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第9课
1.《诗经》中的《七月》描述了农民无冬无夏地劳动,却“无衣无褐”;一些爱情诗反映了青年男女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这说明《诗经》( )
A.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B.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标志
C.具有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
D.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答案】 C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中《七月》描述“农民生活的困苦”和“青年男女恋爱婚姻生活的喜怒哀乐”,即可看出《诗经》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特征。
2.“讲究排比、散文韵文并用,辞藻华丽”,这是下面哪种文学体裁的特点( )
A.楚辞 B.汉赋
C.宋词 D.散曲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体裁特点的把握。
3.他有忧国忧民之心,不满朝政腐败,同情人民的苦难。他的诗歌,真实而又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而被称为“诗史”。这位诗人是( )
A.李白 B.白居易
C.杜甫 D.苏轼
【答案】 C
【解析】 据“反映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特别是“诗史”这些信息,结合所学可确定C项符合题意。
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材料表现的这一文学体裁取得最为辉煌的成就是在( )
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清朝
【答案】 B
【解析】 材料表现的文学体裁是唐朝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