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巧用比较法,激活历史课堂

阅读:1153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09/8/30 20:21:59

内容摘要:比较是《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知识与能力”部分的明确要求,比较教学法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熟悉,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运用所学历史知识,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不可缺少的方法。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知识与能力”部分明确要求,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是从分析、综合到归纳、概括的桥梁,通过比较可以发现许多熟视无睹却又十分重要并有价值的东西,人类历史在很多方面、在很多事件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或者有着惊人的不同点。斯大林说过“历史不会重复,但会重演”就是说明了很多的历史事件,只要我们去发现去认识,就会从中得到很大的启发和警示,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比较能力的培养是提高中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重要方法,如果恰当地运用比较教学法,可以使学生摆脱传统的学习历史方法的误区——即学习历史繁杂、难以记忆、不会分析等,将许多纷繁的历史简单化、规律化、知识结构化,帮助学生更加准确的掌握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特点、本质、规律及其影响,从而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一通百通的良好教学效果。

比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类,概括来说大概有以下几种:①纵向比较法②横向比较法③类似比较法④相反比较法。

一、纵向比较,发展求同思维,即针对同一历史阶段的同类历史知识的比较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并逐渐学会对相关的历史知识进行比较、分析和认识,找到历史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在复习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这一内容时, 我先让同学们归纳、整理法国、英国、美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及其影响,然后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讨论。要求他们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分别有那些共性的东西,然后要求他们能从中得出规律性的知识。

首先,从三个国家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共同原因来看,他们都带有普遍的规律,即都是由于新的生产方式、经济因素产生过程中一种政治方面的制度或体制的阻碍,但英、法两国都是因为封建专制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而美国则是由于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民族经济的发展,这是带来普遍性的规律,然而各国的具体情况又有所不同,其专制的程度和方式又有所不同,像英国是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法国则是等级制度严重,英国是殖民统治阻碍北美经济发展,这又体现了事物发展的特殊性规律。这正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力,上层建筑如果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就会对经济基础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反之,则起阻碍作用。”故这三个国家发生资产阶级革命也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其次,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包含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没有的。由于这种一般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通过对这三个国家革命发生的原因分析,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三个国家的革命性质也存在着共性和个性的差异。一方面,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范畴,另一方面美国则还带有双重性特征,即是民族解放性质的资产阶级革命。

最后,从三个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来说,也同样带有规律性的知识可以追寻,因为三个国家的革命都是成功的,所以,都打碎了一个旧的国家机器,建立了一个新的国家机器,即各国在革命后都建立资本主义国家,都为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当然,由于各国革命的发展进程及其革命的程度和广度不同,因而各自的历史地位又有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如英国革命揭开了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法国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大最彻底的一次革命,美国则对法国大革命和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巨大的影响作用。这正体现了历史发展的特殊性规律。

通过以上比较,学生对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就有了较为清晰和深刻的认识。

二、横向比较:发展求异思维,即针对同一历史阶段的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比较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不同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内容、结果和影响,从而找到历史事件的特殊性、差异性规律,并通过一般性的规律来解释这种历史现象。

在讲解中西方古代的政治制度时,我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古代希腊形成较发达的民主政治,而古代中国则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我先引导学生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社会环境等方面逐一进行分析比较。

古代希腊、罗马地处地中海南部沿海,山多地少,港湾、岛屿众多,所以形成了以工商业、航海业为主的海洋型经济(海洋文明),商品经济发达;这种经济要求社会有公平的法则,以及较自由、宽松、民主的政治氛围,这样,古代希腊就逐步形成了小国林立、民主政治发达、法制体系较完善的社会。另一方面,欧洲气候宜人,温暖多雨湿润,其麦田可以沿着山坡分布,不需要灌溉,也不需要排涝,也就不需要政府来协调水利,修河通渠。

而古代中国区域广大、土地辽阔,适于农耕,逐渐形成了一种农业文明(农业经济),农业经济要求有强有力的政府来控制水系,协调农业生产,组织抵御自然灾害。在同一水系,对水、土地的控制变得特别重要,一山不容两虎,在争夺中,容易形成强大的军事、政治集团,进而形成强大的皇权。中国长期存在的分散性封建自然经济,农民随时面临天灾(旱涝蝗灾)、人祸(地主官僚欺压等),其生产、生活甚至人身安全非常脆弱,一旦失去土地,就可能沦为流民,揭竿而起,威胁封建王朝。因此,农民需要强有力的政府保护,政府也必须保持强大,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以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另一方面,封建地主阶级也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镇压农民的反抗。

学生通过横向比较,认识到确立国家政治制度的主要依据在于经济基础,在于国情;从哲学原理上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样就更有效地掌握了历史基础知识,发展了历史辩证思维能力。

三、类似比较:针对不同的历史阶段的同类历史知识的比较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同类历史知识之间随着时代的变迁所呈现内容的共性和个性的差异。

例如在总结中国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时,我在黑板上列出这样一个表格:                    

 名称

 

     

不 同 项 目

割地

赔款

开放通商口岸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设厂

《辛丑条约》

 

 

 

 

    学生在完成表格的同时,不仅充分熟悉了三个条约的基本内容,还使学生通过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等方面逐一进行比较,认识到《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是进入西方帝国主义时期签订的一个对中国影响巨大的不平等条约,它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而《辛丑条约》则使清政府变成帝国主义的在华统治工具,使中国社会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从而理解列强是怎样不断扩大攫取侵华权益,明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形成是一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逐步加深的过程。

四、相反比较;针对不同的历史阶段的不同类的历史知识的学习,我们同样可以帮助学生运用比较法,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性问题。

这种方法是历史教学中最常用到的,尤其是历史人物的对比。古今中外,历史人物很多,有的光耀千古,有的遗臭万年,将这些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进行对比,可以告诉学生做人的道理。例如《中英鸦片战争》一课中,让学生将关天培、葛云飞、陈化成的英勇作战、为国捐躯与奕山、琦善、牛鉴等人的妥协投降、贪生怕死进行对比,《南宋与金的对峙中》岳飞的精忠报国与秦桧的卖国求荣对比;《官渡之战》中曹操的能谋善断、思贤若渴与袁绍的优柔寡断、忌妒贤能对比等等,使学生真正明白怎样做人,应该做什么人、不应该做什么样的人的道理。

历史比较法在中学教学中应用广泛而且有很好的效果,但在使用当中还是应该注意怎样才能把它应用得恰到好处。要注意以下几点:

1、拿来做比较的历史事物必须具有可比性。

这是运用历史比较法的前提。所比较的事物必须是从一定角度讲是属于同类的、相似的,或者彼此之间有一定联系。

2、中学历史的比较要以教科书的素材为基础,以教学目标为依据。

离开了教科书,就离开了学生的实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3、做比较必须建立在学生对比较对象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的基础上。

举学生学过的例子既可以得出它们的异同点,又能让学生通过比较,温故而知新,更好得整理自己的知识构架,收到实际的效果。

4、比较要深入。

历史的比较不要过于留于现象,而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事物之间的本质的内在的联系和区别。

5、必须在比较过程中注意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从不同层次、角度去看问题,开阔学生的历史思维,拓宽解题思路,最大限度地使学生掌握知识。

 

     来源:本站|www.jb1000.com  编辑:yuxiuyi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