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年,高中教育将得到普及,义务教育将在县或区内实现均衡,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将在流入地平等接受良好义务教育,甚至可以在当地升学……昨天,在众多起草专家的解读下,正在征求意见的国家教改十年纲要展现出这样一幅美好的前景。
打工子弟当地升学有望
2008年,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已达884.7万人,全国每百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中,就至少有6人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未来十年,他们不仅将逐步在流入地平等地享受良好的义务教育,还有望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
以本市为例,目前义务教育阶段流动儿童超过40万人,且每年以三四万人的规模递增。未来3年,本市将努力解决他们在京享受义务教育的问题,2012年,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可进入公办校就读。
虽然这些孩子能在流入地的中小学借读,但却因户籍制度所限,不能在当地参加高考。“我国各地所学课程存在差异,一些流动儿童在流入地读到高中,离开家乡已有12年,回家高考,所学课程已与当地考试衔接不上。”参与起草纲要的一位专家说,这也是将“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办法”写入教改十年方案的原因。
这一工作也已写入教育部今年的工作要点中。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有关负责人表示,相关的调研工作将很快启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规划纲要第七战略课题组组长袁振国表示,这一办法出台后,将不会立即在大城市推开,会首先选择随迁子女流入规模较少的二线城市先期试点。
“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说。目前,我国各地高等教育资源不平衡,贸然“放开”在户籍地参加高考的限制,将会导致大家都跑到北京、上海这些地区参加高考,城市将不堪重负。据透露,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当地升学办法的出台将与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同步,“户籍制度没有了,就不存在在户籍地参加高考的问题了。”袁振国说。
“还可以在中职上动脑筋。”北京师范大学有关专家建议。目前,由于本地生源的下降,北京中职学校近年来生源不足,很多教育资源闲置浪费,在高考户籍地报考的制度没有根本改变之前,这实际上可以成为打工子弟在当地升学的方式之一。
新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促进学生文理兼学
此前曾引起热议的高中文理是否分班问题,纲要文本仅明确高中生必须全面完成国家规定的文理各门课程。教育部目前也正在设计新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期望借此促进高中生文理兼学。
“在纲要制定中,有关文理分班的争议很大,所以简单决定取消分班教学并不可取。”纲要起草专家表示。
郑富芝介绍,按照国家课程方案规定,我国高中教育并未文理分科,高中生都必须学习语、数、外、史、地、政、理、化、生、艺术、体育、技术等课程。但由于目前高考制度文理分科考试,分科录取,导致现实中出现文理分班教学现象,高中生分班后,偏重某一方面学习,忽略另一方面的知识。未来十年,我国将普及高中教育,高中校需全面落实课程方案,保证学生全面完成国家规定的文理等各门课程,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提高课程的选择性,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郑富芝介绍,目前教育部正在设计全新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由各省组织统考,高中生需全部通过国家规定的12至13门课程后,才可毕业。这种全新的学业水平考试类似本市实施高中新课程后的模块考试,这一方式将促进学生文理兼学。
将建立监测机制
支持“减负”限制“择校”
未来十年,政府、学校、家长将通力合作,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按照计划,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将最先减轻。根据纲要,今后各级政府将通过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度,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制度推进“减负”,学校还需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不随意增加课时和难度,各种考级和竞赛成绩不得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与升学依据。
此外,各地还将建立“减负”监测和公示制度,北京师范大学参与纲要起草的教育专家介绍,“减负”监测将包括课程课时数量;是否开全开齐国家规定课程;是否挪用课时;作业量和考试次数;学生的睡眠时间、锻炼时间等内容,这些监测结果将采取恰当的方式向社会公告,让“减负”成果接受公众监督。
同样要建立监测机制的限制“择校”问题。纲要起草专家,北师大常务副校长董奇介绍,除了促进义务教育区域内均衡发展外,我国将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和校舍等各项资源,缩小差距。另外,未来我国将建立对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的监测和评估制度,用区域内校际之间差距是否缩小来考核政府政绩和干部,同时还要在不同阶段建立追责制度,追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不力人员的责任,保障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本报记者刘昊 RJ063
相关亮点
老师工资
与公务员同步
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吸引优秀人才从教,我国还将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建立保障机制,不仅保障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还将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与当地公务员同步调整。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金榜高考在线频道
更多精品资源下载请访问:金榜教学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