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对新形势下高考复习暨一轮复习的建议

阅读:873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09/10/12 11:55:20

                    ——整体设计 抓好三基 讲好两课

 
自省教育厅规范普通高中的教学时间后,老师们首先到感到的是时间上的不适应,认为内容多、时间少,难以完成教学任务。笔者认为,这种新的形势对我们的备考思路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提高高三政治复习效益的思考。
一、明确特点,整体设计
根据多年来的备考经验,大家已经把高考的备考复习过程分为一轮、二轮、三轮复习等三个阶段,笔者认为成功、高效的高三老师首先就是对每个阶段的任务、功能、特点等都有具体、清晰的认识。如下图所示:

项目
一轮复习
二轮复习
三轮复习
复习思路
章节复习,适当注意
前钩和后挂,前钩为主,后挂为辅。
专题重点复习(知识专题、训练专题、热点专题)。
适应性模拟训练,
查漏补缺,
静悟反思。
知识
要求
教材基础知识为主,细致全面,初步形成知识网络。
突出骨干重点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同时不忽视弱点知识。
回归基础,突出对主干知识的查漏补缺。
能力训练
以单项和基础能力为主,以综合能力为辅。
以综合能力为主,培养迁移能力。
 
考、练、评、讲、结。
练习安排
落实基础,熟悉题型特点与规律。
综合性训练、迁移训练,提升解题能力。
教学模式
讲练结合为主,练讲结合为辅。
练讲结合为主,讲练结合为辅。
以学生的自查为主要,教师讲解为辅。
学生活动
以懂、记为主,以用为辅。
以用为主,以懂、记为辅。
需要根据学生个人实际情况定。

