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卷 >> 政治试卷
高中政治编辑
甘肃省宁县第五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2金币 立即下载
1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1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卷
    资源子类期中期末
  • 教材版本不限
    所属学科高中政治
  • 适用年级高二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175 K
    上传用户xj197912
  • 更新时间2015/9/8 16:49:21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0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次实现了( )
① 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② 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法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③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④ 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郑板桥的这句话蕴涵的道理是( )
A、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B、意识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
C、意识活动具有生动形象性。 D、意识活动具有主观随意性。
3、《孟子》言:“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这表明( )
A、自然界变化是有规律的。
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
C、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D、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4、孔子提出“畏天命,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这是( )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C、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5、“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这一说法( )
A、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它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B、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它认为有一个主宰万物的天。
C、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它坚持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D、是形而上学观点,它割裂了人和自然的关系。
6、下列说法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 )
A、“气者;理 之依也”与“理生万物”
B、“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与“物是观念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