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题 >> 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编辑
201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抓分练:第31课时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0金币 立即下载
0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0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题
    资源子类二轮复习
  • 教材版本不限
    所属学科高中历史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138 K
    上传用户bingxue
  • 更新时间2015/3/27 8:24:06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10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1.史学家郑大华认为:《海国图志》以博见长,《瀛环志略》以精取胜。《瀛环志略》之长在“开眼看世界”,《海国图志》之长在主张“师夷长技”,亦即向西方学习。《海国图志》成书于清朝(  )
   A.康乾时期 B.道咸时期
   C.同光时期 D.宣统时期
   解析 《海国图志》是鸦片战争时期的思想家魏源撰写的一部世界史地著作,也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道路的启蒙书,这一时期处在道光皇帝统治时期。
   答案 B
2.鸦片战争前后,一批“睁眼看世界”的士大夫首先冲破“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的教条束缚,掀起一股“悉夷”“知夷”、编纂舆地著作之热。他们(  )
   A.完全抛弃了清朝闭关自守的政策
   B.开始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
   C.旨在获取符合国际惯例的外交礼仪
   D.目的是运用西学以救中国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历史现象及其本质的能力,切入点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演变。依据材料所说士大夫悉夷、知夷、编纂舆地著作的具体史实分析,他们的目的在于了解、研究中国以外的世界情况,谋求抵御外侮;但这种做法还未上升到“运用西学以救中国”的高度。
   答案 B
3.史学家郝延平在《守旧与革新》一文中谈道:“中国对西方的称呼由(19世纪)60年代前的‘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该变化反映了(  )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解析 从题干中看出“夷务”变成“洋务”和“西学”,改变了对西方的藐视,反映了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答案 A
相关资源高级搜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