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注重拓展变型 学会质疑创新―――例谈高考化学试题的使用策略

阅读:2881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1/4/28 17:29:58
摘要:随着高中新课改的深入,高考命题的追新求异,创新性、探究性和开放性试题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是问题试题也逐年增多。在高考试题的使用上要讲究使用策略,对问题试题要敢于大胆质疑;对于好的高考题要注意变型、拓展和延伸。
关键词:高考试题 拓展变型 使用策略
对于高考复习来说,高考试题无疑是最好的范例。但是,高考试题的使用要讲究策略,不能就题论题,照搬标准答案,对于典型的试题,在所使用过程中要注意拓展、延伸、变型。对于不严谨的问题试题要敢于大胆质疑。
1注意问题试题的质疑
问题高考试题从来就没有中断过,不论是逻辑性的、科学性的、还是叙述性的。近几年问题试题呈越来越多的趋势,因此,在高考试题的讲评过程中一定要认真分析,就错论错,一错再错。
1.(2009-宁夏理综-9)下列化合物中既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又能在光照下与溴发生取代反应的是
 A.甲苯             B.乙醇               C.丙烯           D.乙烯
 [分析]:本题尽管考生可以用排除法作答,但是题是有问题的,问题就在于烯烃的光卤代。中学教材中讲述的光卤代是针对饱和烃的,烯烃只讲加成反应。烯烃可以光卤代,但是必须在高温条件下或特殊催化剂作用下,中学教材不涉及。类似问题,2009年北京卷25题也涉及到了,但比这个题严谨: 2009年北京理综第25题):丙烯可用于合成是杀除根瘤线虫的农药(分子式为C3H5Br2Cl)和应用广泛的DAP树脂;
严谨的是它用框图的形式给出了反应条件,让考生根据条件和产物判断反应类型,尽管没有想过,但作为信息,考生应该有能力也应该做出合理推断。
2.( 2005-全国理综II-28)下图中的实验装置可用于制取乙炔。请填空:
1)图中,A管的作用是                          
制取乙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为了安全,点燃乙炔前应                        
……
 [分析]:本题命题人显然是把用来制取CO2H2S等气体的装置引申用来制取乙炔了,问题在于只考虑药品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忽略了反应的热效应。电石与水不仅剧烈反应,而且大量放热,放出热量大约是相同情况下氧化钙的两倍,而CaO与水反应的放热情况是大家熟悉的:
CaC2(s)2H2O(l)C2H2(g)↑+Ca(OH)2(s)H=127KJ/mol
CaO(s) H2O(l)Ca(OH)2(s)           H=65.17KJ/mol[1]
显然,类似启普发生器式的装置容易受热炸裂,违背了实验设计安全性原则。
此外,即使铁丝网离开水面,电石和液面上方的水蒸气的反应仍会剧烈反应。所以,乙炔的制取是绝对不能用这种装置的。这道题当年就有教师提出质疑[2]2006年高考上海卷以多项选择题的形式否定了此题:
3(2006-上海化学-18):右图是气体制取装置,下列能用此装置制取气体并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是:
大理石和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   
锌粒和稀硫酸制氢气
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制取氯气
电石和水制取乙炔
答案为B,否定了D选项,也就否定了2005年全国理综II卷第28题的装置设计。
类似情况还有不少,近年来更甚,比如2008北京理综卷第28题、2009全国理综I卷第30题、2009全国理综II卷第27[2]2009北京理综卷第27[3]2009浙江理综卷第26题等等,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瑕疵:或实验装置不完整、或问题设置不严谨、或数据图像不严密、或试题答案不完整。我们在使用这些试题的时候,要注意取其合理部分,纠正不足的部分,使之变的完整严密,要避免讲解过程中的自相矛盾。
2注重典型试题的拓展变型
对于高考中出现的好试题,除了讲清、讲透之外,还要注意知识的迁移,注重试题的拓展延伸和变型,
1.( 2008-北京理综-7) 1mol过氧化钠与2mol碳酸氢钠固体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排出气体物质后冷却,残留的固体物质是
A. Na2CO3                B. Na2O2 Na2CO3    
C. NaOH Na2CO3         D. Na2O2 NaOH Na2CO3
[分析]:本题通过化学反应方程式简单计算后进行判断,涉及的反应有:
2NaHCO3 Na2CO3 + CO2↑+ H2O
2Na2O2+2CO22Na2CO3+O2
       2Na2O2+2H2O4NaOH+O2
通过方程式加合,可以得到以下两个用于计算的方程式:
 Na2O2 2NaHCO3  2Na2CO3 H2O 1/2O2 ↑(1:22NaHCO3过量)
Na2O2 NaHCO3  Na2CO3 NaOH1/2O2 ↑ (1:1Na2O2过量)
反应体系存在下表所列几种情况:
n(Na2O2/NaHCO3)mol
固体产物
气体产物
n1
Na2CO3NaOHNa2O2
O2
1/2n1
Na2CO3NaOH
O2
n 1/2
Na2CO3
O2CO2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对其进行改编
