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第四专题 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研练

阅读:2296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0/8/24 18:43:25
高考航标
本单元在哲学高考中居于重要地位。2010年主要考查了内因和外因、量变和质变、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题型有选择题,也有论述题。在2010年高考备考中,仍然要关注这三大问题。运用内因和外因关系说明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扩大内需、自主创新问题等。运用量变和质变说明各项工作要量力而行,分析青年学生的成长过程。运用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说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美关系的曲折发展历程,分析人生的曲折经历等。
重点全解
本单元专题主要掌握三大原理:内因和外因关系、量变和质变关系、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矛盾是理解这三大原理的理论基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事物发展的原因。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着事物由量变到质变发展。事物的变化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新事物和旧事物既对立又统一,决定了事物的发展趋势是前进的,而道路是曲折的,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重点1 探究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哲学上把事物的内部矛盾叫做内因,把事物的外部矛盾叫做外因。在事物的发展中,内因与外因同时存在,缺一不可。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要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调研 (2010上海,20)到“十二五”末,本市人口年龄结构失衡的矛盾将更加突出。为此,有关部门提出,应加快研究和推行多种养老模式,以提升社会服务水平,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推进社会进步,材料体现的哲理有
A.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
B.矛盾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C.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D.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信息的解读与获取能力。“本市人口年龄结构失衡的矛盾”促使“加快研究和推行多种养老模式”,故D项符合题意。A项错误,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B项否定了矛盾是客观的;C项表述不准确。
【重点攻略】
(1)准确定位内因和外因的地位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因与外因同时存在,缺一不可。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是事物发展的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原因。离开外因任何事物都不能发展,但外因在什么时候都不能起决定作用,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内因和外因在事物的发展中同时存在,共同起作用,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而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2)揭密事物发展的动力、条件、根本原因和泉源
矛盾是指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事物发展是事物内部矛盾即内因和事物外部矛盾即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都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对事物的变化发展,能够起到加速或延缓事物发展的作用。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内因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事物发展的源泉是内部矛盾即内因,而不是外部矛盾。
(3)探究内因、矛盾特殊性、矛盾主要方面究竟谁决定事物的性质
内因决定事物的性质是相对于外因而言的。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而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矛盾特殊性决定事物的特殊本质,是与矛盾普遍性而言,矛盾特殊性决定着一事物不同于它事物。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是相对于矛盾的次要方面而言的。决定事物性质取决事物的内部矛盾,取决于矛盾的特殊性、最终取决于矛盾的主要方面。
重点2 用矛盾的观点揭示事物的量变和质变
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不断地经过量变和质变这两种状态,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要坚持适度原则;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要重视量的积累。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变化发展是由事物内部矛盾引起的,当矛盾双方在斗争力量上的增减还没有引起依存关系破裂时,事物处于量变状态。当矛盾双方在力量上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引起矛盾双方地位的变化。事物的性质是由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主要方面决定的,一旦矛盾双方主次地位发生了变化,事物的性质就会发生根本变化,事物由量变达到质变。新事物包含着新的矛盾,矛盾双方对立统一,推动着事物不断地经过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
调研 (2010上海,21)碘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但“一刀切”补碘会使有些人摄碘过量。作为非缺碘地区,上海市场增售无碘盐,市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主调节摄碘量。材料体现的哲理有
①事情要把握度 ②看问题要力求全面 ③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④做事情要突出重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发展观点、矛盾观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补碘不搞“一刀切”,市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主调节摄碘量,③正确;碘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但“一刀切”补碘会使有些人摄碘过量,①②符合题意。④与题意不符。
【重点攻略】
拨开量变和质变问题中的迷雾
①质变不等于发展。质变是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发展是指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的产生,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发展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事物的发展是通过质变实现的。但事物的质变有两种情况,一是事物前进性的性质变化,属于发展。二是事物倒退性的性质变化,则不属于发展。②量变达到质变是有条件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一切事物的变化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但不是所有的量变都能引起质变。只有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形成质变。③量变与质变是不可分的。任何事物变化发展都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事物就是不断经过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的,量变与质变不能简单理解为先后关系,量变与质变是相互渗透的,量变中有部分质变,质变中有量的扩张。
