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2011年浙江考试说明参考卷论语题透露高考新动向

阅读:3701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1/4/21 21:26:35
 《2011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语文》参考卷中的论语题,大幅度增加了试题的容量,在试题内容和出题方式上都作了大胆的尝试,在命题思路上透露出新的动向,值得我们认真地揣摩。
试题:
(三)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23—24题。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23(1)有若建议哀公采取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2)结合哀公与有若的对话背景,简要分析有若的观点中所包含的儒家德政思想。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最能代表儒家思想,《论语》是他思想的精华,自然也就传达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不管他要说什么,其最终目的就是教人们一定要仁慈,别人打了你的左脸,一定要把自己的右脸伸过去,只有这样才显得仁慈。
24. 上面这段文字对儒家‘仁’的思想理解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
                                                             
评析:
1.参考卷中没有注明分值,从《考试说明》的有关条文和全卷的结构分布估计,论语题的分值从往年的4分增加到7分——23题第(1)问1分,第(2)问3分,24题3分。
2.23题第(1)问的答案是“施行‘彻’制,减轻赋税”,第(2)问的答案可以是“有若的观点体现了儒家德政的民本思想,他认为百姓富足,国君才有可能真正富足。”24题的答案应该是“上面这段文字对儒家‘仁’的思想理解是不正确的。孔子认为,‘以德报怨’,则‘何以报德?’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强调分清是非缘由,做到怨德分明。(参见教材《〈论语〉选读》第39页)”
3.参考卷的论语题出得极好!这道题,结合《考试说明》的有关变化,透露出浙江省高考命题新思路的某些迹象,值得我们进行认真的揣摹。
12
     来源:网络  编辑:xiaoxiao@126.com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