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高考资讯 >  阅读文章
新高三家长勿犯“七宗错”
阅读: 235 次  我要评论( 0 )  收藏   2015/7/24 17:02:40
分享到:

  在高三这样一个人生跨越的关键时期,请家长们检查一下,自己的孩子是否缺乏精神上的营养?是否还有给予过度的现象?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你的心态是否从容?你的言行是否一致?你是在享受这个过程,还是把高三当作吃苦受罪?你是在帮助孩子建立自信,还是在打击孩子脆弱的自尊心?你是在给孩子的前进提供助力,还是在无形中帮倒忙?你是在教会孩子笑看风云,还是让孩子手忙脚乱……

  第1宗错——过分关怀过度体贴

  【她说】最近我感觉很困惑,学习状态一直不错的女儿,到了高三反倒松懈下来,而且回到家里经常是一副不耐烦的样子。女儿高三了,在女儿冲刺高考的这一年,作为母亲,我准备尽自己的全力为女儿服务。为此,身为大学教师的我把学校的课时量减到了最少,不坐班的时候,我基本不去应酬。有时间我就研究食物营养,为女儿制定了“高三食谱”;我会亲手烹制每一道菜,哪些食物补大脑,哪些食物调节神经,所有这些食物的功效我都心中有数。不仅如此,为了把当妈妈的工作做得有效,我把“高三食谱”贴在冰箱上,每当吃饭的时候,我就向女儿宣讲营养的重要,我想,这样一来女儿就会从根本上认识上去,不至于像以前那样在饮食上挑三拣四。在其他方面,诸如作息时间、学习计划等,我同样帮女儿做得井井有条。然而,我的状态上来了,孩子的状态却越来越懒散,这让我怎么都理解不了。

  【我说】这位母亲犯了“过度关注”的错误。表面看,母亲为女儿做了很多,比如,生活饮食上的调理,营养的合理搭配,这些的确是孩子所需要的,但是,做父母的只需要默默去做就够了,如果天天跟孩子在饭桌上讲营养的重要性,不断地建议孩子吃什么,势必让孩子产生厌烦情绪,尤其是在高三期间,学习压力本来就大,情绪容易波动,母亲事无巨细的关怀反而会给孩子带来额外的负担,至于学习计划、作息时间等问题,更是孩子自己操作安排的事情,好心替代反而会让孩子丧失自主感和力量感,从而造成孩子行为上的懈怠。

  【TIPS】高三家长只需默默地为孩子做好后勤工作,不要过多地解释表白,对孩子的关心适可而止,无须面面俱到,也没必要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家长也需要适当放松自己,言传莫如身教。

  第2宗错——时刻监督要求太严

  【他说】高三了,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到了高三就像进了监狱,没有自由的时间,看会儿电视都成了奢侈。每天只要我一进家门,还没来得及把书包放下,妈妈就发话了。“小亮,先洗手吃饭,吃完饭赶紧学习。”饭桌上,刚聊了几句当天学校的一些事情,爸爸就有点儿不耐烦了:“说那些有什么用?学习好才是真格的,高考看的就是成绩,还剩最后不到一年的时间了,过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以后你想努力,连机会都没有,别有事没事扯闲篇儿!抓紧时间学习!”本来,我暗自下定决心,高三这一年,我一定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可是,现在我不仅不能安心地学习,就连自己的心情也很难好起来。我常问自己:人究竟为什么活着?有时候好像感觉生活都失去了意义。

  【我说】小亮的父母属于“控制型家长”,这种类型的家长爱包办一切,他们希望孩子把所有时间都用在学习上,不能有片刻放松。孩子必须按父母的要求时刻把心思放在学习上,一切作息都以学习为目标。这样的控制行为往往会遭到孩子的强烈反抗,内向型的孩子表面不跟父母发生冲突,但学习效率不高,有时候会被动反抗,内心压抑,压抑严重的孩子还会出现抑郁状态;性格外向火爆的孩子可能会直接提出抗议,意见不合时,亲子大战就不可避免,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父母伤心气恼,孩子拒绝或放弃学习。

  【TIPS】高三家长管理孩子需宽严有度,给孩子适当的自主权和自由空间,有意识地创造条件让他们呼吸到宝贵的新鲜空气以缓解学习带来的紧张,这对考生来说是最有益的帮助。求知是人的重要精神需求,但生活中如果只剩下求知这一件事情,那求知就会失去它精神享受的意义,同时造成超限逆反。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休闲娱乐、人际交往、求知审美等等,片面强调课本学习,只能走向我们希望的反面。建议高三家长从明智的家长那里吸取一些有益的经验。

