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高考资讯 >  阅读文章
2016高考志愿填报需理性选择 学生兴趣最关键
阅读: 117 次  我要评论( 0 )  收藏   2016/6/22 8:50:45
分享到:

  志愿填报别陷入“技术依赖症”

  从去年开始,我国全面实行平行志愿录取投档以后,许多考生和家长对填报哪所大学、哪个专业更加“拿不准”了。高考志愿咨询服务应运而生,“大数据帮你填报上好大学”之类的广告比比皆是,部分“一对一”咨询价格更是一路被炒至数万元的“天价”。记者调查发现,大数据分析实为噱头。

  在高考分数一定的背景下,填报好志愿,成为一道难题。一方面,在学校和专业之间如何取舍,困扰着许多家庭;另一当面,在“博一博”与风险防范之间如何平衡,也让不少家庭犯难。志愿填报充满着许多不确定性,让有着成功焦虑的人们希望着、憧憬着也担心着、忧愁着。

  考生和家长千方百计地想实现理性选择,实现利益最大化。当依靠家庭力量难以完成志愿填报的时候,人们便会寻求社会支持。不论是委托熟人网络打探消息,还是请有丰富经验的高中老师指导孩子,抑或寻求商业机构所谓的“技术支持”,在“望子成龙父母心”的驱使下,许多家庭为了志愿填报不惜动用各种社会资源。

  App也好,大数据也罢,在信息化的时代浪潮之下,志愿填报也只是多了一些技术手段。可是,志愿填报不能陷入“技术依赖症”,不能让工具反客为主。一方面,志愿填报的主观因素很多,冷冰冰的技术服务难以满足多元化、个性化的诉求;另一方面,千人一面的以高考分数为指标,不可避免会导致志愿填报的同质化——选择技术支持原本是为了出奇制胜,最终却陷入了“泯然众人矣”,显然也是一种得不偿失。

  一张薄薄的志愿填报表,既承载着一个家庭厚重的教育梦想,也负荷着社会竞争以及与之相生相伴的社会风险。一些时下热门的专业可能过几年就会面临着就业困难,一些当下冷门的专业过几年或许也会“咸鱼翻身”。在志愿填报的时候,不妨多一点“异质思维”;在尊重考生兴趣爱好的基础上,选择一些暂时遭受冷遇却有着良好发展前景的专业。

  填报志愿“急病乱投医”,也从某种角度折射出职业规划教育的缺失。没有笃定的价值追求和强大的内心世界,让考生和家长热衷随波逐流;选择那些别人眼中的好学校、好专业,未必就适合自己的发展。那些志愿填报失误的考生不仅在大学里学习生活得不快乐,也会让他们在就业市场中遭遇困境。

  为了给予大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一些大学对换专业更加包容。就此而言,志愿填报固然重要,却也并非没有改变命运的机会。在功利主义和工具理性大行其道的今天,大数据填报志愿只是看上去很美好;只有多一些职业规划意识,多一些自力更生,志愿填报才能实现个性发展与市场需求的良性互动。

  来源:甘肃日报

来源: 网络 编辑: xueshan 返回顶部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