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第五专题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研练

阅读:2630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0/8/24 18:46:39
高考航标
本单元在哲学高考中居于重要地位。2010年主要考查了主观能动性以及规律的客观性、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认识的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题型有选择题,也有论述题。在2011年高考备考中,仍然要关注这些问题。运用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分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分析生态破坏和环境恶化问题。运用真理、科学理论作用分析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作用。运用认识的深化扩展观点分析科学发展观、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重点全解
本单元专题揭示了认识发展的重要规律——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回到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在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
重点1 辩证地理解发挥主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客观规律和条件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受主观因素的制约。①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但这种制约性不是妨碍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恰恰要求人们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去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②客观条件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这种客观条件不是妨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它能给主观能动性发挥提供广阔的余地,只要以规律为指导,分析条件,发挥有利条件的作用,限制不利条件的影响,就能更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调研 黄河被称为“地上悬河”,严重威胁着沿黄地区的安全。我国在整治黄河中创造了“黄河调水调沙”方法,就是人为制造“洪水”,适时蓄存或泄放,把淤积在黄河河道和水库中的泥沙尽量多地送入大海。这体现了
A.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机地结合起来
B.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C.把人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结合起来
D.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解析 D “黄河调水调沙”是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A、B、C项不符合试题角度。
重点2 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
能否认识的本质和规律,关系到能否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2)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3)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的原因: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和规律;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真理、科学理论能够预见事物发展的方向,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4)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发挥主观能动性,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要坚持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发挥创造性思维、合理想像在认识中的作用。(5)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只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把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人们的认识运动没有也不可能结束,人们应当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地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
 
调研1 (2010福建,39)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传统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论述节选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孟子·尽心下》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唐太宗《贞观政要·君道》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
——谭嗣同《仁学》
专家点评:传统民本思想在历史上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具有时代局限性,统治阶级运用民本思想的目的是“治民”、“驭民”。
“坚持以人文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04年3月10日)
专家点评: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是立足中国发展时间,适应新的发展要求突出的,其内涵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间的深入而不断丰富。
结合材料 ,说明从民本思想到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
解析 本题以“两会”提出的人们生活有“尊严”的内容为素材,体现了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生。本问考查哲学知识点为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题型为体现类,解答是要结合材料——论据——论点对应作答。
答案 ①认识受各种条件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从孟子到唐太宗再至谭嗣同对民本思想的演变,直至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提出,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②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不断变化,从“民贵君轻”到“君存百姓”再到“民本君末”,民本思想的内涵不断变化,“以人为本”的内涵也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③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以人为本”就是对民本思想的超越和发展,体现了认识的上升性。
调研2 (2010天津,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世博会自诞生以来,一直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走向成熟。世博会是展示台:上海世博会吸引了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集中展示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多元的世界文化以及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世博会是大课堂:上海世博会拓展了人们的知识视野,激励了全社会的创新热情,眺望了世界文明的未来。世博会是助推器: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使美国汽车业大放异彩;1933年大田世博会推动了韩国从出口加工型经济向自言创新型经济的转变;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深化了人类对人与环境关系的思考和探索,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
结合材料,用哲学中有关认识的观点,说明世博会为什么能“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
解析 本题以世博会推动发展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认识论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不断发展。
答案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标准、目的。“展示台”、“大课堂”、“助推器”等材料分别体现了上述原理。②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无限性。“新驿站”等材料体现了上述原理。
【重点攻略】
(1)比较辨析认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真理——科学理论
