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高考在线 >  阅读文章
2010年高考文综热点:聚焦414玉树大地震
阅读: 1791 次  我要评论( 0 )  收藏   2010/5/7 13:43:35
分享到:
【热点背景】
青海省玉树县2010年4月14日晨发生两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
2010年高考文综热点:聚焦414玉树大地震
2010年高考文综热点:聚焦414玉树大地震
地震发生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分别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做好抗震救灾工作。为做好青海玉树抗震救灾工作,中国国务院已成立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副总理回良玉任总指挥。回良玉一行于当晚8时左右进入地震震中结古镇,并立即进行灾民慰问活动,了解灾情,组织抗震救灾工作。
玉树灾区房屋结构类型主要有土木结构、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等,其中农村地区大部分为土木结构房屋,城镇房屋土木结构占70%以上,砖木结构和砖混结构占20%左右,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约10%。地震造成大量房屋破坏,重灾区结古镇的土木、砖木结构房屋几乎全部倒塌或严重破坏,砖混结构房屋80%以上倒塌或严重损坏,框架结构房屋约20%倒塌或严重损坏,当地的教育、卫生、电力、通讯、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也受到严重破坏。
据地震专家联合调查,青海玉树地震受灾区面积估计达到2万多平方公里,重灾区面积估计达到4000多平方公里。
在4月16日上午召开的青海省抗震救灾紧急会议上,有关领导介绍说,截至目前,青海省民政部门已接收到各方捐款1.9292亿元,同时收到救灾物资价值已突破1000万元。
在青海省抗震救灾指挥部4月17日下午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夏学平表示:截至4月17日上午10时,玉树地震遇难人数为1339人,失踪332人,受伤11849人,其中重伤1297人。其中,15000户民房倒塌,有十万灾民需要转移安置。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秘书长王汝鹏4月16日称,当日发现两个假冒中国红基会名义募捐的网站,其中一网站与其官网相似度极高,目前警方正在调查。
【地理知识链接】
专家从地理角度解读玉树地震
2010年高考文综热点:聚焦414玉树大地震
2010年高考文综热点:聚焦414玉树大地震
玉树7.1级地震和汶川8.0级地震是发生在一个块体边缘的两个地震,均为浅源地震,只不过一个在东南部,一个在东部边缘。从中国大陆地块的角度来说,玉树地震是和汶川地震有关系的。
 2010年4月14的玉树地震发生在巴颜喀拉地块的边缘地区,2008年5月12的汶川8.0级地震、2001年11月14日的昆仑山口8.1级地震也都发生在巴颜喀拉地块的边缘地区。玉树地震发生在巴颜喀拉地块东南的边缘地区,汶川地震则发生在该板块东部的边缘地区。另外,在该板块北部和西北部地区还发生过1997年玛尼、2008年玉田两个地震。由此可见,巴颜喀拉这个小块体,西藏北部这个块体,是比较活跃的。
从全球板块构造来说,一方面印度板块挤压着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又挤压着北部,而巴颜喀拉地块恰在青藏高原的北部。正好是青藏高原挤着北部,然后向四川、云南扭转。地块的东缘受到比较坚硬的四川盆地的阻碍,造成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是在这个块体向东南扭转的地区发生的。说明这个巴颜喀拉板块受印度板块、西藏板块的影响,是一个活动比较强的板块。
目前全球各大构造带处于相对活动时期
中国地质调查局初步分析认为,“4·14”青海玉树地震是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挤压应力场下,在青藏高原内部不同块体之间应力释放造成的。目前,需加强青藏高原东缘、北缘地震监测。