  第3宗错——面子为重望子成龙

  【他说】我生活在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从重点大学毕业,父亲现在还是一位出色的领导。父母希望我至少也能上一个重点大学,这样才不至于太给他们丢脸。父母的人生经历给我带来很大压力。他们总是嫌我的学习成绩不够好,某个方面能力不够出色。有一次父亲生气,他指着我的鼻子,说了一句我一辈子都忘不了的话:“我怎么有你这么一个窝囊废儿子!”

  【我说】这些对孩子要求过高的家长属于“面子型家长”。这种类型的家长对孩子持否定与排斥的态度,把自己的人生经历套用给孩子,为孩子制定不切实际的人生目标,过高的期望使孩子不堪重负;一味批评指责,甚至讽刺打击,这样做的结果是让孩子更加丧失信心,最后变成一个胆小自卑、唯唯诺诺的人。

  【TIPS】聪明的家长会欣赏孩子的每一点微小的进步,即使在孩子成绩停滞不前甚至退步的时候,家长也会肯定孩子的努力过程和学习态度,鼓励和激发孩子的学习干劲儿。只有欣赏和鼓励才能燃起孩子挑战更高目标的勇气。因为他们知道,即使结果不够理想,父母也会赏识他拼搏的过程,他不只是要为荣誉而战,更为表现父母所赏识的精神。建议父母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严禁讽刺挖苦打击,多用积极正面的语言欣赏和鼓励孩子的进步和优点,给孩子加油打气,摇旗呐喊,让孩子在父母那里获得力量的源泉。

  第4宗错——盲目指导乱开药方

  【她说】上高三后,我第一次数学考试成绩有点下降,妈妈很着急,她认为我数学成绩属于弱项,到了高三,尤其不能让数学成绩下滑,要保住数学成绩,就必须加强数学的补习力度。于是妈妈在没通知我的情况下毅然给我报了一个数学补习班,每周去补习两次。然而这个补习班并不适合我,而且我也不认为自己数学需要补习,每次去上补习班,心里都很不情愿,一个月下来,我的数学成绩并没见提高,相反却渐渐地对数学产生了反感。

  【我说】作为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各方面情况都要有一个客观的掌握,以避免在高三关键阶段给孩子盲目指导、乱开“药方”。在孩子进入高三前的那个暑假,家长就应该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孩子在经过了高一、高二的学习生活之后,知识上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但那毕竟只是阶段性知识的学习。孩子的成绩只代表了一个阶段的学习情况,并不能完全预示着其今后的发展。也就是说,在进入高三之后,除了进一步学习高三的课程外,还要对中学阶段各科知识进行系统而深入的学习。这就不仅仅是检验孩子阶段性学习知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还要检验孩子综合概括知识的能力。无论从知识上的要求,还是从能力上的要求来说,都是前所未有的,也是具备了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家长还要有这样一个客观认识,那就是,不能把孩子过去的成绩和进入高三阶段的学习完全对等地联系起来。过于乐观或悲观的想法都是不明智也是不科学的。应该客观地分析孩子的现状,包括知识和能力的。这往往会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认为孩子在高一、高二的时候,成绩还不错,但是进入高三之后,成绩出现了滑坡,家长就产生紧张的心理。因为心理紧张,认为孩子成绩太差,就赶紧给孩子请家教,上辅导班,或者看到别的孩子参加辅导班,也盲目跟风,结果忽略了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占用孩子大量的自主学习时间,挫伤了孩子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第二种情况,认为孩子在高一、高二的时候成绩就不好,到了高三就更没有希望了,所以整天唉声叹气,结果给一些本来想在高三的时候好好学习、重振旗鼓的孩子当头一棒,孩子于是又变得心灰意冷,甚至破罐子破摔。

  【TIPS】高三家长在指导孩子的时候,一定要讲求实际,对于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孩子,要给他们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不要以一时成绩的好坏来衡量是否需要补习;对于需要补习的孩子,也要分清楚适合补习的方式,有的孩子适合一对一补习,把这样的孩子扔到大班里补习不仅无效还耽误时间。另外,要征求孩子的意见,毕竟补习的是孩子,不能“牛不喝水强摁头”。

