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新课程改革条件下历史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探索

阅读:1482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09/10/31 11:34:08

教师专业成长的话题,往往令人兴奋而又困惑,在终生学习终身成长的历程中,它往往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教育是具有相当复杂性的一项活动,所有教师的成长问题都挥之不去,不容回避。教育教研活动开阔教师的视野,提高课堂的应变能力,也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教师的劳动是创造性的劳动。

从现代意义上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就是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教学工作意义基础上,不断提升专业素质,增强专业修养与掌握规律,拓展专业知识,强化专业技能,这一提升、拓展、增强的过程,也是教师这一特殊职业的需要,只有这样,学生的发展才能有依托,才有保障。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创新,很难有学生的创新精神,然而,教师的发展不是完全在自发状态下进行的,尤其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问题。

、加强理论学习,转变史学观念

新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了变化,不仅止于课程观念和教学观念,其实也体现在史学观念上,如果不转变史学观念,所谓转变课程观念充其量是使教师成为一个更优秀的资料收集者,而所谓的转变教学观念也很可能就是运用更有效的方式方法把握有一些成就错误的观念加以强化。

新课程改革以来,绝大多数高考的研究文章仍然把研究的重心放在分值分布、题型变化、命题技巧等表面现象上,如同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远未能把握事物变化的本质。

作为历史教师,面对的问题很多,但有三个基本的问题无法回避的,即教什么?如何教?持什么观念去教?,史观理论要解决的就是历史教师的思想观念问题。理论研究的不足与偏颇,历史教育与研究深受社会各种思潮的影响,以至于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教条性、经验性,教师往往注重教的研究而疏于学的探求,对教师的“教”投入较多,相比对学生的“学”关注较少,重视教学方式方法的探索,而忽视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知识体系的钻研。

二、用批判、方式的精神去读书

欲提高专业素养需弘扬批判、方式的精神,理性的批判和方式有助于成熟,有助于对把进步的30步变为50步,甚至走得更远。通过网络、远程研修,教科书的多样化,拓展教师视野,搭建多重发展的平台,任何一本书都不是圣经,不可能尽善尽美,如果用批判的、挑剔的眼光去看对它,并小心的求证对教师自身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就会成为知识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

三、保护好瞬间产生的火花

  教师教学中的创新在于教学过程中在原有的基础上产生新的感受,受到新的启发,浮现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这些思路、想法往往是瞬间产生的思想火花和灵感,它往往是创新的源泉,需要好好保护,这些火花灵感有时候来自看书的启发,有时候来自同事之间的教研活动,有时候来自学生的问题,必须要及时记录反思。

、教学反思的作用:

反思的本质是追求合理性,使认识更趋合理,使思维者的思维策略更趋合理,故而在教学中,反思活动会更有效地促成教师专业的成长。通过反思,使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优点缺点心中会更有数,目的会更明确,有了这一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目的,使教学更合理,就会呈现一种动态的持续的良性的发展的教学研究状态,会促进教师主观的不断提高自我意识,必然会对教师的成长起到促进作用,而缺乏反思的静态的教学显然无法发挥这样的作用。

历史教师要真正发展,重建自身价值,就必须努力增强自己的专业基础,提升专业水平,提高胜任能力,重视历史老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师的合作学习可以促使教师之间的互补。新课程的本质是一种社会文化的重构,自主、合作、民主、宽容、反省、创新,是新课程的核心价值观。 历史的教育的本质乃是灵魂与灵魂的对话,包括古人与今人对话、师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等,在现实中,教师的生活态度不容忽视,如何对待生活、如何对待历史、如何对待学生,所谓专业成长,其实就是“换种活法”。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已经全面展开,历史课程的改革也不例外。课程改革的方向、课堂教学的方式、行为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作为广大的教师如何在改革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深化课程改革的内在动力,加强专业素质势必要跟上。

五、学教研三位一体。

学习教育心理和教育理念,在教学中将所学知识及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实现升华。较研不分、“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枯”,教师的成长就是经验加反思,反思是研的利器,反思包括课前的思考、学情的了解、备课上课的教法、语言的表达、作业的错误,在反思中发现优缺点,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结构。

在教研活动方面,随堂听课、公开课、集体备课就是一个很好的提升平台。公开课前的积极讨论、课后的评议,在碰撞中产生思想的火花,由此获得丰厚的教学经验。了解别人的教学思路,方法,对教学内容的处理。集体备课方面:要注意倾听中心发言人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对学情的理解,教法的运用等。

 

 

     来源:本站|www.jb1000.com  编辑:wangpe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