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题 >> 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编辑
2015春季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同步练习:期末综合测试题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2金币 立即下载
1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1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题
    资源子类章节测试
  • 教材版本岳麓版(现行教材)
    所属学科高中历史
  • 适用年级高二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125 K
    上传用户bingxue
  • 更新时间2015/4/24 8:32:04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5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1
0
资源简介
期末综合测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个2分,共50分)
1.西周社会的运转,所依靠的是两项权力原则:刑和礼。礼的应用范围只限于贵族,刑的应用范围是普通百姓。针对这种现象,春秋战国时期,有学者认为社会没有阶层高下之分,在法律和君主面前人人地位都一样。该学者所属的学派是(  )
A.法家                                  B.墨家
C.儒家                                            D.道家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战国百家思想。从材料中“社会没有阶层高下之分,在法律和统治者面前人人地位都一样”可以看出题中材料体现了“法治”的观点,这符合法家的思想主张,故答案选A项。
2.(2015·南充)中庸作为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儒家学说和中华文化的核心。北宋理学家程伊川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据此可知,“中庸”的含义是(  )
A.坚守正道                                            B.不偏不倚
C.以和为贵                                            D.偏听偏信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说明儒家强调的中庸,应指正道和天理,故A项正确;不偏不倚是中庸的表象,不能体现其实质,故B项错误;以和为贵是中庸的实现手段,故C项错误;偏听偏信不符合中庸要求,故D项错误。
3.(2015·深圳)古代有位思想家提出“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说与世人浑不信,却从身外觅神仙。”这位思想家是(  )
A.老子                                                   B.李贽
C.朱熹                                                   D.王阳明
【答案】 D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信息准确解读。根据材料可知,修行的根本不在身外而是自身。这是王阳明心学的观点。
相关资源高级搜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