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第3课
1.西汉初期,“无为而治”思想曾一度盛行,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观原因是( )
A.西汉初年经济残破
B.这一思想适应了休养生息的需要
C.该思想是一种消极无为的思想
D.这一思想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局面
【答案】 B
【解析】 干扰项是A项,A项是客观原因。
2.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D.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
【答案】 D
【解析】 仔细解读材料,“有善质而未能善”说明董仲舒主张“民性本善”,“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意在主张君权神授。
3.冯天瑜等著的《中华文化史》对董仲舒学说的评价有这样一段描述,“……董仲舒学说的消极影响也是严重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以下哪一学说对上述的影响最大( )
A.“大一统”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三纲五常” D.“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答案】 C
【解析】 “三纲五常”的观念被统治者用来维系专制统治,是对人的自然欲求的一种扼杀,对人性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形成了我们民族性格中的诸多阴暗面。
4.相对于先秦儒学,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成为新儒学,“新”的主要体现是( )
A.人定胜天 B.独尊儒术
C.天人感应 D.实行仁政
【答案】 C
【解析】 “天人感应”是改造后的新儒学的基础。
5.汉初,萧何死后,曹参为相,他对萧何制订的制度一律照搬,这就是“萧规曹随”。“萧规曹随”的做法,明显与下列哪一学派的政治主张相符( )
A.墨家 B.儒家
C.法家 D.道家
【答案】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