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高考在线 >  阅读文章
广东校长推荐学生无怪才 专家质疑北大抢生源
阅读: 560 次  我要评论( 0 )  收藏   2011/1/26 9:44:40
分享到:
近日,北京大学招办网公布了今年通过审核的校长实名推荐生名单,其中广东华附、省实验等7所中学推荐的11名全才学生全部榜上有名。名单甫一出炉,便引发了网友热议:北大所招收的校长推荐生全部“非优即官”(能力全面的优秀生或学生干部),并无“偏才怪才”,如此设自主招生有什么意义?有教育专家质疑,拒绝偏才怪才是“伪自主招生”,真正的自主招生应该“双向选择”,而非提前圈人抢生源。
广东获荐生都是全才
据了解,今年北大校长实名推荐制的范围扩大,全国31省市的161名中学校长皆获得推荐权。校长们推荐的210名学生,全部通过了自主招生专家委员会的审核,广东有11名学生榜上有名,其中,华师附中、深圳中学各有3名学生上榜,其余学校各有一名学生入围。
获得推荐的合格学生将免于参加北京大学自主招生笔试而直接进入面试,面试合格者仍需参加高考,在高考录取时将享受北京大学一批次录取线下降30分录取的政策。
北大校长推荐制已经实行第二年了,有意思的是,今年和去年一样,所有校长推荐的学生全部获得审核,无一落单。原因很简单,几乎所有推荐生都“非优即官”无可挑剔。记者从北大网上的校长推荐语可见,“成绩优异”、“大赛冠军”、“优秀班干部”等都成为高频词,更有校长明言,某某是具备保送资格的学生。这意味着,各名校校长推荐的都是全才的学生,并无偏才、怪才入选。
专家网友一片质疑声
名单甫一出炉,立刻引发网友一片议论声,“不招偏才、怪才,要自主招生干啥?要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干啥?如果这是‘不拘一格选人才’的初衷,那么这样一个制度,让本来就可以上的人多了一个机会,这样的机会是不是对其他学生的一种浪费呢?”
教育专家对此也提出了质疑。“这是伪自主招生下引发的偏才怪才之争”,对高校招生研究颇深的教育专家、21世纪教育研究所副所长熊丙奇(微博)就称,在目前“伪自主招生”的体制下,学生得先参加学校的笔试和面试,获得自主招生资格。更重要的是,学生必须再参加高考,而在填补志愿时必须把这所学校填在第一志愿,否则就会失去自主招生资格。这样一来,自主招生实际上并没有赋予学生多一个选择的权利,反而限制了他们自主选择高校。这样的措施,具有浓厚的“抢生源”特点。
熊丙奇介绍,真正的自主招生,在国外或香港等地高校盛行:它们通常是双向选择,学生向心仪高校发出申请,学校制定选拔标准,通过笔试面试等方式选拔,之后发出录取通知书。更重要的是,一名学生可同时获得多个录取通知书,然后自主选择。事实上,“偏才怪才”这一概念是在以分数为标准的选拔制度下才体现出来的,如果自主招生改革后采取多元评价体系,人才的个性就会得到充分的关注,在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之下,也不存在所谓的“偏才怪才”了。
回应
北大:偏才怪才“太难界定”
事实上,早在一年前,校长推荐制就被质疑拒绝偏才怪才。因此,第二年校长推荐制开始之初,北大便果断地对实施方案作出修改。
2010年的旧办法中,推荐标准是“综合素质优秀或学科特长突出的高中毕业生”,一个“或”字让偏才怪才有了希望。但今年的新办法中就明确,“综合素质全面、学科成绩突出、志向远大、具备发展潜能、社会责任感强”,即要求综合素质和学科成绩应兼备。还未选拔就明确所谓的“偏才”、“怪才”没戏了。
对于质疑,北大招办负责人首次回应称,教育的核心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既然如此,偏才、怪才就不是中学教育的目标,而只能是一个不可预知的结果。另外,偏才、怪才的标准“很难准确界定”。
中学校长:更希望偏才怪才入选
虽然获得推荐资质的每位校长都完全按照“游戏规则”,推荐出符合标准的学生。但事实上,这些资深的教育专家对此“规则”并非完全认同,不少校长都希望偏才或怪才能够入选。
早在一年前,华师附中校长吴颖民就告诉记者,校长推荐制第一年,选拔比较保守,都是全才学生,第二年希望能有跳一跳就摘到桃子的“临界生”获得资格。
而对于华附、省实这样的中学,每年都有不少学生通过保送或高考获高分进入一流高校,他们不用校长推荐也能得到高校青睐,校长推荐显得有点“多此一举”。因此这些学校的校长曾“放话”,希望偏才怪才能够入选。今年,省实校长郑炽钦在获得校长推荐资质时坦言,应届生中如有学习成绩优秀的“怪才”,经过一定程序,“也有可能成为推荐的对象”。
但令人寻味的是,当实施方案出来后,上述两位校长都明确要“保守”选择,遵守游戏规则,不能浪费任何一个名额。这也让偏才怪才彻底失去了机会。
来源: 信息时报 编辑: kostbar 返回顶部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