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高考在线 >  阅读文章

高考志愿填报需提前准备 一失误或影响终生

阅读:2899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1/2/11 9:08:16
考生在定位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客观分析自己潜力空间。分析自己的成绩是逐渐上扬还是逐步下滑,有否保证持续上扬势头的能力,以及止住下滑势头的可能。有不少考生包括市重点中学考生、较好区重点中学考生、偶尔考试出现极好情况考生、听多了赞扬声和“好话”的考生在分析自己时,具有“优势意识倾向”,而另一部分考生包括普通中学考生、较一般区重点中学考生、偶尔一次考试极差考生、经常听到不利评价的考生在分析自己时,则可能具有“劣势意识倾向”。考生应客观分析自己的实力,不要受外在环境影响。
其次,准确分析加分对自身实力的影响,了解自己获得的加分,是加在原始分数上,还是投档之后再加分。有的同学由于不仔细分析政策,把学校加分理解为原始分加分,结果导致报考学校定位太高。甚至有一些家长,在录取开始时,才对加分政策的执行细节“恍然大悟”,这时要求更改志愿,都是无济于事的。值得引起考生注意的是,有一些考生获得加分之后,认为自己对于某所学校是十拿九稳,于是放弃了对自己严格的要求,结果导致考试失利。
再次,投档加分不影响实力定位,但减少报考风险。学校加分一般加在投档线上,不应成为考生考虑自身实力达到某校录取要求的重要因素。但是,由于有投档加分,基本确保了考生投档到该校之后不会被退档。
最后,辨证看待“超常”“失常”可能性。多年的高考实践表明,在高考中出现“超常”和“失常”均是极低概率事件,否则这一选拔人才的制度也就失去了合理存在的基础。所以,考生不要过分担心考场会出现失常,也不要过多寄希望于出现奇迹。
高考升学是一个人学业生涯发展中的重要转折。当前的高考,初步实现了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并很大程度影响未来的就业,因此,在高考升学选择中,必须分析自己的选择与未来学业发展、未来职业发展的关系,结合职业规划选定报考地域、学校和专业。高考志愿其实就是地域、学校、专业的有机组合。
1、地域影响
地域对未来学业发展和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生活环境、教育环境、政策环境等诸多方面。
经济环境的影响,指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重点发展产业对当地求学、求职的影响。在求学方面,经济环境的影响包括两方面,一是实践机会,如果一地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有着一批可以提供给大学生实习的企业,那么可以在求学期间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动手实践能力;二是开阔思维,经济发达地方往往具有信息聚集、思维活跃的特点,在求学期间可以接受更多的信息,使自己有更宽阔的视野,这也会对学生的未来求职产生重要影响。分析经济环境的指标:当地GDP;当地重点发展产业;当地拥有的跨国企业(包括世界500强);当地有影响的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
文化环境的影响,指一个地区的人文环境,包括人文设施、人文资源、人文精神对当地求学的影响。每个地方往往具有不同的人文风貌、风土习惯,所谓入乡随俗,就是要融入当地的人文环境中,接受当地文化的熏陶。而对不同文化的了解,拥有不同的文化经历,对未来的职业发展,也具有很大的帮助。分析人文环境的指标:当地的人文设施;当地的文化活动。
生活环境的影响,指一个地区的饮食、气候、交通、安全等对当地求学的影响。大学求学四年,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如何,自然是父母十分关心的。跨地区的求学,在生活上,恰恰就在于锻炼学生的独立性和适应性。这种独立性和适应性,也是未来职业发展十分需要的。分析生活环境的指标:当地的消费水平;当地的气候条件;当地的社会治安;独立性锻炼、适应性锻炼。
教育环境的影响,指一个地区的整体教育水平、教育质量、学习风气以及社会的教育培训机构等对求学的影响。教育环境的差距,更多体现在社会教育培训机构上,这影响学生是否可以获得学校教育之外的教育培训,享受社会的教育资源;教育环境的差距,还体现在大学的校际合作中,在一些地区,大学较为密集,相互之间有合作交流,学生可以互选课程、学校可以互认学分,给了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教育环境的差距,还表现在学习风气、学习氛围上。相对来说,沿海地区高校的师资力量要高过内地,但是内地高校的学习风气可能却好于沿海高校。分析教育环境的指标:当地高等教育学校的密集性;当地的教育培训机构;学校间的合作交流、学校的学习风气、学术风气。
