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浅谈对克伦威尔的评价问题

阅读:2969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09/11/1 9:29:16

  要:克伦威尔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杰出领导人之一,在革命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曾掀起一股研究克伦威尔及其评价问题的热潮。关于他的评价众说纷纭,关于他的论著汗牛充栋。笔者在浩繁卷帙中博采众长来旁征博引,运用“五性原则”评价,希冀能给大家展现一个更为全面清晰地克伦威尔。笔者陋见,望方家不吝赐教。

 

关键词:克伦威尔 人物评价 资产阶级 英国革命 五性原则

 

    克伦威尔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伟大领袖,是近代英国的奠基人,可以算得上是英国近代以来第一个重要历史人物。其地位的独特性与重要性也决定了其功过是非评价问题历来也是争论不休。

    在国外很早就开始对克伦威尔评价问题的大讨论,英国历史学家莫里斯·阿什利曾把历史上不同时代的人对克伦威尔的各种不同的评价(也包括克伦威尔自己的言论在内), 汇编成了《克伦威尔》, 作为美国新泽西州、恩格尔伍德、普伦蒂斯一霍尔公司1968年出版的《伟人生涯评论丛书》之一① 。我国相对来说则晚了许多,始于我国英国史研究会于19829614日在北戴河举行的第二届学术讨论会。会上就如何评价克伦威尔、英国封建化过程、封建社会的特点和资本主义萌芽等问题展开了讨论。在此后的整个八十年代,一大批史学工作者都积极参与了对克伦威尔的评价,见仁见智。据华南师范大学张庆海教授粗略统计,整个80年代直接评述克伦威尔的学术性文章就有13 ,另有3篇翻译的评述文章。我们这些晚辈学生没有参与也不可能参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大讨论。但是我想,即使没有参与讨论,也知道那次讨论会中关于对克伦威尔的评价不外乎是肯定、否定、有褒有贬这三种结果。不过细微分来就这三种结果还因程度不同(或肯定多一点或否定多一点,抑或是完全肯定或否定)而出现略有不同的结果。

对于克伦威尔的评价,前辈学者涉猎的宽度和深度都已经让我们可望而不可即。我们再次探讨这一话题,没有必要对前人的研究成果重复赘述,也没有必要为了研究而研究、刻意地独树一帜去推翻否定前人的一切论断。笔者在综合前辈学者的理论基础之上博采众长为一己之用,尽可能多地还原克伦威尔这一历史人物的历史面貌,让大家对他的认识更加全面、清晰,并兼谈如何去全面评价克伦威尔。

我个人提出在评价历史人物要注意身份性、阶段性、时代性、阶级性、和两面性这“五性原则”(笔者自己姑且这么称呼)。这五性缺一不可,否则影响对历史人物的全面、公正、客观的评价。例如对于宋徽宗赵佶和南唐后主李煜的评价,以皇帝和艺术家这两种身份分别从政治和艺术两个角度对他们进行评价,结果显然是完全不一样的;又如汪精卫在反叛革命之前几乎是完人,而之后呢?……所以笔者结合自己的“五性原则”来评价克伦威尔。

    一个人的身份角色是我们评价这个人的直接依据,可以作为感性材料;而他的思想行为活动则是我们考评他的根本依据,是为理性材料。往往感性材料不是完全靠得住的,这就需要我们结合理性材料去思考分析。身份角色是一个人的基本属性,它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思想行为,正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就是这个道理。同样地,一个人的思想行为也可以改变这个人的身份角色。

    我所说的“感性材料”和“理性材料”是相互起作用的,克伦威尔就是一个很好的解说例证。克伦威尔先后大致有虔诚的清教徒、反专/制王权的斗争者、资产阶级独立派领袖、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杰出领导者、征服者、护国主等多个身份角色。很多人对他后面的三个角色意见颇大,基于此来否定他。甚至有人认为他从来就不是一个革命者,“没有真心实意地努力满足当时的社会需要, 而只图填个人欲壑,终于导致了封建王朝的复辟”②。这种观点明显是孤立地考察历史人物的主观动机而忽略了其行为的客观效果。我们要将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统一起来看克伦威尔,不论是说他为一己私欲而侵略扩张或者说是欺骗人民还是专断独裁,他在那个特殊时期是起到了特殊作用的。这种特殊作用在于他的行为措施大力地巩固了刚刚诞生的共和国。在每个新生政权建立初期,尤其是在社会性质巨变后,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来领导支持这个政权。专断独裁就是最好的“强有力的中央政权”形式之一。很多情况下,个人行为的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是矛盾的。恩格斯说“历史人物的活动都是有动机的, 人们带着预期的目的行动, 而产生的结果可能不是预期的, 或完全不是预期的”③。