记者16日从中国地质调查局获悉,在中国地调局紧急召开的青海玉树抗震救灾专家会商会上,中国地调局、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环境监测院、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吉林大学等单位的院士专家,根据以往地质资料及航遥中心赶制完成的玉树地区航空遥感影像图,就地震地质背景、次生地质灾害状况进行会商。部分与会专家指出,玉树地震发生在东羌塘块体东北缘与巴彦喀拉块体之间,近东西向玉树—鲜水河断裂带上,为一左行走滑断层。此次地震是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挤压应力场下,在青藏高原内部不同块体之间应力释放造成的。与“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相比,玉树地震区地形高差相对小,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相对较弱。
日本专家称青海地震能量堪比阪神大地震
与会专家提出,目前,全球各大构造带处于相对活动时期,青藏高原东缘、北缘其他地区需引起关注。
据悉,中国地调局将组织队伍赶赴现场,排查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评价地震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编制地质灾害分布图,为受灾群众临时安置和灾后重建选址提供地质依据。(新华社记者王立彬)
据共同社报道,有日本专家称,14日在中国青海省发生的地震属于板块内断层横移的直下型地震,地震的能量与1995年日本的阪神大地震为同等程度。
筑波大学地震学副教授八木勇治分析说,引发地震的断层长约50公里、宽约15公里,最大约偏移了1.8米。地震的破坏可能持续了18秒。八木称,至少有3个不同的断层保持联动,“因为容易发生窄幅摇晃且周期较短,可能会给低层建筑带来巨大危害”。
静冈大学地震地质学教授林爱明分析说,可能是横跨中国内陆西北至东南一千公里以上的“鲜水河断层”的一部分发生了横移。据称,该断层附近最近约100年间发生了多次里氏7级左右的地震。
至于与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的关联,林教授说:“虽然二者都是因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发生碰撞而导致地壳变形,但是四川大地震是逆断层型。断层的位置和方向也不同。”(记者于青)
 
青海省的区域地理:
1.地理位置: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地理位置东经89°35—103°04,东经31°39—39°19,面积为72万平方公里。四周与甘肃、四川、西藏、新疆毗邻,省会西宁市。青海是新疆与西藏的融合,有“世界屋檐”的美称。青海东部素有“天河锁钥”、“海藏咽喉”、“金城屏障”、“西域之冲”和“玉塞咽喉”称谓。
2.气候:青海省深居高原内陆,地势高耸,相对高差大,气候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干燥、少雨、多风、寒冷、缺氧、日温差大、冬长夏短、四季不分明,气候区分布差异大、垂直变化明显。青海省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压低、含氧量少,日照时间长,辐射量大。青海省年总辐射量仅次于西藏高原,有利于农作物和牧草的生长。
3.地势地貌:地形可分为祁连山地、柴达木盆地和青南高原三个自然区域。
(1)祁连山地:祁连山头常年积雪外,大都有牧草生长,是优良的牧场;河谷两岸均有较宽的阶地,气候湿暖,土壤肥沃,为青海省农垦较早也是主要产粮地区。
(2)柴达木盆地:柴达木盆地是我国第三大内陆盆地。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陷落最深的地区,盆地内戈壁、沙漠分布广泛,系典型的封闭的高原盆地。整个盆地地势平旷,土地辽阔,矿藏资源丰富,有“聚宝盆”之美称。
(3)青南高原:是本省最高的地区。常年积雪的山峰很多,冰川极其发育。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高原东北部地势低凹,黄河及其支流切割深,形成许多盆地、谷地和多级阶地,气候温暖,灌溉便利,适宜放牧与农耕。高原东南部由于江河下切,形成高山深谷、山陡岭峻,河道曲折、水流湍急,落差大,具有发展水能的优越条件。
4.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青海三江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三江源区是青藏高原的腹地和主体,以山地地貌为主,山脉绵延、地势高耸、地形复杂,主要山脉为东昆仑山、巴颜喀拉山和唐古拉山脉。三江源区为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表现为冷热两季交替,干湿两季分明,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时间长,辐射强烈,无四季区分的气候特征。