认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根据认识发展程度不同,把认识区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认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真理是人们对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有系统化和非系统化之分,如果把真理性的认识系统化,按其内在逻辑构成一定的体系,就形成科学理论。从实质上看,真理应该是一种正确的理性认识。但理性认识不等于是真理,比如唯心主义。把真理性的认识系统化,按其内在逻辑构成一定的体系,就形成科学理论。科学理论是一种理性认识,但不是所有理性认识都属于科学理论。
(2)巧解认识的发展过程与规律
第一次飞跃是从感性到理性认识,解决的是认识世界的问题,第二次则是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解决的是改造世界问题。在认识的发展过程中,第一次飞跃是第二次飞跃的前提和基础。第二次飞跃第一次飞跃的目的和归宿。认识的发展不是通过两次飞跃就完成的,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揭示的认识发展规律。
难点速通
难点1 全面正确地把握现象与本质、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现象与本质、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也是学生不易分清的问题。(1)现象与本质的关系:①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它是个别的片面的东西;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东西,是事物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现象能够为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而本质认识规律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②现象与本质密不可分的。本质总是表为现现象,现象是本质的表现。(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①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②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两个不可分割的阶段。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调研(2010全国Ⅰ,29)科学家指出,“当黑洞或坍缩星等大型天体在太空加速时,会产生引力波。但由于它非常微弱,我们一直无法探测到”。科学家拟实施“激光干涉仪太空天线”实验,以探测这种引力波,科学家断言尚未探测到的引力波的存在,在辩证唯物主义看来,其依据是
A.尚未探测到的事物迟早要为实践证实其存在
B.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C.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深刻,具有预测功能
D.建立在正确理论基础上的理性推测是可靠的
解析 解答本题要抓住关键句子“科学家断言尚未探测到的引力波的存在”,这一句子中的“断言”实际上就是一种预测,科学家拟实施“激光干涉仪太空天线”实验,以探测这种引力波,实验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理性思考并付诸实施的过程的过程,因此本题应选C。A、D项不准确,尚未探测到的事物,有可能客观的存在着,有可能是客观上根本不存在的,无论存在与否都将在实践中得到证明,理性推测是否可靠最终都要接受实践的检验,而非看这一推测是否建立在正确理论基础上,B项虽然观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攻关妙招】
(1)揭开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与现象和本质关系上的雾团
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它是个别的片面的东西;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东西,是事物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感性认识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感性认识与现象、理性认识与本质有密切的联系,但二者又是有区别的。现象与本质属于客观范畴,而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则属于主观范畴,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但感性认识不等于现象,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但理性认识不等于本质。
(2)不能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等同于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发展过程中的两个不同的阶段,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人们获得知识的两条途径。无论是感性认识还是理性认识都可以从直接经验或间接经验中获得。把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理性认识和间接经验等同起来是错误的。
难点2 深刻理解认识论与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揭示了认识的发展规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两次飞跃,使认识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认识论与唯物主义和辩证法都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组成部分,都是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唯物主义侧重研究世界的本质,辩证法侧重研究世界存在的状态,认识论侧重研究认识的发展规律。认识论只有建立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基础上才可能是科学的。
调研 能够体现唯物主义又体现辩证法的认识论观点是
①在实践的基础上深化、扩展和推移认识 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③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④认识是相互联系、不断发展的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 C ①强调实践基础体现了认识论中的唯物主义,强调认识的发展体现了辩证法发展的观点。③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就是依赖于实践、依赖于客观事物,体现了认识论中的唯物主义;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强调认识的发展,与辩证法中发展的观点是一致的。②不属于唯物论观点,不符合题意;④只体现了辩证法观点,没有体现唯物主义观点。
【攻关妙招】
透析认识论中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渗透着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实践决定认识,体现了认识论中唯物主义;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体现了认识论中的辩证法。理性认识离不开感性认识,体现了认识论中的唯物主义;感性认识要发展到理性认识,体现了认识论中的辩证法。在实践的基础上深化、扩展和推移认识则体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认识论与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可以共同运用的,比如说明“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样的问题,就可以运用物质和意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实践和认识等多方面原理加以说明。
强化闯关
1.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指出:作为特区的干部要敢想、敢闯、敢做、敢踩“地雷”、敢为天下先,树立“无功便是过,平庸就是错”的执政理念。这启示我们
A.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是相互影响的
B.认识和改造世界必须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C.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离不开社会实践
D.实现人生理想和价值离不开艰苦奋斗
2.人类的足迹踏遍了地球的各个角落,珠峰上烙上了国人坚韧的身影,南极、北极留有科考者探索的足迹,太空中留下了航天人奋进的身躯。这充分体现了人类
A.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改变自然界规律性
B.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敢于战胜各种艰难险阻
C.充分显示了人的精神力量,能够征服整个世界
D.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创造出了战胜自然的奇迹
3.今天社会已经进入到“数字时代”,仅靠“躬垂耕作”已经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表明
A.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来源和发展基础
B.价值观对人们改造世界有导向作用
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D.人在客观条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4.中国航天人独立自主地进行航天活动,以较少的投入,较短的时间,使中国在卫星回收、一箭多星、低温燃料火箭技术、捆绑火箭技术以及静止轨道卫星发射与测控等许多重要技术领域跻身到世界先进行列。能够体现上述材料的最恰当的选项是
A.坚持联系观点和发展观点取得的科技成果
B.坚持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机地结合的产物
C.坚持物质决定意识和意识能动作用的成果
D.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结果
5.《预报错了》漫画(天气预报不准)的哲学寓意是