重点3 正确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
教材从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和新事物成长要经历艰难曲折过程的两个方面,论证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则是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准备走曲折的路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调研  (2010广东,37)材料二: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咖啡”、“芭蕾”、“沙发”等一些外来语已被汉语成功吸纳。近些年来,“OK拜拜”、“雷人”、“粉丝”、“介素虾米东东”等用语渐趋流行。对于外来语、网络语、中英文混用语,有人认为这是使用者个人的自由,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无须干涉;有人则认为这是语言使用的游戏化、粗鄙化.是对汉语规范性、纯洁性的侵蚀和亵渎.必须取缔;也有人认为需要具体分析它们是否符合汉语发展的内在规律,再决定取舍。
(2)结合材料二,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解析 本题以外来语侵袭汉语为背景,考查运用发展观分析这一文化现象的能力。要紧紧围绕发展观的三大观点展开论证。运用发展的普遍性和实质说明汉语的发展是必然的。运用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说明汉语发展的光明前途和需要一个完善的过程。运用量变和质变关系说明,为汉语的更好发展做好量的准备。答好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发展观的的主要内容。
答案 ①发展具有普遍性。汉语也是不断发展的。②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新陈代谢是汉语发展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③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符合汉语自身发展规律的新的语言要素,具有强大生命力。④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汉语在其发展中总要经历一个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人们的争议也表明对新生事物也有一个认识过程。⑤做好量变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要积极积累、吸收符合语言发展内在规律的新元素,为促进汉语进一步的发展做好准备。
【重点攻略】
不能割裂事物发展原因、状态和发展趋势的关系
事物发展的原因包括内因和外因。事物发展的状态是量变和质变。事物的发展趋势是前进的。三者是有机统一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正是在事物内外矛盾既对立又统一的推动下,事物发展呈现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通过量变和到质变,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决定了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前进的,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难点速通
难点1 深度解析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定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①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矛盾的观点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辩证法承认矛盾,就必然主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相反,形而上学否认矛盾,就必然否认事物的普遍联系,主张用孤立的观点看世界。矛盾观点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唯物辩证法坚持矛盾的观点,必然承认事物的发展,主张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而形而上学由于否认矛盾,也就否认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唯物辩证法坚持矛盾的观点,必然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而形而上学由于否认矛盾,必然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调研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定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能够体现发展观点的选项是
①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②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③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④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③体现了从长远的眼光看问题,④体现了量变到质变的发展,都是可选的。①②含有变化的意思,没有体现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攻关妙招】
紧紧抓住矛盾既对立统一这条贯穿唯物辩证法的红线
矛盾观点即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最基本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理解联系的、发展的、全面观点的基础,也是理解事物发展原因、状态和趋势的一把钥匙。正是由于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促进了事物不断由量变到质变,永不停息向前发展的。正是由于新旧事物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斗争,使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前进的,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难点2 揭开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血缘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这是因为它们的研究对象都是客观物质世界。唯物论侧重说明的是世界的客观性与本质问题,而辩证法侧重说明是物质世界存在的状态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是坚持辩证法的唯物论,唯物论渗透着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是坚持唯物论的辩证法。辩证法渗透着唯物论。只有坚持唯物论,才能正确客观地研究客观世界的状态,揭示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更好地坚持辩证法。只有坚持辩证法,才能反映变化发展的实际,正确反映世界的本质,更好地坚持唯物论。
调研 唯物论侧重说明的是世界的客观性与本质问题,而辩证法侧重说明是物质世界状态问题。能够体现二者统一的选项是
①联系是客观的,又是普遍的 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③规律是客观的,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 ④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解析 ①③的前半句属于唯物主义观点,承认联系、规律客观性是坚持世界客观性的体现。后半句坚持联系的观点、强调人的能动性属于辩证法的思想。②总体上属于唯物主义思想。④没有体现二者的统一。