三江源区河流主要分为外流河和内流河两大类,有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北麓格拉丹冬雪山。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北麓,澜沧江发源于果宗木查雪山。湿地是世界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3)、人类目前防御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
6. 青藏高原系统地理归纳
宏观概括:
2010年高考文综热点:聚焦414玉树大地震
微观概括:
2010年高考文综热点:聚焦414玉树大地震
【历史知识链接】
2010年高考文综热点:聚焦414玉树大地震
1.青海省是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主要有汉、藏,其他有回、蒙古、土、撒拉等全国所有56个民族中的54个,到2008年末,常住人口554.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42.8%,234.4万人。所以,备考时应注意古今的民族关系;
2.因为青海省的少数民族众多,复习时应该关注古代史上的各个朝代对其管辖的方式;
3.长征曾经过青海省,所以应注意掌握长征的原因、路线和意义。
4.青海省重大历史地震
1995-12-18     04:57:02.7纬度: 34.61经度: 97.42  深度: 24  Ms: 6.2
区域: 中国青海省
摘要:
 1995年12月18青海省玛多县发生6.2级地震(34°29′N、97°21′E),极震区属无人区,由于交通及自然条件的限制无法进入,宏观震中及震中烈度无法直接考证。地震中无人员伤亡,该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218.41万元人民币。
灾害描述:
本次地震发生在无人区内,故地震中无人员伤亡,该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218.41万元人民币。
地理位置:
玛多地震区位于青海省中南部黄河源头的高平原区与巴颜喀拉褶皱山脉的交接部位。微观震中为34°29′N、97°21′E1
灾害范围:
本次地震发生在无人区内,地震的宏观震中及震中烈度无法直接考证。本次地震的受灾区域仅限于Ⅴ度区范围,包括玛多县城和两个牧业乡政府所在地及所属的牧民定居点,总人数7000 余人,由于宏观震中及高烈度区均属夏季草场无固定居民点,故无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震后应急处置:
地震发生后,青海省地震局派出了现场工作组昼夜兼程赶赴地震现场进行地震宏观烈度考察及现场灾害评估工作。
地震背景:
玛多地震区地质构造位置处于青藏构造系与巴颜喀拉-松潘弧形构造带的结合部位,区域地质上则属于松潘-甘孜褶皱系。该区深部处于昆仑山重力梯度带之上,该梯度带西自康西瓦,向东经木孜塔格、纳赤台、都兰,在兴海一带转向南东,经玛曲、马尔康向南与龙门山梯度带相接,总体呈北西西向展布,宽约30~40km。该区主要断裂构造为东昆仑断裂带及达日断裂带4)(图2)。东昆仑断裂带是一条横穿青海省中部的深大断裂带,该断裂是一级构造单元青藏断块的分界断裂。达日断裂带是区内另一条大型断裂带,它西起昆仑山口附近,向东南沿巴颜喀拉山主脊北侧延伸,经雅合达泽山南坡、野牛沟至达日后,断续往东南延出青海境外,全长700km,总体呈 N60°W展布。该断裂带是一条由数条断裂组成的控制二级构造单元的边界大断裂。该断裂东南段于 1947年发生达日7 级地震,在地表形成了长近百公里的地震破裂形变带。推测1995年12月18日的玛多6.2级地震发生在该断裂带的中段。
科学总结与反思:
该区域历史地震活动较强烈,其主要控震构造为东昆仑断裂带,该带除发现古地震破裂形变带外,有仪器记录以来沿带发生的7级以上强震就达3次。昆仑山口-达日断裂带的东南段达日地区也构成中强震频发区,1947年7 级地震后,1949年6月15日又发生6级地震、1961年5月18日发生5.2级地震。但该断裂带的西部及中部除本次地震外,还少有中强震发生。
1990-04-26  09:37:09.8 纬度: 36.06经度: 100.33  深度:9  Ms: 6.2
区域: 中国青海省
 摘要:
 1990年4月2617时37分09.8秒,中国青海省共和西南县(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与兴海县之间的塘格木地区发生7.0级地震.微观震中:北纬36°05′N,东经100°05′E;宏观震中:共和县塘格木农场场部;震中烈度:Ⅸ度;地震类型:主震余震型,最大余震为6.0 级(截至到1995年12月31日); 推测震源深度:12公里;称谓:青海共和地震.地震造成119人遇难,55人受伤,失踪18522人,直接经济损失达16118.31万元人民币。
灾害描述:
