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在长期的抗灾斗争中,中华民族表现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东汉末年,瘟疫肆虐,“家家有位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衰”。张仲景记述道:“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 “但竞逐荣势……惟名利是务。”“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年),其死亡者,三分有二……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概括张仲景从医的社会背景,写出其医学著作的名称并概括该著作的成就。(8分)
这些题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题,已经用黑体加粗标示出来,不完全考查这一能力的分值用斜体的黑体加粗标示出来,精确统计2010年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的分值占到了32分!这几乎是整个高考历史分值的1/3。对比前5年的试卷我们发现,这一部分的分值猛增20分以上,这是今年的偶然还是必然?我的看法是这是必然。理由如下:1、新课改后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被放到了突出位置,而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基本的学习能力,因此对其考查比例必然增加。2、由于北京是人教和岳麓两套教材,而高考只能考查两套教材的重合部分,内容过少,因此命题是必须补充大量的材料。3、加强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的考查已经成为全国高考历史命题的趋势。北京地区的课改在全国范围内属于较晚的,先于北京课改的地区试卷中已经尤为注重这一能力的考查,最明显的标志就是材料型选择题的大量出现。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这32分几乎不需要你有什么历史储备知识!仅仅需要你能够把材料中包含的意思读懂,然后按照要求写出来就行了!这32分丢分,是高考历史最遗憾的事情!因此,建议学生在备考的一年里,首先保证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至于概括性,可以放在备考的中后期训练!
2010年北京高考是课改后的首次考试,除了在命题风格上有所变化外,还有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就是有关选修课程的考查。今年涉及到选修课程知识考查的题目有如下几道:
15.“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究其极,不为流弊。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根据材料和所学,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
A。魏源 B。王韬 C。宋教仁 D。胡适
20.英国学者罗素在论述一位古希腊哲学家时说,他的一个重要思想是乌托邦,“它是一长串的乌托邦中最早的一个”。这位古希腊哲学家的另一个重要思想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理念论 C。逻辑三段论 D。美德即知识
21.17世纪英国革命期间产生了一个意外的局面,革命因反抗一个人的专制开始,却造成了另一个人的独裁。这里的“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分别是指:
A。詹姆士一世、克伦威尔 B。查理一世、克伦威尔
C。查理一世、詹姆士一世 D。查理二世、詹姆士二世
37.主题三 茶叶与美国革命
1773年,英国颁布法令,允许东印度公司在美洲以低于走私茶叶50%的价格销售,并明令禁止英属北美殖民地人民贩卖茶叶。殖民地人民认为自由比喝便宜茶更重要。各殖民地纷纷召集会议,抵制英国的法令。1773年12月,波士顿人登上茶船,把价值15000英镑的茶叶倒入大海。
(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茶叶成为北美殖民地和英国矛盾焦点的原因及影响。(8分)
选修三本书到底今年高考考了几分?不同的统计方法有不同的统计结果:如果是只要涉及到选修知识就把分值算入选修考查的话有20分,如果是严格把一道题的分值区分选修、必修,选修就考查了10分。应该说,这和考前各种渠道所透露的考查分值没有太大的出入。但是即便就算是考了20分,选修三本书可一点也不比必修的三本书薄啊!那么怎么看待选修教材呢?首先,我要跟同学们说的是,不要把选修教材当成是一种负担,其实它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必修课程。以孙中山为例,必修1、必修3、选修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和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这四本教材都提到了。只有把这四本教材放在一起学习,才能深刻地掌握孙中山的思想,以及他为维护民主共和、实现革命愿望所做的努力。其次,我们再来看看这些考题。第15、20题其实即使没有学过选修,只要必修知识掌握到位,也能够选出正确答案,第21题的克伦威尔仅在选修人物中出现,但他也是作为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出现在我们的教材中,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这一内容则出现在我们的必修1当中,而且紧接着就讲了英国代议制政府的形成过程。至于37题的第3个小问题,波士顿倾茶事件,也仅在岳麓版选修民主思想中出现,他是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索。必修1也详细阐述了美国独立后的政治制度改革的进程。也就是说选修知识要想被考查,要么它能够强化对必修知识的认识,要么它能够跟必修知识发生直接联系。这也给我们提供了两个启示:1、选修课程如果跟必修课程没有直接的联系,大可放心的放弃它!(如果出现了其他特殊情况除外,如社会热点之类);2、选修课程在复习时不要单独复习,而是要把它穿插在必修知识的框架内。听过或正在听我课程的同学会发现,课堂上我们就是这么处理的。这么做对高考能够更有针对性。
终上所述,从2010年北京高考历史题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四个结论来指导我们的2011年的高考复习:
1、阅读教材需仔细,注意新增加的小知识点。
2、高考历史的命题往往要结合时政热点。
3、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的分值大幅增加。
4、选修知识的考查一定是结合必修知识的。
当然,如果2012年后,地球没有毁灭,高考仍然举行,大概也还会遵循这些规律。就让我们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