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福建省历史会考复习纲要(必修三)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 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的重要贡献。
学派
|
代表人物
|
思想观点
|
儒家
|
孔子
|
核心思想:“仁”与“礼”的学说
|
孟子
|
“仁政”、“民贵君轻”
|
荀子
|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
道家
|
老子
|
“道”是世界的根本,“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
法家
|
韩非
|
主张变法,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实行严刑峻法
|
墨家
|
墨子
|
“兼爱”“非攻”
|
(二)知道罢黜百家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根本原因:改造后的儒家思想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三)知道朱熹的理学以及地位
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其主要思想是:
① “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②“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伦理道德;③把握“理”就要“格物致知”。
(四)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结合他们的基本观点简要说明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1、“异端”李贽:
①挑战正统思想:反对“存天理,灭人欲”,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认为“理”就在百姓日常生活之中。
②否认儒家思想的绝对权威: 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
2、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①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经世致用”
②黄宗羲:“经世致用”
③王夫之:唯物主义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