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收入与分配
 
【命题展望】
    
        
            |            年份 考点 | 2012 | 2013 | 2014 | 
        
            | 个人收入的分配 | 分配制度 |   |   | 天津卷T1、四川卷T2 | 
        
            | 效率与公平 | 新课标全国卷T16、新课标全国卷T38、江苏卷T10、天津卷T5、安徽卷T38 | 海南卷T4、天津卷T1、江苏卷T35、重庆卷T13 | 大纲全国卷T26 | 
        
            | 国家收入的分配 | 财政收入与支出 | 广东卷T26 |   | 新课标全国卷ⅠT16、重庆卷T4、 | 
        
            | 财政的作用 | 北京卷T35 | 新课标全国卷ⅡT12、广东卷T26 | 重庆卷T2、浙江卷T26、安徽卷T38 | 
        
            | 征税和纳税 | 税收及其种类 | 浙江卷T25、重庆卷T26、大纲全国卷T25 | 四川卷T2、北京卷T30 | 北京卷T34、四川卷T4 | 
        
            | 依法纳税 |   | 重庆卷T3 |   | 
    
 
本专题主要围绕分配这一环节,阐述了个人收入的分配、国家收入的分配及主要来源税收。近几年考查内容重点有:收入分配的措施、意义;财政的作用,特别是对财政政策的考查增多。对于我国的多种分配方式、财政收入的构成、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税收的种类与作用的考查主要以选择题为主;公平、财政的作用、税收的作用等知识常与消费、经济结构的调整、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多以主观题形式考查。
备考时要注意结合国家改善民生促进公平的举措、财税制度的调整等内容,把握一个核心:立足收入分配这一核心内容,明确国家、企业与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理解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消费、分配、交换四个环节的关系。理解两个重点:立足国家宏观政策,理解维护社会公平的措施;理解财政的作用。明确三对关系: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公平与财政税收的关系,把握财政、税收与宏观调控的关系。
【考点精要】
考点一  个人收入的分配
1.分配制度
    
        
            | 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 
        
            | 按劳分配 | 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按劳分配在我国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 
        
            | 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 
        
            | 劳动收入:按劳分配收入、按劳动要素分配。非劳动收入:主要是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排除按劳动要素分配) | 
    
 
巧点妙拨
劳动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在公有制经济中是按劳分配,在非公有制经济中是按劳动要素参与分配。在公有制经济中也要健全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
2.效率与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