 [变型]11mol过氧化钠与1mol碳酸氢钠固体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排出气体物质后冷却,残留的固体物质是(C
A. Na2CO3          B. Na2O2 Na2CO3  
C. NaOH Na2CO3   D. Na2O2 NaOH Na2CO3
[变型]22mol过氧化钠与1mol碳酸氢钠固体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排出气体物质后冷却,残留的固体物质是(D
A. Na2CO3          B. Na2O2 Na2CO3  
C. NaOH Na2CO3   D. Na2O2 NaOH Na2CO3
[变型]3xmol过氧化钠与ymol碳酸氢钠固体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排出气体物质后冷却,残留的固体物质不可能是(B
A. Na2CO3          B. Na2O2 Na2CO3  
C. NaOH Na2CO3   D. Na2O2 NaOH Na2CO3
[拓展]:实际上考查的知识还是Na2O2与水和二氧化碳的反应,类似有:Na2O2与甲烷、甲醇等反应。只不过把反应方程式与产物的性质进行综合考虑。
2.( 2009-海南化学-1)将等体积的苯、汽油和水在试管中充分混合后静置。下列图示现 象正确的是:
答案D
[分析]:本题属于化学实验,根据物质的溶解性和密度进行判断。题中苯、汽油和水的密度不同,其中苯和汽油密度比水小,且能互溶,所以分两层,上下层比例为21
[变型]1:将等体积的苯、溴水和水在试管中充分混合后静置,图示现象正确的是
[变型]2:将等体积的CCl4CS2和水在试管中充分混合后静置,图示现象正确的是
[变型]3:将等体积的乙醇、乙酸和水在试管中充分混合后静置,图示现象正确的是
[变型]4:将等体积的苯、乙醇和乙酸在试管中充分混合后静置,图示现象正确的是
……
3.( 1999-上海化学-25) 某河道两旁有甲、乙两厂。它们排放的工业废水中,共含K+Ag+Fe3+Cl-OH-NO-3六种离子。甲厂的废水明显呈碱性,故甲厂废水中所含的三种离子是                 。乙厂的废水中含有另外三种离子。如果加一定量       (选填:活性炭、硫酸亚铁、铁粉)。可以回收其中的金属           (填写金属元素符号)。
另一种设想是将甲厂和乙厂的废水按适当的比例混合,可以使废水中的        (填写离子符号)转化为沉淀。经过滤后的废水主要含              ,可用来浇灌农田。
[分析]:这是一道离子共存题,保持题干基本内容主题,我们可以对其作如下变型:
题目给定六种离子:K+Ag+Fe3+Cl-OH-NO3-
[拓展]:改变离子类型但不增加离子:
Fe3+Al3+Fe2+……
OH-CO32-AlO2
[拓展]:改变溶液环境同时增加离子
K+Ag+Fe3+K+Ag+Fe3+H+ ……
Cl-OH-NO3-Cl-SO32-NO-3SO42- ……
[延伸]:改变共存类型:氧化还原
Fe3+S2-I-SO32-……
Fe2+NO3-H)、ClO-……
…………
4.(2009-上海化学-15) 镁和铝分别与等浓度、等体积的过量稀硫酸反应,产生 气体的体积(V)与时间(t)关系如右图。反应中镁和铝的    
A.物质的量之比为3:2      B.质量之比为3:2
C.摩尔质量之比为2:3      D.反应速率之比为2:3
[分析]:根据图像可知,两个反应中生成的氢气一样多,说明两种金属提供的电子数目一样多,则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质量之比为4:3,故A项正确,B项错误。镁、铝的摩尔质量之比为8:9C项错。由图像镁、铝与硫酸反应需要的时间之比为2:3,则二者的速率之比为3:2D项错。
[变型]:镁和铝分别与等浓度、等体积的过量稀硫酸(盐酸)反应,产生 气体的体积(V)与时间(t)关系如右图。在反应所得溶液中加入NaOH,欲使金属离子刚好完全沉淀,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是(C)
A3:2      B2:3        C1:1      D1:3
[拓展]:根据同一图像可以将设问进行如下变化:
(1).产生的气体的量相同(1:12:33:2
(2)Mg的反应速率比Al快(慢、相同)
(3).反应消耗的金属的质量(物质的量相同、电子数)相同
(4).反应消耗的硫酸的物质的量(质量)相同
(5).反应后所得溶液的酸碱性(PH值)       相同(不同)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自主命题省市的逐年增加,创新性、探究性和开放性的试题将越来越多,这些试题肯定会加大学生的能力考查,但随之而来的是问题也越来越多。鉴于此,在高三复习过程中,特别是在高考试题的选用过程中,要注重高考试题的使用策略,既要注意试题的拓展延伸和创新变型,又要敢于大胆质疑,以此达到高考试题复习的举一反三和融会贯通。
参考文献
[1]杨晓清,简评两道2005年全国高考理综卷中的化学试题[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5,(12):53-54.
[2]陈瑞民,化学高考题中屡教不改的错误数据何时了[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9,(9):51-52.

   [3]杨晓清,创新有陷阱探究须缜密[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9,(9):57-58.

     来源:网络  编辑:rongerkl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