①人们对客观客观世界的认识总是有限的 ②认识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 ③主观能动性发挥受客观规律和条件的制约 ④人们对事物的预期往往是不准确的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6.北京市“建言”十二五“共话新蓝图”公众参与活动得到了广泛回应,截至2010年5月15日,共有1076人参与活动,通过多种渠道,共提出建议731条,涉及人口、交通、环境、区域发展等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多个方面。这有利于
①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②完全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 ③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 ④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7.2010年入夏,北半球的日本、俄罗斯、欧洲和中国相继遭热浪袭击,一些日本研究人员通过长期观察和研究得出结论,北半球的酷热天气是由中纬度上空自西向东的偏西风弯弯曲曲如蛇般行进造成的。这反映了
①理性认识都是正确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②理性认识积极推动人们实践活动的开展 ③人们能够透过事物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④观察和研究对于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十分重要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8.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说:不学习或不善于学习,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就会无所创新、停滞不前,就会耽误自己、贻误发展,损害党和人民的事业。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其哲学根据是
①理论是一种系统化、体系化的正确认识 ②科学理论对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③理性认识是客观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④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能够指导实践
A.②④          B.①②          C.①④          D.②③
9.我国的宏观调控从“一刀切”到“微调”和“点刹”,从依靠行政命令到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多重灵活配合,宏观调控思路和手段不断改进,为“中国经济奇迹”的实现作出了重要贡献。蕴含的哲理是
①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事物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和解决矛盾的关键 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对立统一的,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④在实践的基础上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
A.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④
10.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有一个小村庄,处于沙漠的腹地,由于沙漠的面积不断扩大,当地人不得不离开家园。上世纪90年代初,当地政府号召老百姓种沙柳。沙柳是可以生长在盐碱地的极少数沙漠植物之一,杨树、柳树等大径木砍伐掉以后,三五年之内再也长不起来,而沙柳则在第三年及时平茬。把长大的沙柳砍掉,之后不用再管它,新的沙柳就能很快长出来。沙柳还是制造纤维板极好的材料,当地便建起了人造板厂。沙柳还可以用来发电。沙柳含有较高的热量,不逊于一般煤的发热量,当地建起了以沙生灌木为原料的我国沙漠里第一个生物质热电厂。不起眼的沙柳不仅起到了改造沙漠的作用,还支撑起沙漠里的两个支柱产业。其实,大自然不会亏待人类的,即使是沙漠,只要不缺少发现和智慧,奇迹照样能创造出来。
结合哲学常识谈谈,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这个小村庄是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
112010年6月25日至26日,温家宝总理在浙江杭州就经济运行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他先后来到杭州祥润制衣有限公司、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浙江西子富沃德电机有限公司、浙江杭叉工程机械集团、杭州制氧机集团等企业,深入生产车间,和干部职工亲切交谈,了解纺织服装、电子商务、机械制造等行业和企业的生产、科研和销售情况,并主持召开有上海、江苏、浙江三省市负责人参加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以便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未雨绸缪,沉着应对,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
温家宝总理在浙江杭州就经济运行情况进行调查研究,蕴含了哪些认识论道理,请加以分析说明。
参考答案与解析
1.B 要“敢作敢为”,主要说明人要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更好地改造世界。其他选项与试题有一定距离。
2.B 攀登珠峰、科考南北极、探险太空,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体现。A项错在“改变自然界规律”上,C项错在“征服整个世界”上,D项表述也不够准确。
3.C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说的是客观条件对于发挥主观能动性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A项错在“重要来源”上; B项与试题的角度不符;D项否定了主观能动性。
4.D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是与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不可分的。A、C项有道理,但不是最佳选项。B项表述不完全科学。
5 C 由于目前条件的制约,人们对气候的预报还达不到很精确的程度,说明认识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深化,②③正确。①④否定了人类认识发展的无限性,意识是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
6.C 广大公民“建言”十二五,有利于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及其本质和规律,①③④都是正确的,②错在“完全准确”上。
7.D 通过观察和研究得出结论,说明人们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也说明了观察和研究的重要性,③④正确。①②表述不准确,理性认识不都是正确的,也不是都能积极推动实践发展的。
8.A ②④分别从科学理论作用、指导实践等不能角度,正确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①没有区分正确理论与错误理论;③表述错误,理性认识不都是正确的。
9.D 宏观调控克服“一刀切”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手段多重灵活配合体现了联系观点看问题,宏观调控思路和手段不断改进体现了认识的深化,①②④可选,③没有直接体现。
10解析 本题以治理沙漠的成功范例为背景,考查运用主观能动性正确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和条件,二是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答案 (1)发挥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和条件的制约。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和条件,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同时,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2)①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个小村庄在改造沙漠的长期实践中认识到沙柳的性质及其在治理沙漠中的重要作用。②发挥主观性利用规律和条件,正确地改造世界。这个小村庄通过种植沙柳的实践,不仅治理了沙漠化,还建立了两大经济支柱产业。③这个小村庄发挥主观能动克服了种种困难,在沙漠中创造了人间奇迹。
11解析 温家宝总理就经济运行情况进行调研为背景,考查学生完整把握认识论内容以及运用这些内容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首先,体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经济运行的本质和规律。其二,体现了重视感性认识的作用。其三,体现了实践的决定作用和认识发展的规律性。
答案 (1)主观能动性发挥受客观条件和规律的制约,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和利用经济运行的规律,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而稳定的发展。
(2)感性认识是认识的起点,只有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才能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认识经济运行的本质和规律,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
(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产生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只有深入人民群众的实践,才能形成和推动对我国经济运行规律的认识,推动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来源:  编辑:liuzuomin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