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高考在线 >  阅读文章
北京2011高考考生数将创6年新低 高教临拐点
阅读: 453 次  我要评论( 0 )  收藏   2010/12/8 11:02:38
分享到:
12月5日晚,北京市高考网上报名结束。与去年相比,今年的高考报名时间缩短了两天。市教育考试院称,这与今年高考报名人数减少有关。
无独有偶,近期结束高考报名的河北、山东、广西等地,也纷纷传来高考人数还将下降的消息。这是中国高考报名人数继2009年下降40万,2010年高考人数继续下降74万后,连续第三年下跌。
“考生生源持续减少,这将使中国大学的‘生态圈’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重新洗牌”,教育专家表示,中国高等教育拐点在即,持续10年的高等教育“野蛮生长”或将终结。
高校招生的“马太效应”
高考生源的减少,“马太效应”将在高校招生上愈发明显。
去年,位于上海松江大学城的上海经贸学院,在新生军训前一天宣布停办,成为全国第一所“倒闭”的高校。而河北廊坊东方大学城,辉煌期入驻高校有公办大学、从事非学历的民办高校以及从事学历教育的民办高校29所,在校生6万多人。但去年只招到3万余人,办学资源大量闲置。
今年,北京东方研修学院计划招生1500名,但最终只有700人报到,这也是学校创办7年来首次遇到的生源危机。即便如此,在民办高校中该校今年的招生情况还算不错。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段教授分析说,1960年代生育高峰期出生的孩子,1980年代初到了生育年龄,这造就了上一波人口峰值。但上世纪90年代以后,计划生育政策收紧,人口自然下降,也就是现在正在参加高考的这批人。
高校招生上出现的生源匮乏,在各级学校都提前有所反应:北京2009年小学新生总量是5万多人,这些人12年后即使全部参加高考,也只有5万人。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最近几年,全国中小学校数量及在校生总数均迅速下降。10年前,全国中小学总数还是60万所左右,但到了5年前,就只有50万余所,现在大约只有40万所。最新的数字显示,初中以下在校生总数2008年比2007年减少约230万人。
弃考族或将愈演愈烈
“高考弃考族日益增多,也是高考人数下降的原因之一”,华中科技大学教育学院专家表示,一线城市家长个人投入的教育成本不断上升,将加速高等教育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化。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全国有84万应届高中毕业生退出高考,而2010年至少有34万人退出高考。
本市高中生直接出国的数字正在逐年上升。北京市八中去年仅有10多名学生出国读大学,今年则超过了30人。北京四中等学校每年出国的高中生最多一个年级达到70人。目前,北京八中、北师大附中等学校纷纷开辟了留学班。
教育国际化,国内大学的吸引力其实在下降。近期,由英孚教育和新浪教育频道调查了3100名家长,86%的受访家长表示有送孩子出国留学的想法,其中最大的动力是为了追求更好的教育条件和拓展眼界。其中,选择高中毕业后送孩子留学的家长占到41%,特别在孩子还未上大学的家长中,选择高中毕业后送孩子出国留学均为首选,这意味着今后将有更多中国学生选择在国外就读本科。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孩子尚在3岁以下的父母普遍认为,留学准备应该从幼儿园(40%)或是小学(30%)开始。
SAT考试是美国留学的语言资格考试,2003年到香港考试的考生不到200人,而现在半年就已经接近2万人。甚至还出现了SAT考试旅游团,12月4日的北京团,3天2晚价格为4680元。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说,与以往大部分赴美多为硕士生不同,现在越来越多的是本科生,“富裕的中国家庭为独生子女支付国际黄金标准的教育”,人均多达27万元人民币。
英国相关部门的统计显示,赴英留学的高中生留学人数一年增长了约80%。英国《卫报》说,中国留学生每年为英国经济贡献40亿英镑。而澳大利亚则干脆把外国学生就读,列为仅次于石油出口和煤炭出口的第三大产业。澳大利亚院校每年收入150亿澳元,22%来自最大的群体——15万中国留学生。
高校退出机制呼之欲出
生源萎缩直接关系民办高校的“钱途”。西安一所独立学院的院长讲述了这一行业的办学之道,对他们来说,只要能招来学生,其他都是次要的。“如果没有一个规模是维持不下去的。”这位院长计算的维持运营的最低规模是7000人。生源就是核心,没有一定规模的学生就意味着投资不能回收,学校不能运转。
生源萎缩,对经历了十年“大跃进”式发展的公办高校也不轻松。因为国家投入不足等原因,近年高校规模的迅速扩张,更多是靠学校贷款及学生学费维系的,于是就出现了一种很怪异的现象:越是层级低的学校,招生量越大,学费也越高。北大、清华反而成了全国学费最低的高校。而一旦生源缺少,招不到足够的学生,学校就会因为资金链的断裂,难以为继,进而陷入办学困境甚至有倒闭的风险。
“高校破产”并非老话题。2008年,湖北省副省长郭生连就曾表示,5年后极有可能会有高校破产;今年3月底,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再次强调,未来10年,某些高校,特别是某些民办学校和独立学院离破产可能不再遥远。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刘林估算,北京相当多的民办高校将面临重新洗牌。
日本等国家曾经面临类似的困境。有鉴于此,专家建议:学校的管理者与教育部门的管理者,需要未雨绸缪,借鉴国外一些相关经验,尽快缩减招生计划,调整办学方向与定位,甚至进行强制性调整,以避免因为生源迅速下降、学校倒闭带来的社会动荡。高校退出机制也应当及早出台。在国外高校破产是很正常的事,破产后学生可以由政府协助安置到差不多的学校,才不至于愈演愈烈。CFP/图
观点
高考能否不再
一考定终身?
12月3日,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撰文指出:人们对高考最为诟病的,是一考定终身。对一些考生来说,的确有发挥失常的问题。一些考生选择复读,第二年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也是这个道理。为了最大限度减少这方面的因素,可以参考国外的方式,增加一次考试。比方说,分别在4月初和6月初举行两次考试。把两次考试成绩之和或者平均值,作为最后的高考成绩。增加的一次考试,比自主招生联盟的“小高考”,更具有公平性和合理性。另外,对有些科目,例如外语,也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采取每年多次考试的办法,以最高的成绩或者最近的成绩为准。
柯炳生校长还认为,发达国家大学的淘汰率比较高,尤其是名校。如果不能有相应的智力和素质,是根本无法完成大学学业的。有的大学某些专业的淘汰率甚至达到50%以上。这样一种高淘汰机制的存在,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其使得每个学生在选报志愿时,都能够保持头脑清醒,去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校,而不是一窝蜂地涌往名校或热门专业。否则,就是自己瞎折腾自己。
 
来源: 京报网-北京日报 编辑: kostbar 返回顶部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