  第5宗错——只重言传忽视身教

  【她说】我给女儿的定位是考上二本就行,可是看孩子现在的名次下滑很多,我担心女儿连二本都考不上。进入高三以来,孩子因为压力很大,所以情绪很差,其实我的情绪比她还差。随着高三的到来,我好像得了焦虑症,心里总感觉隐隐的不安。目前,我在孩子面前表现得很乐观、很积极,经常鼓励孩子,好像很有信心的样子,但不知道孩子是否能感受到我内心的焦灼。我很纠结,只盼着高三这一年快点结束,否则自己也承受不了这样沉重的心理负担了。

  【我说】许多高三的家长不管自己心里有多焦虑,可是绝不敢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据一位高三家长讲,近日来,因为心理有负担,睡眠不好,半夜睡不着觉也是常有的事。饭吃不下,真的比当年自己参加高考时还难熬。还有一位家长说自己的心里也像有一座火山,随时可能爆发。前几天,儿子心情不好回家发牢骚,自己忍不住与儿子对吵起来,结果害得母子两人两天没说话。后来自己后悔,不该跟处于高三阶段的孩子对着干。

  其实,家长也需要减压。全社会都在关注高三考生的时候,家长就成了被众人要求的对象。家长被要求做孩子的营养师,做孩子的心理保健师,做孩子的学习指导师……但家长内心的压力谁来疏导?他们的心理谁来保健?家长有情绪不敢跟孩子发泄,有压力不敢在家里表露,家长一味关注孩子,却常常忽略自身的调整需求。每天看着孩子吃好了,睡着了,而自己吃不下,胃里还是空的,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家长买各种放松音乐,请心理老师给孩子做考前辅导,而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却常常做不到。家长希望孩子能轻松应对备考,可他们自己却很沉重。试想:一个沉重的人何以给他人带来轻松?情绪上长期处于压抑焦虑状态,每天想得太多,加上外边的工作,心生焦虑就在所难免了。

  【TIPS】都说身教胜于言传,孩子不只听家长怎么说,更深受家长一举一动的影响,家长的身体语言在无形中会传染给孩子。所以家长们首先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减压方式,比如除了给孩子做好后勤工作外,多参加一些体育运动,做做瑜伽、打打球、散散步,还可以找朋友聊聊天、看看电影,这都是比较好的释放和调节方式。家长用自己的放松给孩子做出表率,相信孩子也会从容应考,这样,备战高考的过程也就成了亲子共同成长的过程。

  第6宗错——情绪不稳唠叨不休

  【她说】我是一名高三考生家长,最近情绪很低落,儿子学校搞了两次模拟考试,本来,我觉得只要儿子尽力了,随他考个什么成绩都行,放假时让儿子放松、睡觉。可是当得知儿子成绩后,还是如坠进冰窟。第一次模拟考试成绩还不错,可第二次却一落千丈,儿子的成绩大起大落,我的情绪也跟着动荡不安,真是把人急死。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我想不通,若是儿子真的在努力,怎么会倒退这么大呢?是心态问题,还是用功程度不够?若是平时知识点错题都落实到位怎么会考不好呢?应付的情况应该还是有的吧?另外,儿子总说我爱唠叨,让他心烦。其实我也不想唠叨,可是看到儿子的成绩总是大起大落,我实在忍不住要问问,帮他分析分析。我该怎么办?高考时谁知道他是处于低谷还是浪尖?对儿子的成绩我真的很揪心!

  【我说】接到这位母亲的电话后,我也陷入了深思。模拟考试的意义在于让孩子找出自己的“盲点”,以便让他及时复习和补救。从这个意义上讲,孩子没有考出好成绩,不仅对孩子的学习无害,而且还对于孩子提高高考成绩更加有利,这是因为某次考试的题目正好击中了孩子的知识“盲点”,只要孩子从此时此刻起及时复习和补救,并扎实有效地予以弥补,不仅不会影响孩子的高考,而且还会避免孩子在高考中因此而失分;如果我们平时追求排名,而且希望孩子次次都有好的成绩,有时候很可能是考试的题目恰好漏过了孩子的“盲点”。这样的模拟考试对孩子来说其实就是失去了暴露问题的意义,同时还会增长孩子的盲目乐观情绪,而在下面的学习过程中找不到针对性的复习策略,就很有可能在高考中吃亏。所以面对孩子在模拟考试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庆幸孩子在高三冲刺的这段时间内找到了自己“疑难杂症”的关键点,可以集中精力突击考试中所暴露的薄弱环节,使孩子在高考前妥善解决它们,这样孩子就会在高考中把握胜局!