 
 惟有对各轮复习的阶段性特点和任务了然于胸,才能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整体设计,有的放矢地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
其次,整体设计的一个根本性要求是我们进行备考设计的出发点。表面看来,教师备课是整个教学的起点,学生最后参加高考是终点。但根据系统论的原则,笔者提倡一切教学活动应当以学生进入考场考试为起点,反向思考,我们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能够为学生在考场上独立作答提供什么帮助、怎样提供这些帮助。因为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是学生在考场上独立答题!结合三轮复习的关系和特点,以做项链为例的三步曲为例,一轮复习类似于做好珠子——基础全面,二轮复习是串好珠子——知识成串,三轮复习如同打磨上光——查缺补漏。如果把三轮复习的过程用过独木桥作比的话,第一遍是教师领着学生过,手把手,边讲解,边试验,教师在前,学生在后;第二遍是教师扶着学生过,边试验、边体会,边纠正,学生在前而教师在后;第三遍是学生根据前面积累的经验自己过。学生自己过,教师在对岸。
只有教师准确定位自己在复习工作的角色,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提高复习效益。需要说明的是,三个轮次的划分本身就是人为的,一定程度上遵循了学生认知规律和考试的特点与规律。但是对政治学科而言,三个轮次的界限已经不如以前那么明显了,所以我们在几年前就提出了逐步淡化三轮复习界限的备考思想,将二轮、三轮复习的一些做法直接迁移运用到一轮复习中。比如像《政治生活》和《生活与哲学》两大模块的复习,在一轮复习中就直接借鉴和运用二轮专题复习的做法,实践证明,这既可以节约复习时间,更有助于学生从体系上把握、理解知识,提高复习的效益。再如,三轮复习高考前的“静悟”方法,迁移至每次大型考试之前,对提高学生成绩大有裨益。
    二、高效备课,抓好三基
首先要夯实基础知识,这是整个复习工作的基础,也是复习中始终要抓好的第一要务。我们认为在突出主干知识是抓好整体设计思路的指导下,在复习阶段首先要厘清基础年级中的教学重点、难点知识与高三复习中的骨干知识的不同。基础年级的教学中,在每个框题、目题的内容中,均有重点难点,但必须注意这是在每个框题的局部中的。放到整个(模块)学科知识的体系中,有很多原来的重点知识点就不再是高三复习的重点。无庸置疑的是,无论是哪个轮次的复习中,都需要认清这些知识点在整个(模块)学科知识的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一个成熟高考教师的重要表现。所以,在高三复习中,从整体中认识知识的地位和确定好骨干知识就是教师在制订复习计划、进行高效备课时,悬挂在教师头上的一柄尚方宝剑!同时要善于抓住知识弱点(即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易忘点)。可以说,骨干知识与弱点知识,如同车之双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
以‘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的考点为例,无论是哪个轮次的复习,都已经不需要复习商品的概念,即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这是在基础年级花了气力解决的问题。在高三复习中,第一是要研究好两个基本属性是什么,关系是什么,第二是研究好它与后面的哪些知识相联系,是怎样的联系,例如和货币的关系、和市场经济的关系、和对外贸易的关系。一般老师能够做好第一点,优秀老师能够做好第二点。更重要的是,教师必须厘清复习课与基础年级新授课的不同,复习课绝对不是“压缩”了的新授课,二者的任务、方式、方法有着截然的不同。
其次是对学生基本能力的训练。高考说明中对学生基本能力的考查具体细致,层次性很强,针对性很强。在夯实基础知识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逐步展开对学生能力的训练,精选试题就显得至关重要。我们建议在一轮复习中用好历年的高考试题和近年的各地模拟试题,这些试题具有很强的典型性、代表性,有助于对学生进行规范化训练,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无论是试题的立意方面,还是试题的题型特点,乃至试题所涵盖的知识,都有利于放大典型试题的累积性效应。当然,我们倡导的是变通使用,一般不要用原题。二轮复习的试题主要是各地的模拟性试题和一轮复习中学生问题较多的试题,特别是各地模拟性试题中往往包含着各地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和重要信息,对政治学科而言甚至囊括了对年度的重大时政热点的解读,具有很好的使用价值。
第三是要注重基本方法的指导和引导。无论是基础知识的夯实还是基本能力的训练,都需要辅之以科学、高效的方法。如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方法,知识体系的建构方法,各类题型的解题方法,课前预习与课后总结的方法,考前的静悟方法等等。譬如课后总结的方法,很多老师经常让学生回去总结,而笔者的多次调研中很多学生都谈到的一个共性的问题是,“老师让我们回去总结,但就是没有告诉我们怎样总结”。加强基本方法的指导和引导是提高复习效益的一个关键点,理应成为教师备考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所以我们把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称为“三基”,这不仅仅是因为“方法是最重要的知识”,更是对高三老师教学经验的一种考量。
三、教学建模,上好两课
 教学模式的建构对整个高三复习工作来说是举足轻重的。特别是在每周只有4节课教学时间的情况下,笔者建议实行三段式复习模式和学案导学模式。三段式复习模式中“大三段”是指课前、课中、课后三段,课前要有学生的自学,课中解决最关键的问题,课后注重拓展延伸,并且前一课的课后的拓展延伸又与后一课的课前学生自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小三段”则是指课堂的教学结构,一般分为答疑讲授、强化训练、总结感悟等三个阶段。学案导学模式就是精心设计好学案,使学案成为夯实基础、训练能力、掌握方法的抓手,既有利于课前和课后学生的自主复习,又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
上好两课就是上好复习课和讲评课两个常规课型。如前面三轮关系图中谈到的,要采取讲练结合与练讲结合的方式,研究好两种方式的功能特点。老师必须进行转变的是要从“全讲”到“少讲”,从“少讲”到“精讲”,从“讲完了”到“讲好了”,从“讲好了”到“学好了”。基础知识的复习,老师要抓住最重要的、最容易出问题的主干知识进行必要的讲解,面面俱到的复习方式显然不能适应当前的形势需要。对讲评课,我们倡导进行案例式的讲评,教师要善于运用学生的典型试题答案引导学生一起分析,查找问题,进行归因分析。具体操作流程有:(1)展示试题原题、学生的典型答案。(2)结合试题要求分析该答案在审题方面的特点(优点与不足),分析针对性问题。(3)结合答案的具体表述,梳理相关知识点,分析该答案的知识准确性、答案逻辑性和层次性。(4)对比性试题回顾(做过的、同类高考试题)与分析,进行归类总结,找出规律性的特点。(5)变式(或跟踪纠错)训练,实现学生考试能力的提升。特别是在大型检测后要突出第(4)(5)两个操作步骤。通过对比性试题回顾、变式和跟踪纠错训练,引导学生把旧题变成新题,举一反三,更能举三归一,使学生遇到的新题回归成旧题,提高考试成绩。从哲学角度看,如果说在一轮复习的阶段是教授方法、学习方法、运用方法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从普遍性到特殊性的过程。那么,二轮复习的讲评就是对学生方法的掌握情况的检查与落实,是一个从特殊性到普遍性的过程。
    总之,高三复习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是整个复习工作的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只有认真研究和遵循高三备考的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够在宏观思考的基础上,具体设计好各个不同阶段、各个环节的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来源:本站|www.jb1000.com  编辑:wangli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