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新课改下历史教学与现实

阅读:2754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09/11/3 9:05:51

【论文摘要】 倍受观注的新课课程改革从2008年起在江西展开。这次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历史课程标准》中则明确指出:“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 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做到历史教学与现实联接。本文主要从历史教学与现实链接的意义、历史教学如何把联接现实等方面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历史教学    链接   现实   

现实与历史有着有机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现实是历史教学的任务之一。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大都有历史渊源,结合现实学习历史,学生将增添学习的兴趣。按照传统的观点,历史教学更多地是注重“历史性”知识的传授,但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兴未艾的时刻,历史教学仍单纯地沉湎于“历史性”、“过去式”显然是不够的。必须要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在教学中要注入新鲜的教学血液,注意历史与现实的链接,把现实生活的因子纳入教学中,让历史教学添上现实生活的色彩,焕发出生活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使历史教学真正实现培养人的目标,实现为社会服务的功能。

一、           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链接的重要意义

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链接具有重要意义,这具体表现在:

1、 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链接,体现了人文教育的价值取向。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学历史教学面临许多困惑,如:为什么学生喜欢历史却不喜欢历史课?为什么学生在历史课堂中不能体验到快乐?为什么学生越学越没有活力?这固然有许多原因,有着许多主、客观的因素,但我认为,问题的根源所在主要是我们的历史教学仅局限于对“历史性”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学生现实生活世界的关照,学生感觉不到生活的气息,因而没有引起学生的共鸣,更不用说体现学生的生活意义和生命的价值了,也没有体现人文教育。

其实历史的最大价值就是对现实生活的人文关怀,教学作为中介手段,力图传达历史的人文内涵。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不论教师讲述的事件如何远离当代现实,其思想都永远是针对现实生活,针对全体人民深刻关切的问题”。任何教学失去了人文根基的支撑都会是空中楼阁,缺乏人文精神的教育在受教育者心灵中没有感召力,是空洞说教,最终只是留下空白一片。历史教学也是如此,由于长时期与人文教育相背离,为教历史而上历史课,导致历史教学的弱化,降低了教学效果的价值功能。因此历史教学中应该追求一种人文关怀的教育,对学生生活世界充分关注,发掘人文价值,走向现实生活。

2、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链接是时代发展的趋向。

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必将是一个充满创新需求的发展环境,是一个人们的智力活动达到空前高度的文明时代。在这样的时代条件下,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取决于人们自身的素质。无论从日趋激烈的国力竞争的角度看,还是从关系人类共同命运的发展方式的选择着眼,人的素质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历史教学服务社会的功能,决定了它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学生。从这一角度来看,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的链接是最好的选择。正如《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那样,历史教学要“使学生学会辨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世界的了解,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以应付新世纪的挑战”。

3、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链接有利于唤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与动力。

康克林(Conkin)理论的原则告诉我们:“尽可能给学生们所需要的,他们就会给教师所需要的”。这是指导、激发和影响学生的至关重要的一个原则。遗憾的是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往往忽略了这个简单明了的原则。在“应试教育”阴影下,急功近利、追求分数,实施“满堂灌”,在有限的45分钟内害怕讲的不多,灌得不够,一味地凭着自己的感觉“照本宣科”“一讲到底”,完全没有顾及学生的需求、学生的兴趣,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向着极其狭窄的方向发展。所以,一提起历史,学生的感觉就是死记硬背,是无用的学科。长此以往,我们的历史教学就会陷入死胡同,没有出路,这不能不说是我们历史教师的悲哀。

“历史连接着过去、现在,并指向未来”。历史和现实虽然不是共处在相同的时代和社会环境,但是又有相似、相通的连贯性。假如我们在历史教学中,把现实生活的因子纳入课堂教学,以贴近中学生、贴近现代生活为导向,适当地减少历史理论的阐述,降低教学难度:重视社会生活是、文化史、科技史、法律史等内容的教学,适当地引入现实生活中的焦点、热点问题,尽可能给学生所需要的,那么,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和兴趣就会唤醒,历史教学就会走出一条光明大道,最终达到胜利的彼岸。

