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地图能力的考核和地图教学

阅读:1609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09/9/24 10:31:02

 

晓天中学   张成东

地理图表有很大的兼容性和覆盖面,是考查学生观察、判断、分析等综合能力的理想工具,是高考题理想的切入口,因而地图是地理高考命题中不变的主题,更是综合测试的重要内容。但在答题情况调查中,发现广大考生的地图能力却不容乐观。结合2001年高考文科综合卷江苏省考生答题情况,与广大同仁共同探讨在今后教学中如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地图能力。

一、地图能力在高考中的考查形式及其复习对策

地理高考题中,读图分析题型所占分值比重很大,而且图的类型多种多样,有政区图、地形图、等值线图、数据统计图、景观图以及各类地理示意图等。针对其不同的类型应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技巧,作出判断和解析。

1.地理分布图

此类地图在复习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从地图中尽可能地获得多种地理信息:①地理位置,包括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或其它相关位置;②读出经纬网的大致范围;③读出国家、省区、城市、铁路、山脉、河流等重要地名;④读出重要矿产;⑤读出工农业、人口等要素的主要分布规律等。然后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分析该地区的综合地理特征。如今年高考文综卷第37题,既是典型的地理分布图的考核,也是对基本地图能力的考查。

而且,针对不同类型应采取不同的方法,掌握不同的技巧。如政区图、地形图,最好能结合空白轮廓图,边学边回忆练习,循序渐进,先掌握主要地名如主要的高原、平原、山脉、河流、大的岛屿、半岛、主要国家和首都、我国省级行政单位和省会以及主要的矿产地、工业中心和旅游胜地等。

2.地理示意图和地理模式图

地理示意图是用简明形象的图形说明地理事物的成因演变和地理原理等,要仔细钻研,掌握判读的要领。如“地球日照示意图”判读的内容有太阳高度计算、昼夜长短的判断、昼长和夜长的计算、极昼和极夜的判定、时差计算、经纬网坐标点的确定等。

熟练运用一些模式图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比如:“世界气候类型模式图”、“洋流模式图”、“气压带风带简图”、“全球海陆分布轮廓简图”、“我国主要山脉、地形区分布简图”等。能够熟练快速地绘制并且利用这些简图、模式图去分析遇到的具体试题,避免死记硬背和张冠李戴。这样,不仅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提高了复习质量。

3.等值线图

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等压线图、等降水量线图、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洋底地层年龄图及人口密度分布图等,都属于常见的等值线图,用以表示地理现象的数量及其分布状况。如2001年高考第36题,首先要求考生在等高线图的基础上做出判断,然后绘制出地形剖面图。

由于等值线图上注有数值,而且数值间隔是相等的,因此可以根据等值线的数值大小、疏密程度、排列方向、形状变化等,反映出地理事物变化的急缓、递变的方向及分布特点等。

4.统计图

统计图是反映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过程和地理信息量化处理的一种形式。地理分析由定性描述向定量分析转化是现代地理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如数字地球系统的建立。为适应这一趋势,地理定量分析题型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如2001年高考文综卷第40题的(3)(4)两题,计12分之多,而且在正确读图的前提下,只需简明扼要地答出要点即可。

统计图的最大优点是信息简明扼要、发展性强,往往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直观化,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定量分析能力。地理统计图可以分为线状图、柱状图、扇形图、饼状图等几种。

线状图分析的一般思路是:①看横坐标与纵坐标所表示的内容;②思考横坐标与纵坐标所反映内容之间的关系;③对曲线的变化过程进行分析:递减段表示纵坐标项目与横坐标要素之间呈负相关,递增段表示呈正相关;曲线斜率大的一段表示变化幅度大,曲线斜率小的一段则表示变化幅度小;④对曲线的不同变化段带来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

柱状图分析的一般思路是:①看纵、横坐标所反映的内容项目;②思考各项目之间的联系;③对柱值的高低进行分析,从而揭示纵坐标因子随横坐标内容的变化;④分析原因,评价产生的问题,提出建议、对策。

