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高考研究 >  阅读文章

捕捉信息 研读意象 规范答题——浅析古代诗歌鉴赏题的解题方法与步骤

阅读:5580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09/5/15 14:35:08
新课标在“课程目标”的“必修课程”部分中指出:能感受形象,品位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而近几年高考对古代诗歌考查的要求是:(1)鉴赏其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其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不难看出,高考和新课标在古诗歌鉴赏这一点上,其要求是基本一致的。那么怎么样进行古诗歌鉴赏呢?本文主要以2007年古代诗歌鉴赏试题为例,来浅析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步骤。
一、捕捉信息、读懂诗意
读懂诗意,是解答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的基本要求。我们要读懂全诗,就必须借助于诗歌蕴藏的信息。因此,我们解题时要有捕捉信息的灵敏嗅觉。下面,就本人的理解着重谈谈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三种信息。
信息一:标题
古代诗歌的标题往往是全诗的眼睛,对理解全诗有指向作用,是解读诗歌的切入口。它可能揭示跟诗作有关的季节或时令特征,如辽宁卷王维《秋夜独坐》中的“秋夜”、周弼《夜深》中的“夜”;它可能直接点明作品内容涉及的主体或重点,如重庆卷苏轼《海棠》、白居易《惜牡丹花》;它可能直接点明的是情感,如江苏卷辛弃疾《鹧鸪天•送人》。
全国卷2 王维《新晴野望》
考题(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从“新晴野望”这个标题中,我们可以明确此诗描写的是雨后“新晴”,诗人“野望”时所见到的景色,结合第三联“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我们可以感受到一幅“雨后(新晴),在阳光照耀下(新晴),上涨的河水显得分外明亮夺目(明);冲洗过的群山显得更加清新秀出(出)”的景色。至此,该考题的答案就基本上可以确定了。可见标题可以是赏析古代诗歌的切入点与出发点。
信息二:作者
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创作的时代背景、创作风格等,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比如,创作风格方面: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李白的豪迈飘逸、王昌龄的雄健高昂、杜牧的清健俊爽、李商隐的朦胧隐晦、王维的诗画一体、温庭筠的绮丽香艳、高适的悲壮苍凉、李清照的缠绵悱恻、陆游的悲壮爱国……
江西卷 韦庄《金陵图》
考题(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
我们分析诗句“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可知:诗人描述的是六朝古城的衰败景象。结合平时对诗人(选修教材中出现过韦庄的《菩萨蛮》,他生活在唐王朝由衰弱到灭亡,直到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混乱时期。在文学创作上,他面对天地翻覆的社会巨变,冷静而深入地思考,效法杜甫,写下了不少焦虑时难的诗篇)的了解,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在诗作中是怀古伤今,至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答案:诗人为唐王朝的衰败而伤心.
信息三:注释
命题人往往有意识地添加注释,注释有时交代了诗作的写作背景,暗示了本诗的思想内容,如王安石《示长安君》的注释:长安君为王安石(1021—1086)的大妹,工部侍郎张奎之妻,封长安县君。此诗为王安石于宋仁宗嘉佑(1060)五年,出使辽国前所作。此时他尚未拜相变法;有时交代了相关的词句,暗示了与本诗作相关的或典故或意境或内容,如山东卷徐兰《出关》的注释:关,居庸关;有时交代了诗人的相关情况,暗示了本诗作的写作风格,或暗示了时代背景,或暗示了诗人的思想感情等等,如福建卷谢枋得《武夷山中》的注释: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②十年,宋德佑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当然并非所有诗作的作者、相关的历史背景等均有提示的必要,教材中出现过的或已经为大部分人所熟知的诗作作者、重要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在命题人看来,这些都是考生应该具有的知识储备。
北京卷 《诗经•召南•芣苢》
该诗第⑶题: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
命题人为这首诗加了一条注释“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是唱的民歌。”认真审读此条注释,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捕捉到两个信息:劳动和唱歌。据此,我们就可以给这题列出答案:看到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集野菜边唱歌,并表现出一派欢乐的劳动景象。若没能从注释中捕捉到这些信息,恐怕答题时就会遗漏了得分点,甚至答非所问,从而造成失分。
二、研读意象、体悟意境
鉴赏古代诗歌,我们要通过对诗句、文辞的准确解读、窥见作品的意旨、作者的情感。而要准确解读诗句、文辞,我们就必须认真研读诗歌中的意象,体悟诗歌所营造的意境。
意象就是诗歌作品中凝聚着作者主观情感的形象。这一艺术形象,即诗人所写之“景”,所咏之“物”。不外乎这几类:人物形象(包括英雄、亲属、名流、友人等)、自然形象(包括植物、动物、地名风物等)、音乐曲调形象等。
所以,我们读完诗歌,就要看诗歌中塑造的是什么形象,形象把握住了,作者的感情色彩也就基本上把握住了。
平时的训练中,我们就要把握一些典型的意象。如杜鹃(杜宇、子规)—啼血、不如归去—纯洁、失意、哀怨、悲凉思归等;孔雀徘徊、鸳鸯戏水—恋偶、和美自在、幸福美满;鸿雁迁徙—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愁;鸿雁传书—寄托情思,充满浪漫色彩;杨花、柳絮、飞蓬、浮萍—身世飘零、萧瑟悲凉、感伤离别等;燕子—历史变迁,今非昔比,物是人非的兴亡;……当然,除了意象的“普遍性”,我们也要注意意象用法的“特殊性”,比如诗歌作者常用美丽的意象来表达悲凉的感情。
浙江卷 第16题 考题⑴这三篇作品均通过 燕子 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 兴亡 之感。如果,我们平时积累了“燕子”这一典型意象,此题就轻而易举了。
而对于平时没接触到的意象,我们就要结合诗歌中具体的诗句对出现的陌生意象进行联想分析。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词中的“(缺)”、“(疏)”、“(幽)”、“(孤)鸿”、“(寒)”等就是意象。
诗歌的意境,是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相契合,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简而言之,体悟意境就是要体悟作者在诗歌中所营造的一种情景交融的诗意的境界。
诗歌中的意象与诗歌中“独”、“缥缈”、“恨”、“寂寞”、“冷”等感情色彩的词和“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这个具有象征意味的诗句结合起来就构成了孤独凄凉的意境氛围,从而表达出诗人的孤高自赏,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
12
     来源:网络  编辑:yuxiuyi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