    所谓“阶段性”就是要注意在历史人物活动的不同阶段对其活动进行评价,实际上这和“身份性”是不谋而合的。但是二者有何大区别,因为一个人在不同阶段的身份可能一样或者同一阶段的身份在变化。“身份”多变,但反映到“阶段”上只有两个阶段:主要是起积极作用的阶段(正面形象阶段)是为其一,主要起消极作用的阶段(反面形象阶段)。这两个阶段不分先后,没有固定时间长短,阶段也不一定是连续的,也可能两个阶段循环往复。

    克伦威尔的活动主要有宗教阶段、军事阶段、政治阶段三个阶段,他的第一阶段不值一提,没必要在此赘述。后两个阶段是他人生的辉煌阶段,闪烁出了他人生的光辉。“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军事家的克伦威尔, 在军事上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④”从英国革命一开始,克伦威尔就显示出自己非凡的领导组织才能和军事指挥才能。早在16427,克伦威尔就果断迅速肃清了剑桥王党,把剑桥变成国会的坚定支柱。随后他以上尉军衔筹建统帅了一支60人的志愿骑兵队。164310月在“东部联盟”直接遭到王党军威胁的千钧一发之际,独有克伦威尔孤军深入林肯郡,同仇敌忾,浴血奋战。1644年受命于败军之际,指挥整个东部联盟的骑兵于72取得了马斯顿荒原大捷。次年6月又在纳斯比战役中取得了对王党的决定性胜利。1648年春,第二次内战爆发,克伦威尔重新联合议会军,很快就击败了王党,并在革命群众的推动下,把国王查理一世送上了断头台。这些铁证如山,无一不证明了克伦威尔的超凡军事作为。其后的政治统治也体现了一个独裁者本有的统筹大局的才能。

    克伦威尔活动期还可以以英吉利共和国成立为分水岭(这也可以作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分界线),之前他是主要以一位积极斗争奋进的革命家露脸的,之后则更多地表现为侵略者、欺骗家、野心家等形象。生在中等土地贵族家族里的一个笃信加尔文教的虔诚者,他从宗教领域涉入政治领域后便青云直上,可谓“时势造英雄”,他最终登上英国最高独裁者可以说是时代的必然,是时代选择了他。即使没有克伦威尔,我相信也会有其他类似的人坐上“护国主”的宝位。这个角色是必然的,至于谁扮演这个角色只是一个历史偶然。所以,克伦威尔犯得错误是时代的错误不是他个人所能决定的,但他的功绩却是他自己的努力,时代只是给他提供了机遇。况且,克伦威尔称“护国主”后仍然继续推行符合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对外掠夺政策。他的独裁只是形式上的专/制,并不是专/制制度的再版。

    对于克伦威尔,除了不能将时代的错误归咎于他,也不应把阶级的错误强加于他。很多学者很关注克伦威尔对待人民群众尤其是下层民众的态度和行为,在我看来以此来作为评价他的依据之一似乎显得无稽荒谬。我们怎么能以现时的眼光来苛刻的要求古人?而且以这种“以人为本”理念责难一个资产阶级领袖。好像没有哪个资产阶级国家宣扬过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即使现在也没有。把一个阶级固有的局限性来批判这个阶级的一个代表实在不妥。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折中意见,教条地搬出“一方面……另一方面……”的所谓“两点论”即评价历史人物就说有功有过,这简直是歪解了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反而是辩证法所反对的。马克思在批判蒲鲁东的思想时就曾讲过,蒲鲁东的思维方法就是一方面和另一方面。⑤我们不能一遇到历史人物(事件)的评价问题就不加分析地称一切人物(事件)都是矛盾的历史人物(事件),都是先进性(积极性)与落后性(消极性)的结合,并加一些具体史实加以罗列。这种盲目地评价历史,说了等于没说,毫无侧重点,失去了历史评价本身的意义。辩证法是方法,不是条条框框。

    综上所分析,笔者认为克伦威尔是一位具有非凡军事和政治才能的难得人才。克伦威尔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战争中, 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立下了汗马功劳,创立起新社会政治秩序。在他独裁统治期间,他继续推行符合资产阶级利益和顺应时代潮流的各项政策,有力地巩固了资产阶级政权。即使他也有一些人生瑕疵,但是终究瑕不掩瑜。

 

 

【参考资料】

①〔英〕莫里斯·阿什利(陶褪摘译). 论奥利弗·克伦威尔[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03

②共田. 关于克伦威尔的评价及其它——英国史研究会第二届学术讨论会侧记[J].世界历史.198206

③马克思选集[M].4卷第243

④关勋夏.克伦威尔的评价问题[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1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2 ,144

l

 

     来源:本站|www.jb1000.com  编辑:wangpe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