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中国古代的信仰中,“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但“社稷”却被用作国家的代称。这主要是因为( )
A.鬼神迷信思想盛行
B.中国古代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人们要依靠土地和谷物生存
D.国家的税收主要是土地上出产的谷物
解析 以土地神和谷神作为国家的代称,体现了二者对国家的重要性,故选B项。A、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答案 B
2.《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
A.农产品产量增加 B.人口数量增加
C.重农抑商政策确立 D.水利事业发展
解析 战国时期,为了禁止农民弃农经商,商鞅在秦国进行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重农抑商政策的确立与铁农具的出现和增加无直接关系,故选C项。
答案 C
3.《沈氏农书》中记载说:“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家庭手工业( )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
解析 提取材料信息:完成工作量与不完成都有一定的营利,说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农户自己完成说明生产成本较低。
答案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