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状元故事 >  阅读文章
揭开高考状元成功的“秘笈”
阅读: 2056 次  我要评论( 0 )  收藏   2012/8/9 14:42:39
分享到:
出场专家
高考状元研究第一人”
王极盛教授,心理学家,是被媒体广泛关注的高考问题研究专家。王教授1962年北京大学心理学专业毕业后,一直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工作。从1995年开始,王教授连续17年潜心研究高考,多年深入高考第一线,访问了400名省级高考状元、百名高考状元家长,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被大家称作“高考状元研究第一人”。
高考成绩一出,“状元”花落谁家就成了一个热点话题,各大媒体也争相对状元们的情况进行报道。与此同时,有一位老教授,面对面、一对一地采访了400多位省级高考状元,对状元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就是被外界称作是“高考状元研究第一人”的王极盛教授。最近本刊就高分学生培养的问题采访了王教授,希望他对状元的研究分析能给大家带来启示和借鉴。
揭秘一
状元们的三大共性
教授认为,状元们的成功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他面对面、一对一采访了400多位省级状元之后,也总结了他们的共性。
共性一:德智体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
1999年高考改革以后,状元们是素质教育的产物。王教授一直强调,高考改革后的状元们在德智体方面都得到了全面发展,综合素质很高。
共性二:心理素质好
教授说道:“心理素质好是状元成功的关键。状元们都有着阳光和辩证的心理。”王教授举了一个例子:2009年江西省文科状元李江雁,高三期末考试的时候是倒数第一。但是李江雁并没有因此受打击,她的心态特别好。她认为平时考得好值得高兴,平时考得不好也应该庆幸。这就是辩证的心理,用辩证的心态来看待考试的得失。
共性三:多才多艺
教授多年的采访发现,高考状元们大都多才多艺,他们有的热爱唱歌,有的热爱跳舞,有的热爱画画。而且理科状元大多获过数理化竞赛的奖项;文科状元大多是学生会的骨干,在演讲比赛、征文比赛中也屡获殊荣。这些状元们又能考试,又能竞赛,可谓全才。
揭秘二
状元的“高考成功公式”
教授总结状元们的成功经验,提出了一个高考成功公式:高考成功约等于“实力+心态”。“实力”就是科学文化素质,“心态”就是心理素质。这两者都十分重要,缺一不可。但是老师和家长往往重视了“硬件”(考生实力),却忽略了“软件”(考生心态)。
教授在采访中发现,考生心态好,高考成绩提高50~100分不是梦。王教授举了个例子,2002年北京市的高考状元陆程远,一模成绩598,二模成绩604,高考成绩704。陆程远向王教授表示:“爸妈不施加压力,我的心态很好,越考越放松,越考越顺利。”
教授还举了一个反面例子:心态不好,有可能会得0分!一名考生平时成绩很不错,但是高考时心态不好,答题时手一直发抖;别人在写字,可他却在“打点”。这是典型的由于焦虑引起的书写痉挛症状。陆程远就曾表示,一开始高考答题时他也有此症状,但是后来由于自己心态调整好,也就恢复正常了。
揭秘三
培养高考状元的家教秘笈
秘诀一:教孩子做人比要孩子考第一更重要。
很多家长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上,天天叮嘱孩子好好用功,争取高分。但是王教授采访的很多高考状元都说,自己的父母认为做人比成绩更重要。
秘诀二:父母坚韧的品格具有榜样作用。
调查发现,状元的父母大多文化水平都不是很高。据王教授对状元父母的分析,状元们的父母60%~70%是工人、农民、司机。他举了一个典型的例子:1999年浙江省文科状元陈春仙的爸爸只有小学四年级的文化程度,母亲不识字,但他们非常勤劳、勇敢,总是以坚韧不拔的精神面对困难。陈春仙在父母的榜样作用下,十分努力学习,坚强地面对困难,最终圆了入读北大的梦想。
秘诀三:大多数状元父母的教育方式是温暖、理解、民主型的。
教授做了1800份父母教养方式的心理量表测定,发现父母的教育方式主要有四大类。
过分保护型大约占30%。南京一位考研考生还闹了一个笑话,因为找不到考研教室,打车回家找妈妈,这都是父母对孩子的事包办代替的结果。
过分监督型大约占30%。这些父母采用画地为牢的方法,让孩子听父母的指挥。
严厉惩罚型大约占10%。这些父母会打骂孩子。相关研究表明,严厉惩罚型教育容易导致孩子走入唯唯诺诺或狂妄自大的两个极端。
还有大约30%是温暖、理解、民主型。这些孩子和父母的关系是互相尊重、互相平等的,孩子与父母成为了朋友。王教授在采访中发现,2009年的15个状元中,有14个状元父母的教育方式都是温暖、理解、民主型的。
秘诀四:相信孩子,学习上不加压。
教授在跟踪研究中发现,很多状元的父母甚至在孩子上初中以后,就不怎么管孩子学习了。非常信任孩子,不给他们施加压力,顺其自然。但是这些状元的父母往往很重视让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质量与效率。
(文/本报实习记者 蒋碧玮)
名家观点:
状元高分是素质教育的培养成果,确有可借鉴之处
有很多人认为高考状元在数十年后,并没有起到领军人物的作用,王教授认为这个观点是有所偏颇的。他说,不能单从数量上来看状元在数十年后的成就,应该用统计学方法来分析。从比例上来看,状元们在数十年后出成绩的比例还是很高的。
多年来,王教授与状元们保持着联系。王教授在采访中发现,高考状元们的素质还是很高的,大多数状元在清华北大都能进入第一梯队。本科毕业之后,出国或者留校读研的人占了大多数。
认为高考状元是书呆子、高分低能、是应试教育的产物,这些也是人们对状元认识的误区。”王教授指出,1999年以后的高考状元是我国实行素质教育的结果。他们符合素质教育的目标,是高分的杰出代表,状元们确实有很多自己的心得,他们身上有许多地方值得大家学习与借鉴。
来源: 北京青年报 编辑: shuixiang 返回顶部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