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回顾
根据《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的部署和要求,2015年审批设置中东部地区本科学校,同时审批部分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民办本科学校。
根据《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和《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教育部部将组织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对申报设置的高等学校进行实地考察。
现将列入专家考察的36所中东部地区申报设置本科学校和9所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民办本科学校名单向社会公示。
据统计,在高校更名过程中,存在着高职专科升级为本科、学校学院变大学、教育学院“转型”师范学院、地方高校升级为省级等几大更名现象。
一所大学的校名,其实就是它的无形资产,早已与学校的办学理念、治学风格紧紧融合在了一起,成为一所学校最重要的标志。
随着岁月的积淀,一些高校的校名已深入人心。那么,更改校名会不会得不偿失?高校又该如何保护自己的“金字招牌”呢?
高考大省更名最多
据统计,过去5年有257所高校更名。分析发现,更名较多的均为高考报名人数在45万以上的高考大省。5年来高校更名最多的为湖北省和辽宁省,达17所;其次为黑龙江省,有16所,紧随其后的是河北、山东、河南、广东、四川和安徽。
“科技、财经、工商、文理、经济”等词不断出现在新更名的大学校名中,在5年来的更名高校中,全国共有19所大学的校名中含有“科技”二字,含“财经”和“经济”的也多达10余所。例如原江西蓝天学院,2012年2月更名为江西科技学院。2012年,南方科技大学诞生、上海科技大学被批准筹建,这些高校的名字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高校在更名过程中,存在着高职专科升级为本科、学校学院变大学、教育学院华丽“转型”为师范学院、地方高校不再满足“偏安一隅”等几大更名现象。其中高职专科升级或合并为本科的,占更名院校的三分之一。
5年来,共有33所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本科高校。有了自己的校名,意味着不再是母体高校的二级学院,招生也将不再局限于本科第三批次。随之而来的,是其高招层次和生源质量的相应提升。
一些以地方名命名的高校,争相将校名升级为省级或区域名。例如鸡西大学更名为黑龙江工业学院、漳州师范学院改名为闽南师范大学、邕江大学变成南宁学院、黄石理工学院更名为湖北理工学院等。5年来,共有30余所大学在更改校名时提升并扩大了“势力范围”。
舍弃原名恐得不偿失
校名作为一所大学长久的文化符号,往往承载着厚重的校园文化和教育梦想。从这个角度来说,大学校名不仅要能够传递出办学特色的信息,也要给公众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提升公众对学校的社会认同。
高校更名确实“用心良苦”。但还是有不少高校在这方面有深刻的教训。某知名大学以工学院起家,为成为综合性大学,创办文学院,1993年更名为理工大学。1999年再次更名为科技大学后,引发了不少海外校友的质疑:怎么听上去像民办大学。
四川大学在这方面也有教训。该校在合并另一所重点高校后,改名为“四川联合大学”。总以为更名后,学校的“实力将大大提高”,结果却适得其反。有调查数据显示,不少人以为这是一所新冒出来的民办高校,学校的生源质量因此受到不小的影响。不得已,只得又重新改回“四川大学”的校名。
去年11月,网友“_小满足”在微博中晒出一段聊天记录,称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毕业生在招聘会上被一家公司拒绝,原因竟然是该毕业生所在的学校名字太长,让人觉得不太正规。这一奇怪理由随后引来网友围观和热议。
高校更名至少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要看有无更改的必要;另一方面,是要看有无更改的条件。国家对高校更名,在学科设置、教学质量、办学规模、师资力量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如果仅仅是从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出发,一味求大求全或者跟着热点跑,这样的更名不仅没有任何实质意义,而且终究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失去的是家长、学生和社会的信赖。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是一所全球知名的高等学府,照眼下一些高校更名的“通行”做法,早就该改名为“麻省理工大学”或“麻省财经大学”了。可人家依然抱着原来的那块“金字招牌”不换,从学院名气到办学质量,丝毫不比哈佛、耶鲁逊色,每年都吸引全球大批优秀学子前来求学。
更名需“换汤也换药”
“近年来,为了在激烈的生源争夺中取得优势地位,高校一方面在提高师资力量、改善办学条件等硬件上下功夫,另一方面在扩大招生宣传、提高社会认知度上想办法。无疑,更改校名是一种本小利大、立竿见影的营销策略”,有教育专家指出,在眼球经济时代,这一点从更名高校较多的省份大部分是高考大省就能够看出。
然而,在笔者看来,高校更名,固然有功利的因素,但却不是无厘头的行为,无妨宽容待之。
其一,这么多高校更名,并非是自作主张,而是获得了教育部的批准,既然是有合法程序的,就没有必要被质疑;其二,改名之后,能够给高校带来一定的益处,比如上等级,随之而来的,是其高招层次和生源质量的相应提升。这只会有利于高校的发展,从而给大学生带来益处。
其实,高校改名,有些也是因为形势的需要,学校上等级了,不更名显然是不行的。对于客观条件造成的更名,完全是可以理解的。这说明高校也是在与时俱进的,也是在不断进步的。的确,有不少高校在长期的不为人知的艰辛付出之后,最终在教学质量、管理上更上一层楼,盼来更名如愿以偿,实现了凤凰“涅槃”。
应该说,对于公众而言,对更名后的高校充满了期待,期待的恰恰是高校更名“换汤也换药”。高校要有新的发展,改个名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和与社会发展需求无缝对接上下功夫,体现优势、办出特色。唯有扎扎实实地推进高校改革,以办学实力争取社会地位,才是解决高校发展问题的根本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