【攻关妙招】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关系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基于对世界本质的回答不同而形成的。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的,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基于对世界状态的回答不同而形成的。辩证法承认矛盾,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否定矛盾,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3)哲学史上贯穿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在哲学史上又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有辩证的唯物主义,也有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有唯物主义的辩证法,也有唯心主义的辩证法。
(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唯物辩证法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反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只有这样看问题才能正确反映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强化闯关
1.阅读以下成语、名言、诗句,其中强调内因作用的是
①天行健,君了以自强不息 ②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 ③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 ④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胡锦涛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必须坚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据此完成2~3题。
2.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这主要体现了
A.矛盾在事物发展中是不平衡的,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B.矛盾主要方面起主导作用,要善于抓住事物的主流
C.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要善于抓住重点
D.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3.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真正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只能依靠我们自己,只能依靠自主创新。这主要体现了
A.内因是事物发展的主要原因
B.内因是事物发展的直接原因
C.内因是事物发展的主要条件
D.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4.从南京的“桥粘粘”到上海的“桥塞塞”,再到昆明的“桥垮垮”,在一些地方“问题桥”事件频发。这些安全事故频频发生,既有国家安全监管力度不够的原因,更有生产企业自身急功近利利等原因。这表明
A.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看问题
B.事物与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因果之间的联系
C.客观符合主观会给实际工作造成极大的危害
D.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5.由于大蒜减产,加上甲流暴发等因素的影响,大蒜价格一路走高,最高时竟达到了每公斤10元以上,是去年同期的40多倍。“疯狂的大蒜”价格的形成
A.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B.是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C.是事物量变质变相互转化的结果
D.是事物内部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61978年以来,在不到30年时间内使绝对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1500万。要解决这部分人的贫困问题,首先要树立“我要脱贫”的强烈愿望。这是因为
A.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B.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具体的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影响的
D.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
7.贫困人口要实现脱贫,还需要国家的政策扶持和社会各界的大力帮助,这是因为
A.世界上的事物都是无条件地联系着
B.事物变化发展离不开一定的外部条件
C.事物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D.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存在着因果联系
8.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我国的发展是与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密不可分的。其中蕴含的哲理是
A.事物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B.事物的运动变化是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
C.在事物发展中,内因和外因缺一不可
D.事物发展是矛盾双方既对立又斗争的结果
9.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针对现阶段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继续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蕴含的哲理是
坚持联系观点,从整体上把握事物联系 ②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③外因是条件,要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 ④主要矛盾起决定作用,要抓事物的重点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
10.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因地制宜,区分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情况,实施分类指导,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群众的承受能力科学制定规划,循序渐进地加以推进。上述观点的辩证法依据是
①要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③事物的运动变化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④坚持物质决定作用和意识能动作用的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1.国家公安部部长孟建柱说,我们有些事情办得不怎么好,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只愿抓所谓的“大”事,不愿做与群众利益相关的“小”事,在实践中必然碰壁。蕴含的哲理是
A.事物变化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要坚持适度的原则
B.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要重视事物量的积累
C.事物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实现的,要不失时机促成飞跃
D.事物是不断经过量变到质变发展的,把量变和质变相结合
12.中共组织部长李源潮指出:“不虑于微,始成大患;不防于小,终亏大德”。共产党人是重感情的,但亲情友情再深亦有界,这个“界”就是公权不能私用,讲亲情不能错位,重友情不能变味。其中蕴涵的哲理是
①一切事物变化发展首先是从量变开始的 ②量变在一定范围内才能保持其原有性质 ③事物只有发生了质变才会不断向前发展 ④有了事物的量变就会有事物性质的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13.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59%。它告诉我们,一项工作做到90%已经很不错了,但经过环环相扣的一系列过程结束后,“很不错”的90分最终带来的结果可能是59分——一个不及格的分数。这就是过程控制效应。它启示我们
