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心理调节 >  阅读文章
高三生情绪不稳定? 你可能也得了这种“病”
阅读: 3759 次  我要评论( 0 )  收藏   2018/1/26 14:54:31
分享到:

案例:

  高三学生小洛最近很苦闷。爸爸妈妈总是给她压力,她学习很辛苦却成绩上不去,对于未来没有信心;跟班上同学相处不太好,别人无心的一句话可以记好久。她觉得没有人真正关心她,想逃离这个憋闷的环境。

  分析:

  小洛的情况是典型的“彼得·潘综合征”。

  彼得·潘是苏格兰作家詹姆斯·巴里笔下的一个小男孩。他离开大人们居住的世界,生活在梦幻般的“永无乡”里,永远似孩子一般活着,拒绝长大。

  无独有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君特·格拉斯在《铁皮鼓》里,写了一个不肯长大的人——小奥斯卡。小奥斯卡发现周围的世界太过荒诞,就暗下决心要永远做小孩子。冥冥之中,有一种力量成全了他的决心,所以他就成了侏儒。不过,与彼得·潘不同的是,小奥斯卡后来改变了他的决心,也长大了。

  “彼得·潘综合征”患者,指的是心理成熟有困难的群体,“这类人渴望永远扮演孩子的角色而不愿长大”。

  你是彼得 · 潘吗?

  怎样确定自己是否患有“彼得·潘综合征”呢?简单对照下面几个问题测试一下:

  ▼已满18岁,但思想行为举止仍像个小孩儿。

  ▼畏惧承担责任。

  ▼经常感到不安和孤独。

  ▼ 习惯用愤怒来代替伤心。

  ▼ 性观念不成熟。

  ▼ 深深的自我迷恋。

  ▼ 缺乏分辨幻想和现实的能力。

  ▼ 盲目追求理想化。

  ▼ 对他人评价过分敏感。

  如果你在以上9个问题中有6个以上回答“是”,那么你可能患有“彼得·潘综合征”。

  一般而言,彼得·潘们爱玩、情绪化、任性,难以自我克制;生活上依赖他人;对于学习、工作和家庭等责任往往采取逃避的态度,如习惯性逃学、逃课,频繁更换工作,迟迟不愿长大,不愿承担责任;以自我为中心,不会主动关心他人,却把他人对自己的关心视为理所当然。

  当然,不愿长大的表现是不一而足的。回忆起来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我的高中离家200公里,刚来的时候我特别想家,几乎到了影响正常学习的地步,上课走神儿,晚上经常会在梦里哭醒或者笑醒,直到上了大学这个毛病才改过来。

  彼得·潘是如何产生的

  童年和青春的美好,是“成人幼稚病”产生的深层心理诱因,与家庭教育环境密切相关。比如,父母过分满足孩子的需要,忽略其应承担的责任;此外,父母中的一方在婚姻关系中不能得到满足和慰藉,如父亲长期在外,母亲感到孤独和空虚,与孩子结成过度紧密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母亲需要一个永远长不大、不会离开她的孩子,孩子会无意识地接受了这种角色。现在不少年轻人,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在家里备受呵护。有的甚至10多岁了,还和父母一起睡觉。

  彼得·潘的父母也大多数呈强势,包办孩子的学习、生活。张爱玲写过一个极端的例子,一个母亲为了不让儿子离开自己,甚至主动让儿子抽大烟,把儿子困在身边。多可怕、多畸形的母爱啊!

  现在,每逢中考、高考,考场外面的家长比考场里的学生还多,他们顶着大太阳焦虑地等待着,与其说高考是在考学生,不如说是在“烤”家长啊。我有个学生,刚来大学的时候有七位家长陪同,他爸爸陪了他足足两个月的时间才离校回家。现在他的衣服经常还是快递回家里,奶奶给洗好了再寄回来。

  因此,很多“彼得·潘”都是家庭教育失败的产物,他们也是值得同情的牺牲品。但无论如何,我们必须正确认识成长,尽力摆脱这种心理误区,坚决不要做“奶瓶男(女)”。

  除了自理能力差,自制力差也是彼得·潘们的显著标签。美学上的“游戏”理论认为,任何形式的娱乐活动多少会给人带来快感。这也许就是自制力差的深层客观原因。

  疯狂地迷恋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沉溺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自习课总是忍不住和同学们聊天说话等现象,都是自制力差的表现。我们学校曾有一个学生,上了6年本科,最终因一个学分的差距只拿到一个专科文凭,原因是无法克制自己看网络小说的恶习。

  实际上,不仅仅高中生、大学生,甚至我们的父母,也有自制力差的表现,通宵达旦的电子游戏、一直在戒的烟、没完没了的肥皂剧等,不就是佐证吗?

  自制力差,主观上看是心理幼稚引发的沉溺,客观上看就是在逃避一些应该承担的现实责任。毕竟,责任往往意味着智力和体力的付出。

  彼得·潘如何成长

  虽然孩子的世界和成人的世界是不一样的,但我们总要慢慢长大,因此我们的心理必须要跟得上生理的成长,勇敢地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事实上,幼年的岁月也不全是无忧无虑,长大的时光也有很多甜蜜难忘的故事。可以说人的成长其实是一个有得有失的变化过程。

  心理学上把人的发展看成是终身的事业,成长往往是一种选择性优化补偿。选择性优化与补偿,就是说你应该永远选择对你最重要的目标,根据这些目标来优化你的表现,并在通向这些目标的道路受到阻碍时进行补偿。

  年轻时候的乔布斯是一个玩世不恭的人,不讲个人卫生,有严重的素食癖好,曾经吸食大麻,大学退学,看上去也是一个长不大的、有着严重心理和生理缺陷的孩子,但他是一个有目标、有原则和有追求的人。正是凭着这股不妥协的精神,乔布斯才率领苹果公司创造了后来的辉煌。这就是选择性优化补偿。

  高三的同学们也应该运用这样的方式来让自己尽快成熟和成长起来。对大部分高三生而言,高考就是最重要的目标,为了高考,把网戒掉,丢掉手里的游戏,能少玩会儿就少玩会儿,自习课不再侃个没完,你的成绩肯定会有所提高,你考上理想大学的可能性也会越来越大,这不就是最好的补偿吗?这么做,让成绩进步弥补了游戏损失!这就是成长!

  在某种意义上讲,成长就是人生路上的不懈奋斗!很多成绩后进的同学对高考有畏惧情绪,其中有一些干脆放弃了最后的考试。本质上这也是一种逃避,一种拒绝长大的做法。

  既然成长不可避免,为什么不让自己主动一些!学不嫌晚,聊胜于无,只要你还有学习的意愿,那就从现在开始。我高中的同桌,高考成绩很不理想,大学念的自学考试。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四年里通过全部考试,毕业后考上了西北大学的研究生,现在在中石油工作。虽然我当时考上了较理想的大学,虽然曾经我是她学习的榜样,但现在每次见到她我都会郑重地说:“你是我的榜样!”我希望大家都做我高中同桌这样的人!

  我想各位同学没人会想做彼得·潘那样的精神上的侏儒,也不想虚度时光等老大不小了再回来重走青春,既然青春还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为什么不勇敢地面对挑战,无畏地拥抱成长?

来源: 网络 编辑: conan01 返回顶部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