政策环境的影响,指一个地区与学生培养、服务相关的政策,包括教育政策、就业政策等对学生求学和职业发展的影响。这包括政府奖学金政策、助学金政策,政府大学生就业政策以及政府支持学生创业政策等。分析政策影响的指标:高考录取政策、户籍政策、奖学金助学金政策、毕业就业政策。
在高考志愿选择时,要进行综合考虑。比如,有的人认为,经济环境越好,对学生求学和职业发展的影响就越积极,事实却不尽然。一家IT行业的世界500强企业在多年的招聘中发现,来自中西部重点高校的学生,其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超过沿海发达地区重点高校的学生,分析原因,在于这些中西部高校的学生学习十分努力,由于校外实践机会少,把更多时间放在了打牢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基础上,并十分珍惜每个实践机会;而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各种机会很多,这些学生把更多时间放到了校外,并在各种实践机会中“走马观花”,知识和技能就比不上内地学校的学生,当然,由于接触社会比较多,这些学生的交往能力、处事能力则更强一些。
2、学校影响
高考学校选择对未来学业与职业发展的影响,包括办学理念影响、办学条件影响、办学特色影响和服务措施影响。
学生在选择学校时,必须考虑个人成才目标、职业发展理想,是否与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理念一致。否则,就会导致未来的学业发展难以适应学校的培养要求。分析办学理念影响的指标:学校历史与传统;学校毕业校友;学校发展定位(学校办学类型与所处办学层次:985高校、211工程高校、一般高校等)。
不同类型学校办学特点:
目前我国高校包括综合类、理工类、农林类、医药类、师范类、财经类、民族类、政法类院校,这些高校类型,一定程度决定了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和类型。
综合类,大多以文科见长,理科实力较雄厚,工科较弱,注重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以及对理论研究的兴趣培养。
理工类,大多以工科见长,注重应用理科发展,文科实力较弱,注重学生工程技术能力培养。
师范类,强调人才对教育、对学生的热爱,从主要进行教育学类、文学类人才培养逐步发展到理学、工学、管理学、法学类等人才培养。
医药类,培养现代医学人才,要求人才有对医学事业的热爱,以及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和情怀。
农林类,从单纯的农科人才培养,发展到农学与工学、理学、管理学等的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培养服务于农村、农业、林业的新型人才。
财经类,以培养经济、管理类人才为主,并发展部分交叉学科,如新闻、文学、工学等。
语言类,以外国语言文学教育为主,并发展部分交叉学科,如新闻、体育、管理等。
政法类,以法学教育为主,培养各类在政法机构工作的人才。
办学条件的影响,是指一所学校是否具备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的条件,包括校园是否宁静、校舍是否充足、图书资料是否齐全、实验条件是否先进、教师是否优秀称职。这些因素是报考学校志愿时必须考虑的。如果一所学校不具备与其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的办学条件,那么也就无法保证学生的学业规划和职业发展规划在学校里得到圆满实现。鉴于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学校的办学条件,往往与其所处的办学层次和地位有关,即是985高校,211高校,还是一般院校。分析办学条件影响的指标:学校办学层次;教师队伍(及其教学成果);学校校园;校舍条件;图书资料;实验室。
服务措施影响,是指每所学校具体的学习生活服务措施,对整个大学学习生活的影响。学校的服务措施,包括学费情况、住宿费情况、日常生活开支、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等,这些将影响大学生活规划和家庭对大学学习生活的投入。分析大学的投入和产出,随着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将引起更多家庭的关注。分析服务措施影响的指标:学费;生活费;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
     来源:文新传媒网-文汇报  编辑:kostbar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