扇形图、饼状图分析的一般思路是:①看图例或图中文字说明,了解该图反映的是哪些地理项目;②对这些内容进行“再现”,在脑中呈现相关的知识点;③看图中比例的排序关系;④思考每一图例或主要图例所对应的地理项目;⑤揭示反映的问题,做出科学的评价,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与对策。今年高考文综卷第40题的(3)(4)两题正是该类型统计图。

以上是对单一线状图、柱状图和扇形图等综合分析的一般思路。但在高考中,经常把几种统计图糅合在一起来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如2000年文综卷的第34题,就是把降水量柱状图与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曲线糅合在一起,增加了试卷的难度,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复习过程中,可以列出一些可能出现的组合统计图供学生训练。如气温与降水,太阳辐射、大气辐射与地面辐射,水温与盐度、蒸发量、降水量,人口、资源与环境等。一般思路如下:①单一分析:即首先对不同的统计图进行分层处理,对每一条曲线和柱状图进行单独处理;在单一分析的基础上,对各组信息进行交互联系;②综合思考,寻找它们之间的关联点,完成解题要求。

二、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用图习惯,教给学生读图方法,并在地图学习中努力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

1.掌握读图基本程序,培养学生读图技能

读图要注意地图的名称、图例及重要的地理界线,以此确定图的类型、地域范围等。对地理图像要有目的、有重点地观察,善于多角度地对图像进行有效分析,对观察到的地理现象进行积极的思考,提炼出地理特征、地理规律以及各地理要素之间联系的来龙去脉,达到准确理解图像的内涵,从而得出正确结论的目的。使学生养成用图习惯,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

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时间变化、相互联系是地理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在地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用图习惯,把所学具体地理事物和现象要落实到地图上,有助于学生牢固树立地理空间概念。教师最好把中国政区和世界政区空白图发给学生,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在地图上表现出来,加强检查与督促,使图植根于学生脑海中,有利于学生准确快速地储存和迅速地提取有效信息,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教师还要不断引导学生用图像来解决具体问题,养成学生用图习惯,努力提高学生思维的正确性。

2.让学生学会一图多思、多图并用的方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归纳思维的能力

地理事物及多种地理要素的结合和相互联系,可以通过地图准确地反映出来。教师要对地理知识进行归纳、综合,使学生学会一图多思、一图多用。每一幅图都可以提出“是什么”、“在哪里”,直至解决“为什么”,这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化,思维程度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对同一幅图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和思考,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例如:“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若从生态系统组成角度来看,图中四个方框分别表示哪一部分;若是从地壳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图中四个方框分别表示岩浆、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中的哪一个;若从海陆间水循环角度分析则又是表示海水、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中的哪一个方面。这样,经常性进行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训练,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将大有好处。

多图并用,就是重视图与图之间的联系,同时用几幅图来综合说明、比较某些地理事物和现象,这在教学中可以更广泛地加以运用。

因此,教学中应注意多渠道地进行地图教学,注意图的变式,一图多用,多图并用,而且,在高三复习中还应开设专题讲座。

3.既要注意整体性,又要注意化整为零;既要注意规律性,也要注意特殊性,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

地图反映的是众多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相对位置、空间结构等。有时需要将其中某些组成部分分割开来,以突出某一空间或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空间,在读图时要求学生不能只了解一幅图的概貌,还必须对图中局部地区、个别事物有所认识、分析和了解。如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中,马达加斯加岛东部、中美地峡东北部、巴西东南部有热带雨林气候分布的特殊现象。

4.训练学生绘图制表、缺图补图的技能,养成学生的动手习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绘制图表、缺图补图”要求学生能模仿、记忆、想象,做到眼、手、脑并用,有利于加深对地理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也是读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5.掌握图文变换的方法,着重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主要是指数据表格与图形之间的变换,通过变换培养读图能力,如针对人口、资源、气象、工农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图图变换将饼状图变成柱状图或曲线图,或叠加图形或改变设问角度等方式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在地理复习中,除了关心国内外重大政治、经济问题,多听新闻、多看报纸外,还应指导学生及时将这些事件落实在地图上。要善于通过读图、识图获得与某些热点问题有关的自然地理因素及交通、资源、经济活动等地理信息,并善于用这些信息联系已学过的地理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来源:本站|www.jb1000.com  编辑:xiaoxiao@126.com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