①质变是量变的结果,要重视量的积累 ②要抓住时机,实现事物的质变 ③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④要立足整体,发挥整体统率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14.面对全球金融大危机,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斩钉截铁地说:“在经济困难面前,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而今中国已逐步摆脱了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昂扬屹立于世。这体现了
A.事物都有一个发展和消亡的过程
B.事物发展是在曲折中不断前进的
C.事物是在新旧事物交替中发展的
D.事物是经过量变到质变而发展的
15.“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下列与水有关的名句中蕴蕴含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哲理的是
①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②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6.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在全球各经济体中表现最为出色的中国,“毫不意外”地成了这些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首要针对目标。这些错误做法,从辩证法来看,是
A.从主观出发,不能从全面和变化的实际出发
B.割裂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辩证统一关系
C.否定了物质决定意识,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
D.用孤立、静止和片面的观点看待国际贸易问题
17.中国对解决世界金融危机的贡献有目共睹,而美国等西方一些人士却别有用心地宣扬美国金融危机是由中国引起的,诸如“中国人储蓄太多,以低利率借钱给美国,导致美国一个历史性的消费狂潮和房地产泡沫”。“中国持有的大量美国国债将赋予中国操控美国国内和外交决策的工具”。似乎要让中国来承担美国金融危机的的责任,为美国的金融危机买单,好一幅强盗的逻辑和嘴脸。
试用有关唯物论和辩证法的道理对美国等西方一些人士的错误言行进行评析。
18.2010年7月1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陕西西安就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调研时指出,今年以来,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成绩来之不易。面对当前的形势,我们既要看到有利的条件,进一步坚定信心;又要充分估计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增强忧患意识。要冷静观察,科学判断,未雨绸缪,沉着应对,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好的势头。现在世界经济开始复苏,但进程非常缓慢,还有很多不确定性。我们既要扩大内需,又必须稳定外需,两者不可偏废。
温家宝总理讲话蕴含着哪些辩证法道理,请加以分析说明。
参考答案与解析
1.D ①④强调自身努力和自身条件的重要性,强调了内因的作用。②强调外因,③强调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不符合试题要求。
2.C 要抓住问题的核心,体现了抓主要矛盾,而不是矛盾主要方面,与矛盾特殊性也有一定距离。
3.D 掌握核心技术只能依靠自主创新,体现了内因对事物发展的根本作用。主要原因、直接原因、主要条件的说法,都不够确切。
4. A 垮桥事件的发生的原因是外部政府监管不利和内部的弄虚作假,体现了分析问题把内因和外因相结合。B项的观点绝对化,C项颠倒了客观与主观的关系。D项有一定道理,但不如A项明确而到位。
5.A 本题以“疯狂的大蒜”价格为背景,考查事物发展原因方面知识。大蒜减产是内部原因,甲流暴发等是外部原因。其他选项不恰当。
6“我要脱贫”体现了内因的作用。B、C、D项与试题的角度不符。
7脱贫需要帮助,说明了事物的发展离不开外部条件。A项错在“无条件”上,C项与试题没有直接联系,D项表述不恰当。
8.C 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给我国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体现了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A项强调运动和静止关系,B项强调事物的发展状态,都与试题角度不符;D项表述错误,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9.B 全面推进经济和社会建设体现了联系观点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体现了从实际出发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体现了重视外因,针对“突出矛盾”体现了抓主要矛盾,①②③④都可选。
10.B 建设新农村必须因地制宜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量力而行则体现了量变和质变的关系,②③正确。①④属于唯物主义观点。
11.B 本题强调重视小事,与重视量的积累是相吻合的。其他选项与试题的角度有一定距离。
12.A 注意“微”与“小”,强调“界”,体现了重视量变以及适度原则,①②可选。③④不准确,事物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发生质变。
13.B 每一项工作的90分,最后结果是59分,说明抓好量变、搞好局部的重要性,①③正确。②④与试题的角度不符。
14.B 对战胜国际金融风险充满信心,体现了事物是在曲折中发展的观点。A、D项不是试题的最佳角度,C项表述不准确。
15.A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一切事物发展的趋势。①“落木”说明旧事物不断灭亡,“滚滚来”说明新事物不断产生,符合题干内容;②春江、潮水、海上明月之间的关系,体现的是联系的观点,故不选;③“新叶”“前波”代表新事物,“旧叶”“后波”则代表旧事物,“催”“让”则体现了代替的过程,故应选;④体现了运动、变化等哲学观点,故不选。
16.D 针对中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从辩证法方面内容来看,是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A、C项属于唯物主义观点,B项不是试题要求的角度。
17解析 美国等西方一些人士错误言行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道理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些言行的错误性,从哲学角度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否定客观实事,从主观出发;二是否定内因是根据,夸大外因作用。答好本题的关键是正确认识上述错误言行的实质。
答案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美国等西方一些人士从主观出发,掩盖了美国自身政策失误,经济失控导致金融危机这一客观实事。
(2)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因与外因同时存在,缺一不可。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美国的金融危机主要是由美国自身造成的,而不是什么是由中国造成的。美国等西方一些人士否定内因的作用,片面夸大了外因的作用。
18解析 本题以总理温家宝关于经济发展情况调研为背景,考查运用辩证法道理说明我国经济问题的能力。坚定信心与事物发展的趋势相关联,看到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与对立统一有直接关系,扩大内需和稳定外需与事物发展原因关系密切。正确回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地分析材料,做到观点和材料的有机统一。
答案 (1)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进一步坚定信心,体现了前途是光明的,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2)面对当前的形势,我们既要看到有利的条件,又要充分估计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体现了矛盾既对立统一,矛盾具有普遍性,要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3)要冷静观察,科学判断,未雨绸缪,沉着应对,体现了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预见事物的发展趋势。
(4)我们既要扩大内需,又必须稳定外需,两者不可偏废,体现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因与外因同时存在,缺一不可。
     来源:  编辑:liuzuomin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