  来信的这位母亲情绪总是随着孩子的成绩起伏不定,这属于“陀螺型家长”,这种类型的家长情绪不稳定,对孩子的状态缺少理性的分析,无论孩子回家和家长说什么事情,家长马上随着话题像“陀螺”一样旋转起来。孩子成绩忽上忽下,家长的情绪也忽高忽低,万一高考赶上孩子发挥最差时候怎么办?妈妈惶惶不可终日,好像孩子真的已经考砸了一样,为缓解这种情绪,父母往往采取唠唠叨叨的方式对孩子问这问那,不是指责埋怨就是千叮咛万嘱咐,结果更加剧了孩子的紧张不安和烦躁心理。

  【TIPS】对于家长来说,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需要的是心平气和,冷静从容。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尽量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唠唠叨叨、没完没了。因为这个时候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关注、鼓励、支持,需要父母以自己的沉稳给孩子烦乱的心以慰藉,以自己的信任给孩子传达一个信息:放心吧,孩子,无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之下,你都是父母的最爱,父母任何时候都是你可以依靠的坚实臂膀。

  父母保持愉快的情绪、平和的心态,采用比较冷静客观的做法,才能客观地看待孩子的成绩起伏,有效地影响孩子的心态。在此前提之下,再建议孩子通过查看自己在各次模拟考试中的答题情况,认真总结问题出在哪里,是回归课本不够,还是粗心大意?是知识掌握不扎实,还是考试的心理因素影响等等,使孩子找到学习的最佳状态,从而顺利地度过高三。

  第7宗错——虚荣作祟盲目攀比

  【他说】其实我自己并没有太大的压力,更多的压力是父母带来的。父母总喜欢拿我和别人进行比较。我有一个表姐和一个堂哥,表姐在国外发展得很好,堂哥就读于国内的某重点大学,爸爸妈妈就经常拿他们两个人的表现来“激励”我,希望我在高考的关键时刻别“掉链子”,给父母争气。这给备考中的我带来了不小的压力,我经常想象高考失利后父母哀怨的眼神,想象自己站在表姐和堂哥面前委琐自卑的形象,心情无比沮丧……

  【我说】在对高考考生压力来源的一次调查中,我们发现,考生真正的压力不是高考本身,而是来自不合理的比较,但孩子的攀比心理有些并非来自他们自身,而是来自家长。

  家长的攀比心理比较复杂,既有物质层面,又有精神层面。抛开物质不谈,高三家长攀比主要涉及到与孩子有关的学习成绩、学习状态、报考学校的名气、报考专业的受欢迎程度、孩子的特长、各方面能力、外界对孩子的赞美等方面。家长们习惯了拿别人孩子的长处与自己孩子的短处做比较,以为这样才能找到差距,激发动力,促使孩子快速进步,殊不知自己已经在家庭教育上犯了大忌。在某种意义上,家长的攀比与其说是为了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不如说是为了满足家长自己的虚荣心,维护自己的面子,在与别人孩子的比较中争强好胜,寻求心理平衡。攀比的结果是孩子难以承受、家长身心疲惫,既不能给予孩子积极的引导,还会让孩子处在较多负面情绪笼罩的家庭环境之中,十分不利于备考。

  【TIPS】家长要放弃攀比心理,首先应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心态,把孩子视为独立的个体,而不是自己的私有财产,更不是为自己获取荣誉,实现价值的工具;其次,要尊重孩子,承认孩子的个体差异,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发展方向。生活中让自己更多地了解孩子,他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发展能力、身体条件。设身处地理解孩子,尊重其发展规律和人格,特别是了解孩子的需求。总统虽好,但不是人人都能当总统,不要因为别的孩子优秀,就把他们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强加在自己孩子头上。再次,孩子能否成才不能仅用成绩高低、学校好坏、名利多少去衡量,而应该从长计议、全面发展。

  当孩子在成长中出现不可避免而自身又难以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时,家长应该给予积极的支持和帮助,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孩子前进的动力,这样才会与孩子减少冲突、增加合力,才能少走弯路,消除盲目攀比带来的负面作用。

  来源:好教师的博客

来源: 网络 编辑: xueshan 返回顶部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