而现如今我们江西启动的新课改正是朝着这一方向改革,所以尽管新的历史教学充满陌生感,有时甚至是无所适从,但我们坚信历史教学的新气象必将到来。

二、历史教学如何转变方式,实现与现实生活的链接

上述说明,历史教学要与现实生活相链接是不容质疑的了,因此我们的历史教学就要转变方式,努力实现教学与现实生活的链接。那么,该如何实现呢?我认为,应该从如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1、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同样,教学是在观念、理念指导下进行的,我们只有实现观念上的转变,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以新的教学观念指导我们的历史教学工作,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首先,必须树立其正确的学生观。正确的教育观首先是正确的学生观。我们要懂得,学生是社会的人,是发展中的人,是又差异的人,因此我们的教学,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坚信对学生的尊重、信任、理解、关心是教育好学生、塑造学生心灵的前提;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以及学习和认识历史的能力;关注学生认识历史和现实的能力的提高。

其次,树立其正确的教学观。教育的一切活动归根结底是未来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教学观,应该是关注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应该把学生的内在变化视为教学的目的,即激发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帮助学生建立历史的知识结构,而不只是记住历史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背出现成的理论;应该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教会学生步入社会社会生活的实际本领,包括运用知识的能力、技能、科学的思维能力、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即怎样才能做一个有信仰、有理想、有抱负、有精神、有道德、有纪律、有修养、有合作意识而又聪明的人。

2、构建民主、和谐的教学方式。

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出发,构建民主、和谐的教学方式,这是历史教学的必然选择。

“以人为本“是时代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历史教学必须适应社会生活的这一要求,与时俱进,把”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思想贯穿到课堂教学中去,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发展的主动性、主体性、潜在可能性、差异性。在历史教学中,我们要牢牢记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自身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即是学生的认知过程,更是学生生命活动过程,因而顺理成章地要构建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我们的教学要由封闭式转向开放型。因为对学生而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能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爱好禀赋与特长。

3、在课堂教学中增加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

现实生活是一个大课堂,蕴含着丰富鲜活的课程资源,远离生活就意味着让学生失去课程的另一半世界。有一句话说的好:与时代脱节的教师永远不会是一名称职的教师。不联系实际,就事论事,为教学而教学,历史就变成一堆死知识。李大钊也说过:“历史是死的,但解释是活得,与时俱进的”。因此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尽力体现时代感,一方面把握现实世界中人类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正视人类与自然界所面临的问题与危险,在对历史的解释中让学生预见到社会和个人的未来任务,理解目前存在的现象。“历史教学应该鼓励学生把对人类过去活动的学习和寻求未来问题的解决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懂得各种可能性和应承担的责任”。另一方面,尽量发掘和利用贴近社会与学生现实生活的素材,使教学回归自然;适当拓展内容,使历史内容更加丰富,避免教学内容类型的单一化;内容要尽量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现实,以增加历史的现实感。如:在讲到世界大战历史时,可适当联系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在讲到民族关系时,可联系西部大开发;在讲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有关惩处贪官污吏内容时,可联系现实政府对腐败现象的整治,对成克杰、胡长清的处理。再如有关家庭关系称谓、十二生肖与干支纪年,农历二十四节气,帝王纪年的换算,都是日常生活容易遇到的,饶有生活情趣,我们都可以讲讲,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处理日常生活或使用历史工具的能力,启发他们学会寻找需要的新知识的手段和方法。

4、坚持教学手段现代化、多样化

现代化人才的培养。要求调动学习者的多种感官去学习,要求有现代化的教具相配合。教学手段是课堂教学运用的一种教学媒介,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教学的基本手段也发生了变化,录音机、幻灯片、投影仪、电视、计算机及互联网等已呈现在我们眼前,充分利用这些现代信息技术,已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是教学改革的一种必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明确要求我们:“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的运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

综上所述,在历史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链接的重要性,努力创设有利的机会和平台,让历史教学添上现实生活的色彩,增添鲜明的时代感,让历史教学回归生活,从而实现它的社会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

2.刘硕:《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

3.赵德奎:《抓住历史教学的切入点——谈谈中学历史教学与现实的结合》,2002

     来源:本站|www.jb1000.com  编辑:wangpe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