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邯郸模拟)(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乱君,无乱国;有治人,无治法。……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无君子,则法虽具,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
——《荀子·君道》
元世祖忽必烈曾经说:“中书省是朕的左手,枢密院是朕的右手,御史台是用来医朕两只手的。”
——叶子奇《草木子》
材料二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讼权,则一切便都完了。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三 萧公权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认为,中国近代国家有四个特点:……(三)尊法律、重制度,而不偏赖人伦道德以为治。(四)扩充人民之参政权利。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治国的特点。(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治国的基本原则,简析其对西方社会发展的影响。(5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治国思想形成的原因。(5分)
2.(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的社会,女子多当作男人的物品。或杀或吃,都无不可;男人死后,和他喜欢的宝贝、日用的兵器,一同殉葬,更无不可。后来殉葬的风气,渐渐改了,守节便也渐渐发生……但看周末虽有殉葬,并非专用女人,嫁否也任便,并无什么裁制,便可知道脱离了这宗习俗,为日已久。由汉至唐也并没有鼓吹节烈。直到宋朝,那一班“业儒”的才说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话,看见历史上‘重适’(妇女再嫁)两个字,便大惊小怪起来。
——鲁迅《我之节烈观》
材料二 歌谣一:“黄狗黄狗你看家,我在园中采红花,一朵红花采不了,双双媒人到我家。”“我家女儿年纪小,不会服侍大人家。”“爹阿爹,不要忧,娘阿娘,不要愁,看我明朝梳个好光(鲜)头。前边梳了盘龙髻,后边来到看花楼。看花楼,饮好酒,他弹琵琶我拍手”。
歌谣二:竹公竹婆竹爹娘,今年让你长,明年让我长。你长没有用,我长嫁儿郎。
歌谣三:大脚大,大脚大,阴天下雨不害怕;大脚好,大脚好,阴天下雨摔不倒。