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高考在线 >  阅读文章
上海大学实行改革 院系专业发展将看学生脸色
阅读: 784 次  我要评论( 0 )  收藏   2011/4/27 15:30:42
分享到:

  上海大学启动大力度招生改革 将按三大类进行招生

  昨日,上海大学发布了2011年本科招生办法,宣布将通过大类的方式招生。在近年来本市进行招生改革的高校当中,上大的改革力度当属最大。此次改革不仅仅体现在高考志愿填报方面,还将贯彻到新生入学之后的学习当中,换而言之:报考上大,选择专业并非一次性的事,专业和高考成绩并不挂钩。

  今年共招2400名本科生

  上海大学2011年在沪本科计划2400人,其中第一批本科1600(文科380人,理科1220)、艺术类383人、其他417(保送生、高水平运动员、自主招生、春季招生等);在沪高职计划650 (含艺术类高职140)。本市和外省市生源比例约为4:6。上大今年将举行两次现场招生咨询会,一场是58日,在上海大学校本部;一场是52日,在建桥学院。

  无人问津专业将被淘汰

  所谓大类招生,就是上大将全校近60个本科专业按学科门类等因素分为人文社科大类、经济管理大类、理学工学大类三个大类。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文科考生只能填报9个志愿,理科生为20个,而往年的志愿总数则在40多个。

  上大副校长叶志明介绍,简单地说,此次改革就是改变以往招生、培养过程中的计划经济因素,而代之以市场机制。在高考招生之前,每个学院、专业都没有具体的招生人数指标,叶志明对此解释,今后将实行大类招生、第一学年末以竞争机制为主导的专业分流,学校通过分流时在各院系招生计划的分配中引入市场机制,由学生的选择来决定院系专业的发展,甚至去留。

  而对一些少有问津的专业、就业市场不景气的专业甚至不适合市场或社会发展的专业,上海大学将引入淘汰机制。这是否表明上大不重视较为冷门的基础学科?叶志明对此否认,并表示对此将启动经济杠杆,通过全额奖学金等方式鼓励更多优秀学生入读。

  第一学年学生无专业身份

  之所以要进行大类招生,目的在于拓宽人才的基础培养,并实施通识教育。具体来说,实行大类招生,第一学年学生无专业身份,统一在社区学院学习和住宿,为学校通识教育创设基础性的条件。进入大类、基础班学习的学生,无专业身份,在通识教育平台上经过一年左右的基础培养。

  叶志明表示,培养过程中学校将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实施全校公共课程平台为主、大类课程平台为辅的通识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此外,学校还将构建宽口径的课程体系,按类别内部和类别之间、大文大理逐步打通或分级打通培养。

来源: 新闻晚报 编辑: yanan 返回顶部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