐的利用。任何环节的设置都应该是目的的。这一环节既然有了,就应该发挥它的最大功用,不应该只是调节气氛,愉悦身心。可以借助音乐,在加上老师语言的引导,去营造闲适的、优雅的隐逸生活氛围,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课文的意境之中。
细节二 让词语变得生动,让文章更有生活情趣。“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候”字如果仅仅理解为等候,就弱化了它的生活性。试想,一个数月不见的父亲终于回家了,团聚了,孩子心中的欣喜与渴望可能就不是“等候”一词所能诠释的了。那情形可能是早早地就站在门外,眼巴巴地往远处眺望,望眼欲穿了。也可能得知仆人回报,急切地跑向门口,探着脑袋向外张望。把“候”字变得更生活化,更形象化,学生理解起来,体会起来会更简单,自然也容易更深入。
细节三 这篇文章充满着画面美,在讲课时,我也关注到了这一点,也在竭力引导学生进入那一副一副的画面中。通过读,通过我的描绘,让学生闭上眼睛想,可有的学生还是难以在脑海中浮现。还是应该放手给学生去读,去描写,在诵读中去感受,在描写中去想像。或许这样,学生理解才会更深入,感悟才会更深刻。毕竟,我的帮助对学生来说只是帮助,只是一些强加的东西,只有学生自己读出来的感悟、写出来的体会才是真正属于他们的。
12
     来源:网络  编辑:地理sikao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