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高考在线 >  阅读文章
高考提示:家长该为孩子填报志愿做准备
阅读: 658 次  我要评论( 0 )  收藏   2012/2/26 8:55:52
分享到:
  离高考只剩100天左右了,在考生忙于备战高考的同时,高三生父母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要着手帮孩子准备填报志愿。
  往年,一些高三生父母在拿到招生计划时才开始帮孩子准备志愿填报。有的由于时间很短,对志愿填报方面的知识没有深入了解,导致报考失误:有的父母忽视孩子体检结果,填报了不适宜选报的专业,导致落榜;有的父母因不了解招生院校录取规则,导致高分低报、低分高报;有的父母对选报专业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孩子进入大学后发现并不喜欢所学专业。
  有关专家介绍,高考成绩是关键,但能否考上大学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高考志愿填报是否科学。父母如果把高考志愿填报准备工作提前,对孩子科学填报志愿会很有帮助。从现在起,高三生父母要做好下面几项工作。
  主动收集政策信息
  目前,艺术特长生、高水平运动员、自主招生、保送生、艺术类等招生政策已发布。高三生父母要帮孩子收集特殊类型的招生信息,重点了解录取原则、志愿填报要求等。根据往年经验,不少考生参加了多所高校特殊类型考试,并获得多所院校给予的相关类型考试资格优惠政策,但很多院校特殊类型招生要求考生第一志愿报考,这就要求父母仔细了解不同院校相关要求,结合孩子具体情况,合理、科学报考。
  虽然今年的高校普通类专业招生信息还没公布,但是,父母却不能坐等信息发布后才开始准备,可主动收集往年(至少是2010年和2011年)高校的政策和信息。因为,在当年的某一政策尚未发布时,了解往年高考的政策信息,可心中有数。当新政策发布后,父母可以分析出与往年相比有哪些变化,从而积极应对。
  提前筛选目标高校
  面对众多招生院校,怎样挑选出适合孩子的呢?高三生父母要注意的是,并非全国高校都会在每个省、市招生,不用了解所有学校,只要关注那些在本地招生的院校信息即可。
  以北京为例,去年810余所院校在京招生。这些高校中有的是教育部直属,有的是其他中央部委所属,有的是“211工程”高校,有的是“985工程”高校,有的是民办高校,有的是独立学院,有的是本科院校,有的是高职院校。不同院校有不同的培养特色。高三生父母可根据孩子的成绩,有选择地重点了解某一批次的院校。比如,孩子的成绩在一本线以上,可以着重关注一本院校,孩子的成绩在二本线,就可以着重关注二本院校。
  往年填报志愿时,有些父母存在一些误区,他们宁愿选择一般的或低一个层次的在京高校,也不愿报考京外更好的院校。这种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考生的选择范围,造成在选报志愿时放弃了许多不错但被认为所处地域不够理想的学校。
  父母如果想更精细地提前筛选出志愿高校,就要结合《录取分数分布统计表》(大厚本)和《北京考试报·北京招生通讯·高校招生专业目录》等材料为孩子进一步筛选。这些资料一般在高考填报志愿前出版。根据往年情况,一般在4月底5月初。父母也可向上一届考生借阅去年的资料参考使用。
  深入了解专业特点
  在填报志愿时,专业的选择也是重要一环。往年,本报接到不少父母来电咨询:什么专业最好?孩子适合报哪个专业?
  其实,专业不分好的和差的,只有适合与否。考生自己喜欢、考得上、学得好,就是最理想的。父母帮孩子选择专业要结合孩子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因素考虑,要因人而异。有些父母选择专业时,只是从专业的名称去理解,这样考虑比较片面。父母需要了解专业的内涵、开设的课程等。有些专业名称虽然相同,但所学课程、发展方向有所不同。
  首都师范大学招办主任孙彤建议,父母要查找哪些院校设有孩子喜欢的专业,然后了解这些院校该专业的培养特点、师资情况、就业去向、往年分数等。近年来,一些高校的专业采取宽口径培养,按大类招生,入校后在第一年或第二年细分专业。因此,父母也要详细了解这方面的政策。
  及时了解体检结果
  根据工作安排,北京今年高招体检将于3月1日至20日进行。体检结果可在4月15日至5月15日查询。父母要关注孩子的体检结果。
  高考生能否被高校顺利录取,除了取决于高考成绩、高考志愿外,身体状况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高校录取时,不同专业依其性质和特点,会对考生的身体状况提出不同要求。每位考生不仅要面对选择学校与专业的问题,也要面临被学校和专业所选择的问题。因此,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前要把自身身体状况与所报志愿有机结合起来,从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
  北京市体检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往年高考录取中总会出现一些考生因身体条件与所报院校或专业要求不符而发生退档的情况,这对考生来说非常可惜,相当于浪费了一个志愿。因此,读懂体检结果,对正确选择专业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父母及时了解孩子体检结果,弄清孩子的身体状况,详细全面地了解所选专业对身体的要求,提醒孩子合理正确地填报高考志愿。
来源: 《北京考试报》 编辑: yanan 返回顶部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