震区内土木结构建筑几乎全部倒塌,砖混结构建筑均遭受严重破坏。塘格木农场场部西北角有一条断续延伸150余米的裂缝带,将一田埂顺时针断错10厘米;地震时黄河水从中间劈开,并漫过滩地,黄河沿岸雾气四起,2分钟后笼罩了整个黄河谷地;更尕海湖沿岸及克周村黄河滩等处,可见地裂缝及喷水冒砂现象,地震时喷水水柱向达2米左右;仰塘水库河滩上,多处出现地裂缝和喷水冒砂现象,地裂缝最宽处达7厘米,冒砂孔最大直径1.5~2;沙珠玉河南侧山体有较大面积崩塌和山石滚落。
等震线沿北西西向隐伏断层呈一狭长的椭圆分布。图《中国近代地震目录(1912—1990,P431)
有感范围:
甘肃张掖、兰州、青海格尔木、玛沁等地均有不同程度的震感。
震后应急处置:
地震发生后,青海省地震局、甘肃省地震局分别派出现场考察组到震区进行考察,对震区烈度分布与震害进行了调查和评估,并对震区重建工作的选址、规划等提出了积极的建议。同时震情分析组对5月7日、16日、29日的3次强余震做出了成功的预报。
地震成因:
共和盆地内构造情况复杂,断裂大多是航卫片解译和物探资料反演推测的隐伏断裂,加之共和地震没有直接错断到地表,对本次地震的发震构造争议很大:第一种观点是,西起茶卡盐湖南部,经哇玉香卡,塘格木到黄河茫拉谷的北西西向隐伏断层发震;第二种观点是,东西向隐伏断层发震;第三种观点是,经塘格木至英德海的北西西向隐伏断层发震;第四种观点是,位于塘格木与沙珠玉河之间,总体走向为N60°W的隐伏断层发震。
共和地震发生在北东向构造与北西西向隐伏断层的交汇部位。可以认为该震的孕震模式为北西西—北东向构造组合孕震,即在北东向区域应力场作用下北东向隐伏断层易成为应力力调整单元,而呈现为强挤压状态的北西向断层起着应力积累单元的作用,且应力集中区主要位于两条断裂的交汇部位。当积累的应变能突破其临界状态时,破裂在交汇部位主要沿北西西向断裂发生,而在北东向断裂发生一系列次一级的破裂,这可以解释为余震分布除沿北西向优势分布外,在余震区南侧形成一北东向活动带的现象。
地震背景:
共和7.0级地震发生在青海省共和盆地内。从在地构造来分,属于秦祁昆断褶系的昆仑、南秦岭亚区。共和盆地是第三纪初形成的断陷盆地,其四周被断褶隆起山地围限,北侧是青海南山断褶隆起带,南侧是布青山—阿尼玛卿山断褶隆起带,西为鄂拉山断褶隆起带,东为瓦里贡山断褶隆起带。盆地在中新世以来强烈下陷,与周围山形成千余米的地形高差,其内广泛发育上新世一早更新世湖相堆积,并有西厚(1200米),东薄(769米)的地形高差。此外,盆地内还发育有三级湖相阶地和多级黄河阶地,说明中更新世以来,盆地一直处于间歇性抬升状态。
本区最重要的规模最大的活动断裂是盆地南侧的库赛湖—玛曲活动断裂带,长约450公里,总体走向北70°西。该断裂活动方式以左旋走滑为主,在全新世有多期活动,历史上发生过几次7级以上强震,如有记录的:1902年7.0级,1937年7.7级,1963年7.0级及1971年6.3级地震。
科学总结与反思:
地震发生在青海省台网相对密集的东部地区,震前异常较为丰富,且同步性较好,长、中、短、临异常配套出现,是一个具有丰富前兆、余震序列特殊、发震机制复杂,值得研究的震例。
2001-11-14 09:26:09.8 纬度: 35.92  经度: 90.53 深度: 11 Ms: 8.2
区域: 中国青海省
摘要: 2001年11月1417点26分10,新疆-青海交界昆仑山一带发生8.1级地震.震中位置:36°12′N,90°54′E;震源深度22KM;震级8.1.8.1级大地震发生在EW向的东昆仑断裂上,据不足两个月资料显示,余震活动集中在主震以东300~400公里处,最大余震为5.7级,地震序列为主震余震型。
灾害描述: 该地震地表破裂带长350公里,分三段不连续破裂,以左旋走滑为主,最大位移量4.7米左右,极震区或宏观震中位于布喀达坂峰附近。昆仑山口断裂-昆仑山口青藏公路东玉珠峰地表破裂带(错距2.5m),昆仑山口断裂-昆仑山口青藏公路东50公里地表破裂带(错距1.8m),昆仑山口断裂-昆仑山口西库赛湖北东地表破裂带(错距1.55-5.8)。昆仑山口断裂-昆仑山口西库赛湖北西地表破裂带(错距4.6米),昆仑山口断裂-昆仑山口红水沟附近地表破裂带(3-3.2m)。玉树地震与汶川地震的关系。
【政治知识链接】
2010年高考文综热点:聚焦414玉树大地震
 1.从经济常识角度看:主要涉及市场经济的特征、市场经济的缺陷、国家的宏观调控、社会保障制度、财政的作用等知识。
 2.从哲学常识看:主要涉及一切从实际出发、联系、矛盾、内外因、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等。
 3.从政治常识看:主要涉及国家性质、职能、国家机构组织活动原则、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等知识。
2010年高考文综热点:聚焦414玉树大地震
链接:玉树大地震和汶川特大地震比较
2010年高考文综热点:聚焦414玉树大地震

2010年高考文综热点:聚焦414玉树大地震

2010年高考文综热点:聚焦414玉树大地震

2010年高考文综热点:聚焦414玉树大地震

来源: 原创 编辑: yanzi123 返回顶部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