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转变化学教学观念,迎接新课程改革

阅读:1046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0/12/14 18:57:36
 “观念是改革的先导,一切先进的改革都是从先进的观念生发出来的,观念是行动的灵魂,观念对行为起着指导和统帅作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在教学目标、课程结构、内容等方面有了较大改变,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要积极面对新的挑战与机遇,积极转变教学观念,适应新课程改革。
一、新课程改革带来的变化
1、课程体系的变化
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将化学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其中必修包括“化学1”和“化学2”两个模块,选修课程包括“化学与生活”、“有机化学基础”、“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实验化学”六个模块。新课程体系中课程的容量要比以前大得多,如何处理好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2、价值取向的变化
新课程改革,是在知识经济到来、国际经济日趋激烈的背景下酝酿和展开的,它重视人的价值和发展需要,强调个性发展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明确要求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三维教学目标,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培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3、评价方式的变化
传统的教学,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评价的唯一依据,一好百好,不关注学生的情感。这种评价模式,关注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的培养,但忽略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新课程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语言逻辑和数理逻辑的发展,更要关注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如团结协作能力、探究能力、自学能力、与人交往能力、适应环境能力、心理调节能力等。评价方式要多样化,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二、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有效性
为适应新课程改革所带来的变化,教师要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教师要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由管理者变为组织者、由传授者变为参与者、由教书匠变为研究者。教师要积极关注课改动态,研究新的教法和学法,创造性地使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改,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教学的核心,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所以,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化学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主动探究、思考、分析,猜想、验证、归纳。如果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即使再精心设计,充分准备,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不会很好。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内容的欲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积极评价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态度。
2、在科学探究体验中学习
探究学习是一种以学生的知识探索活动为主的学习方式,学生根据探究性问题以及主题相关的学习资料,主动进行假设、探索、验证、归纳、解释以及讨论活动,解决相关的探究性问题。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将科学探究引入课堂中,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亲身体验和参与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进对化学学科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教师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以探究式学习的教学贯穿教学全过程,构建人性化的课堂教学环境,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
所谓“课堂动态生成”是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合作、对话、碰撞的过程中,即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新课程理念认为“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却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这个过程中的因素和情景无法预见,也就产生出许多生成性的问题。教师一方面要凭借教学机智应对生成性问题,对教学进度与方法手段适时地做出反应和调整,另一方面要在预设时,加强科学性、计划性,为动态生成,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虽然说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是无法预料的,但还是有章可循的。只要课前功夫到,准备充分,加上教师的教学机智,课前的预设可以为课堂的精彩生成奠定基石。
4、关注个体差异,评价多元化和多样化
新课程评价的理念是针对传统的课程评价中所存在的弊端与不足提出来的。它强调评价应该是一个与教学过程同等重要的动态过程,应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它强调评价应促进学生的发展,对教育起辅助作用;它主张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应尊重学生个体与个体差异,注重发现与发展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多样化;强调参与和互动,自评与他评结合,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关注过程,终结性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参考文献
[1] 许克敏.浅议信息技术与中学化学教学的整合[J].新课程研究,2010,(2):176-177.
[2] 刘天华.关注教学动态生成,激发课堂生命力[J].中国教育学刊,2005,(7):54:57.
[3] 翟菊红.新课程给教师带来的挑战及其应对策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6,(6):1.
     来源:教学资源网  编辑:rongerkl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