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卷 >> 历史试卷
高中历史编辑
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15届高三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2金币 立即下载
1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1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卷
    资源子类名校月考
  • 教材版本不限
    所属学科高中历史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422 K
    上传用户bingxue
  • 更新时间2015/3/21 10:36:21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3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1.王国维《殷商制度论》中认为:“周人制度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度”。这实质上说明了(B)
   A.商周政治制度存在差异性       B.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C.宗法制与礼制之间是因果关系   D.周文化的稳定性与延续性
2.中国古代有许多关于“法治”的名言,如《管子·明法解》“治国使众莫如法,禁淫止暴莫如刑。威不两措,政不二门,以法治国。”现代社会的“法治”是指法律至上,法律对政府权力及对人民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政府与人民要共同尊重和遵守法律。下列各项中对上述两种“法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
A.前者是“人治”,后者是“民治”     B.两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C.两者都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前者是“民治”,后者是“法治”
3.有人评述秦朝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变革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B)
A.从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建立         B.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C.从诸侯割据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4.《晋书·王恂传》记载:“魏氏给公卿以下租牛客户数各有差(不同)。自后小人惮(害怕)役(服劳役),多乐为之,贵势之门,动有百数。又太原诸部亦以匈奴胡人为田客,多者数千。”这主要表明(B)
A.两晋民族对峙严重,民族关系紧张       B.晋代农民与地主的租佃关系得到发展
C.魏国实行赋税制度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D.两晋察举选拔逐渐以士族门阀为依据
5.元代《中庵集》卷十五中记载:“天子理万物,不能独为,责之中书。中书,所以行天子之令,而制裁天下者也,其事权不可不专。”这反映了元朝(B)
A.皇权被削弱   B.相权得到加强 C.中书省独揽大权   D.中书省职能专一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精品专题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